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吏员制度依附于官制而存在,探究金代吏制的民族特质,不能脱离官制单独论述。在金代官制视野下,管窥金代吏员制度的变化及其关联,金代吏员制度的民族特质表现为皇权专制烙印与贵族政治色彩并存、制度融合与汉制创新并存、民族融合与等级差别并存等三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尹湾汉墓简牍》中有关郡县侯国吏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其领 《史学月刊》2005,(11):16-20
《尹湾汉墓简牍》面世后,许多学者就西汉地方吏制问题发表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对侯国吏员的设置论及者甚少。探讨侯国的不同类属,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不同侯国的吏员设置和隶属关系是不同的。东海郡所辖侯国多属宣、成二帝时所封之王子侯国。王子侯国的吏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行政系统,一为家务系统。侯国的吏员同时接受朝廷和郡府的双重管辖。  相似文献   

3.
秦汉确定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而以郡县制为主要表现形态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君主统御地方、强化全国统治的有力手段,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地方行政制度是秦汉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涉及地方行政机构的组织、运作,吏员设置、升迁、秩次等诸多问题,一直倍受学者关注,近百年来前人有关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4.
《岳麓书院藏秦简(肆)》“尉卒律”及其他相关记载对里的规模及吏员设置等作了详尽而复杂的规定。从里的拆分与合并等情况看,秦在基层社会主要推行了里制,从而促进了聚落形态闾里化的进程,而设置里典、里父老的相关规定则反映了爵位等级在吏员除授中的重要作用。里的规模及吏员设置总体上反映了秦为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而对基层社会采取的权力体系一元化的控制与治理模式,体现了爵位制度在当时社会分层与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金代吏员集团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了本身应有的角色,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对金代经济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在交钞的发行、流通、管理中,吏员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为维护金代经济活动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吏员缺乏稳固、丰厚的经济来源,其群体又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因此,在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利用自身连接上下的优势谋取私利。  相似文献   

6.
县典史的设置是元朝强化县级衙门中首领吏员职责的表现。县典史全面介入县级政务,是县级政权运作的重要环节。县典史员额南北异制,与诸县等第划分标准的南北异制密切相关。县典史的选任与迁转,横跨不同类别的衙署。县典史的选任呈现出日趋严格、规范的趋势。江南地区县典史的选任与迁转多是在行省范围内进行。县典史的出职入流有着制度上的明确规定。县典史贪腐加剧了县级政权的腐败。  相似文献   

7.
论法国封建专制时期督办官集团的社会政治特征陈文海法国自15世纪后期开始,随着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日渐强大,其政体逐步向专制君主制过渡;与此同时,国家机构的具体组成亦随之发生某些变化,直接对君主负责的官僚机构逐渐取代了等级君主制时期对...  相似文献   

8.
首领官是元代中央、地方官府主要属官的统称。其制发端于金代,形成于元代。金代首领官分布于尚书省、枢密院及其派出机构行尚书省、行枢密院等官署,但这些机构的都事等吏职则不属于首领官。首领官系“首领吏员”之义,产生于官吏界限模糊、吏员地位提升的背景之下。“首领官”称谓的出现不晚于金代中期,但至金末才具有制度化趋势。金代首领官的设置大抵局限于中央机构,未及地方官府。元代首领官制度的确立以忽必烈称帝、推行汉法为背景,继承了金代首领官职位,同时受金朝吏制和大蒙古国汗廷必阇赤及地方幕僚制度之影响,都事等升为官职,都目等吏职亦同其一道称为首领官。由此,元代形成了系统的首领官制度。首领官制度对宋代以降的中央及地方僚属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改变了传统四等官制的外在形式及内部运作形态。  相似文献   

9.
西汉东海郡吏员设置考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汉东海郡吏员设置考述卜宪群《文物》1996年第8期刊登了《尹湾汉墓简牍释文选》,系新近出土的连云港市东海县尹湾村汉墓简牍中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有“集簿(1号)”,“东海郡属县乡吏员定簿(2号)”,“东海郡吏员考绩簿(5号)”等,上述1号、2号、5号皆...  相似文献   

10.
南朝官制继承晋制而有所变革 ,在禁卫武官制度中 ,直将军是南朝初年产生而又在南北朝及隋代延续一个半世纪的一项颇具特色的制度。正史官志中仅有梁代朱衣直将军品级的一条记载 ,本文全面钩稽南朝诸史纪传及《资治通鉴》有关记载 ,对南朝直将军的出现及定型 ,直将军的地位与职掌 ,直将军与南朝政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认为 :宋孝武帝初年以中下级禁卫武官“直”之制 ,到宋齐之际定型为专职禁卫武官直将军 ,其地位相当于四、五品左右 ,其职掌为入直省、侍卫君主 ,属君主最亲近的禁卫武官之列 ,直将军对南朝政治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渤海国是唐代东北地方民族政权,自其政权建立就不断"宪象"中原,最终确立了君主称谓、年号、谥号、尊号为主要内容的君主名号体系。渤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君主名号体系是唐代名号体系的缩影,反映了其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12.
常强 《文史天地》2009,(9):39-4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君主选择嗣君,主要依据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君主时代君位承袭的最基本原则与标准,它由我国古代西周时期的大圣人周公所开创。除了嫡长子继承制外,古代君主因个人喜好而打破前面的继承原则,主观决定继承人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而在古代,有一群被称为皇孙或王孙的人物,往往也会左右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接班人选择问题。这种现象的缘起是:由于君主特别钟爱某一个皇孙或王孙,而移爱于生下了“好圣孙”的皇子或王子,并坚决地选择了这位皇子或王子为储君,以便保证这些“好圣孙”能够在将来继承大位。那些在皇位(或王位)继承问题上多多少少沾了点儿子的光的帝王有西周先君王季、晋惠帝、明仁宗和清朝的雍正皇帝。  相似文献   

