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用中的民俗作为一种语言化现象,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副语言习俗、数习俗、言语风尚以及语法、修辞、语音、字诸方面的习俗惯制要素等。本主要通过汉语的例子管中窥豹,对谐音、和谐与对称、言语禁忌、语言崇拜、语言伦理等五种语用民俗作了一些探讨。目的在于揭示语言的化性质、化价值、化功能和语言化的相对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联性质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对对联性质的看法,大致可归纳为学样式说、笔墨游戏说和实用体说等三种观点。这些观点客观上都涉及到了对联的某些特点,但难免“盲人摸大象”的嫌疑。我们认为,对联是一种对称、简短、诗性的话语形式和言语模式,是一种语言化观象,是一种表现为言语模式的语言化。这样认定对联的性质,意义有三:其一,可以避免过去三种观点的无谓争论;其二,可以解决对联起源的时间上限问题;其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对联研究新的切入点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中日笔话,又叫笔谈,笔语,是两国人在言语不通的情境下产生的。中国在东亚有较高的化地位,“它的化传播四方,逐渐引发了周围各国的化。”①周边国家虽言语不同,却使用汉字,这构成笔话的化背景。中日笔话起源较早,据《莲池笔谭》,19世纪30年代,中国人朱柳桥与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史对《周易》等典籍的研究未能具体深入。本文认为,《周易》的言语意识十分丰富。它重视言语操作,主张言语谨慎、镇定、沉着,推崇言语交际的和谐、诚信,涉及到言语心态素质、言语交际的双向性及其方式与效果、言语表达的动机与效果和语义与所指的一致性、言语主观语境因素与客观语境因素等方面。其所提出的“言有序”主张,涉及语法上的词序,也涉及修辞上的词序.是一种从语境出发、以语法为基础、以美学追求为旨趣的修辞学观点,是迄今所知的中国最早、最明确的修辞学观点。其言语意识的价值取向兼有功利顾忌、人伦关怀与审美追求。它窥破汉语重词序的特征,强调言语对语境的适应,提出修辞语序问题,深刻影响着汉语语法、修辞研究.而且它还覆盖着现代语用学的许多重要原则。它也有助于丰富我们对中外语言学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杨红 《神州》2012,(32):110-110
言语中心主义强调只有言语才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与思想总是一致的,相对于文字具有优先性。文字是对言语的再现,是言语缺席的替补,是能指的能指。在德里达看来,言语并不优先于文字,文字也不是言语的派生形式。  相似文献   

6.
王利涛 《神州》2012,(24):74
在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并不仅仅依靠言语进行教学,而是更多地需要运用多种非言语行为进行知识信息交流和组织教学。本文将体育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的特点、表现形式及控制的基本要求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深化对非言语行为的认识,进一步推广非言语行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非言语交际中的隐喻也比比皆是。我们可以从社会语言学、民俗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用学、认知语用学等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进一步提高英语实际运用的水平。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非言语交际中的隐喻研究。2.非言语交际中的身体姿势及体距等隐喻联想。3.非言语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标记作用及语用现象。  相似文献   

8.
齐香云 《神州》2011,(4X):128-128
语感是一种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然而很长时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找到一条有效的语感培养途径,或是夸大了语感分析,忽略了言语实践;或是一味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而淡忘了对语言本身的品味。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孙黎明 《沧桑》2008,(4):211-212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语用失误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只是针对言语行为,而忽略了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本文描述和分析了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以及其对外语教学和非言语交际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葛焕珍 《神州》2012,(3):108-108
随笔写作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表象积累,而把这些表象用言语表达出来,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言语,这些言语调节着想像,在已有表象基础上进行联想、再刨和幻想,进行艺术创造想像,学生的想像力在随笔中得到提高。随笔练习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观察、采集、感受、想像和思维等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广新 《神州》2012,(15):240-240
过去一般的教学比较重视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只求准确、清晰。在理解了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后,现在的教学言语除了准确清晰外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讲课言语既传神又传情,达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当然,这要求数学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力。  相似文献   

12.
王宏 《神州》2012,(26):148-148
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山区农村小学普遍存在:认识片面,只重读写、轻听说,以朗读代替言语训练;要求偏低,训练不到位,以能把话讲通、回答正确为目的;训练不足,只单方的听说活动训练,忽视交往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这些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口头言语素质差别较大,在言语的情感性、  相似文献   

13.
宋代诗人陆游的诗篇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立足于时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养生诗题材通常富有生活化、诗意化。他以白描的写法刻画生活,以诙谐的言语为文章增添活力。他在文章中融入俚语,密封小瓮怕红丁"贴近生活,同时在文章中加入圣言贤语警示后人。陆游的诗浑然雄厚,透露着前人的果敢,影响着后人评判。  相似文献   

14.
郭亭亭 《旅游纵览》2013,(5):228+230
本文简要介绍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发展,重点讨论言语行为理论对当代哲学和语言哲学的意义,及其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15.
正一、伴随语言的内涵语言(Paralanguage)又称副语言或超语言,研究伴随语言的学科和伴随语言学、副语言学或类语言学。伴随语言学一般指伴随话语发出的无固定意义的声音。也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指伴随言语的一切声学现象。伴随语言的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范围只包括伴随言语的某些声音现象,广义的范围除了言语的声音现象外,还将体态动作、面部表情、甚至某些书写符号及言语交际情况都包括在范围之内。大多数学者则倾向于把伴随语言  相似文献   

16.
以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基础,按其与不同社会角色进行言语交际活动进行分类,以赞美语在言语交际中所起的作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举例对比的方法证明了正确适当地使用赞美语对大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以及赞美语的重要性,从而强调了大学生需要加强对赞美语应用的重视,达到对言语交际能力的锻炼.  相似文献   

17.
贾菁岚 《神州》2013,(23):78-78
以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基础,按其与不同社会角色进行言语交际活动进行分类,以赞美语在言语交际中所起的作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举例对比的方法证明了正确适当地使用赞美语对大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以及赞美语的重要性.从而强调了大学生需要加强对赞美语应用的重视,达到对言语交际能力的锻炼。  相似文献   

18.
康微 《神州》2012,(26):144-144
语境对非言语交际的作用渗透于其运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在使用非言语交际手段时,说话人选择什么样的手段,受话人如何理解其信息内容,都依赖于语境。因此,研究非言语交际必须重视其所处各种语境的研究。本文基于对马林诺夫斯基语境分类方法的赞同,进而研究"文化语境"——这一大语境在俄语非言语交际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Zheng Min 《神州》2014,(8):151-152
由赛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国内外最前沿的语言学理论之一。本文首先诠释了间接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表达形式与功能,然后针对在英语教学与学习中怎样应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了一些建议,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技巧的应用各种英语句型来表达他们的说话意图,同时教师也需要教授一些英语间接言语行为知识和间接交际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瞿桃 《神州》2012,(33):253-253
人们日常的交流沟通,言语形式并不是主要的,其中大部分的交流是通过非言语的形式进行的,本文采用语用学的分析方法,对非言语沟通进行了分析,意图加深对人们的日常交流形式的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