13.
岳麓秦简《暨过误失坐官案》中,县丞暨被弹劾了八项罪行。围绕其应"累论"还是"相遝",吏员内部存有争议。议罪双方主张的"累论""相遝"都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但都只适用于暨的部分劾罪,而不适用于其全部罪行。依据律令规定,暨应受的处罚最低程度可能为二甲二盾,高于"吏议"的"赀一甲"。"却曰"所在简1205不应编在简1206之后,应编在整个案件的末尾。"却曰"为此案的最终裁决,吏议的"勿累"建议被驳回,暨将被重新论罪。吏员们支持暨的"相遝"请求,主要是出于境遇相似的考虑。除做出判决的官吏外,参与议罪的吏员一般不会被追责。繁杂的日常事务,变动中的律令,增加了基层官吏受到职务弹劾和处罚的风险。对职务犯罪的严厉处罚,深刻影响了秦国的基层吏治和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14.
古埃及是一个典型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君主们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下层民众都视君主为神明降世,而在很多流传下来的文献中也记载了这一现象,特别是在古代埃及书吏学校中的"教科书"——教谕文献中,更是将这一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乾隆十三年因孝贤皇后去世而引发的一系列国服期内剃发案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其实质是乾隆皇帝欲借此事件整饬官僚集团以立君威,并借此警惕朝廷中出现朋党政争。但这给后世君主处理此类案件带了困境,即如遵循乾隆的先例便会造成科刑过重的后果,如不加苛责或者科罚过轻则会有违国制和祖宗先例。这种情况下,后世的君主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处理方式,即用具有概括性功能的"违制律"来化解这个困境。。  相似文献   

16.
余桂芳 《史学月刊》2008,(10):122-124
作为古代政治思想重要内容的民本思想不仅拥有自身的思想和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古代君主治国理念的形成有着无法替代的基础作用和指向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君主治国理念的定型与运用。深入研究民本思想与君主治国理念的关系,可以从中国政治文化自身形成的脉络中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遗产,从而为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推进当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奠定历史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局分"在《番汉合时掌中珠》中指各官署中的低级职事吏员。它广泛使用在西夏各司之中,可以任职"局分"的吏员名称有都案、案头、司吏等。和金代不同,任职西夏"局分"的官员不强调出身,磨勘方式较为简单。"局分"一词的常用形式有局分人、大小局分人、局分处等,可以和其他官职名称连用。  相似文献   

18.
尹湾汉墓简牍与西汉官制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尹湾汉墓所出简牍探讨西汉官制问题。第一部分是对《尹湾汉墓简牍》一书中文字考释的订补。第二部分是根据简牍有关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部分的内容 ,列表呈现了他们的姓名、籍贯、原任官职 ,及任现职的原因 ,并分项进行统计与分析。第三部分探讨《集簿》和《东海郡吏员簿》中有关行政区划名称、东海郡吏员统计数的差异以及部分官吏的秩级、职能、统属关系 ,并对郡太守属下少府机构的设置 ,作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孟广林 《史学月刊》2004,21(6):71-82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法国的宫廷大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克劳德·得·塞瑟尔根据现实社会的变动,提出了系统的"新君主制"学说.在肯定君主制的价值时,他鼓吹"王权神授",但却着重于从人性的角度来强调君主制的优越性.在对"明君政治"的憧憬中,他界定了一些君主应当遵循的政治行为规范,特别强调君主实施仁政,建立各等级之间的"和谐"秩序,并提出了等级变动的合理性.同时,塞瑟尔主张君主让各等级代表参政议政,建立"君主咨政会议制".他还提出"有限君权"的主张,力图以教会、"正义"与国家法令来遏止君主的暴政.此外,他还要求君主灵活地进行外交,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塞氏的政治学说充满着"过渡时期"社会所赋予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但受时代变迁的感召与人文主义的熏陶,他突破传统的藩篱,提出了适应民族国家发展与新兴资产阶级成长之需要的"新君主制"学说.他的政治理想,反映了西方政治思想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20.
明代女真部族社会中,广泛存在"两头政长"制,即一部之中同时存在着两位权力基本相等的首领。明前期女真社会中的"两头政长"制套上了明代卫所制的光环,常表现为女真卫所中有两位主要官员。明后期则多表现为一部之中有两王(贝勒)。"两头政长"多是由同一家族的男性成员担任,且其大多"分部别居"。"两头政长"制的存在便于部族迁徙和分族;其明显的军事色彩,适应女真社会战争频繁的状况。同时,"两头政长"制是一种特殊的世袭制度。明代女真的"两头政长"制随着后金国家的建立、君主集权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衰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