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订立,曾幻想“但使夷人,永不犯边。”十余年后,英法侵略军又一次把中国军队打得惨败,京城陷落,人民遭殃。北京条约的订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莫大的耻辱。曾国藩斥责英法侵略者的在华暴行‘“真堆发指”,将侵略者的铁蹄深入中国内地“比之五胡乱华。”“洋人纵横中原,无以御之,为之忧悸。”深感同样人“难以较量,惟有力求自强一法。”那就是学习西方,建立和发展本国工业,增强国力,“我之兵力渐厚,战守足情,”到时“披着弃好败盟,吾亦有以御之。”曾国藩正是出于这种为民族争强…  相似文献   

2.
正读曾国藩的各类书信,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是:此君对世道人心很有研究。说他是半个心理学家,并不夸张。曾国藩是个不甘平庸的人。做翰林时因为勤勉引起皇帝注意,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当礼部侍郎,他履行职责一丝不苟,深受皇帝器重;兼刑部侍郎,他严守律法,  相似文献   

3.
张雨 《文史月刊》2011,(4):57-57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震古烁今的大人物,但是论天资,他算是平庸了。他以他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极限。  相似文献   

4.
正1856年,湖南攸县凤岭乡凤塔村的谭丙榆在新宁县担任教谕时,年已五十,然才貌仍佳,时人评其气质长相曰:"气吐长虹,振珊珊之鹤骨;貌留古雪,美郁郁之虬髯。"说他风度翩翩,是个美男子。当时的名臣曾国藩对谭丙榆也有一个断语:"目不妄动,鼻子挺,坚实可靠。"并与谭丙榆的朋友谭钟麟说,此人忠厚勤勉又有才,但他的手掌肉体薄,一生坎坷多磨,很难大富大贵,且日后将死于任上。  相似文献   

5.
纵论清末人物,曾国藩自应稳进十大Top Ten。这是不争的公论。这个人很了不起,据说生前曾著有十部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秘本,后来只刊世了两部。只这两部,也足以教育天下,垂范后世。直到e时代的今天,人们还在如饥似渴  相似文献   

6.
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一点,对于所谓的"完人"曾国藩来说,同样是适用的。立言不足拿立言方面来说,虽然曾国藩所著的《曾国藩日记》《曾国藩家书》流传至今,但这些著作只是他"顺手牵羊"而已,他并未著有多少国学经典。曾国藩早年的志向其实是文章报国,如他在1840年6月7日的日记中所言:"谈能日日用功有常,则可以保身体,可以自立,可以仰事储蓄,可以借福,不使祖宗积累自我一人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长期为世人所诟病者,除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就是查处天津教案问题,以此认定曾国藩为卖国贼的主要根据。笔者经过辨析一些史料,认为曾国藩有过错,但“卖国罪案”不能成立。兹述论如下。棘手的问题天津教案发生于1870年6月,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发生的一起重大涉外事件,其案情大致是:  相似文献   

8.
弱国无外交。曾氏处理此案的苦衷,就因当时的清王朝实际上只有一个空架子。以曾氏的为人,能不知其后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属无奈。  相似文献   

9.
依我们习惯的认知,封建时代顶级高官家的女人物质生活应该极其优越,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缎皮,住的是豪宅华院,出行有人抬轿吆喝……然而,两江总督府里的曾家女人却是大大的例外。  相似文献   

10.
正曾国藩曾被人诬陷进了监狱。头一天,狱子给他送来一盆狱饭。狱饭散发着浓烈的异味,曾国藩闻着就想吐,干脆将狱饭倒了。第二天,狱子又送来同样一盆狱饭。曾国藩已饿了一天,这时,他没闻出狱饭的异味,于是,端起饭盆慢慢吃了起来。第三天,狱饭送来晚了,饥饿的曾国藩不时往门外张望。狱子终于送饭来了,曾国藩接过狱饭狼吞虎咽,他突然感到这狱饭是那么可口!后来,曾国藩感叹道:"狱饭人生令我顿悟:人生没有吃不下的苦啊。人生在苦水中泡一泡,喝着白水都比蜜甜!"坐过牢的不止老曾一人,但都有所顿悟否?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晚清一个颇具争议的悲剧性人物,阶级与时代的影响、传统与近代的争夺,造成了曾国藩的历史双层性格。他既是传道求仁的"理学家",又是杀人如麻的"剃头匠";他有保国保皇的政治忠诚,但迫于局势又不得不师夷西方;"自强御辱"的理想可以激励他成就内政方面的伟业,但天津教案中"力保和局"的现实却不能帮助他逃脱民族纠纷的大劫。曾国藩的矛盾思想和心态是那个政治与民族文化心理都很滞后的时代的产物。他的悲剧,是晚清士大夫阶层中有识之士的群体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在论为官之道时有说为官者当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曾国藩的"五勤"之道虽是为官之道,同时也是为人处世之道,今天我们重温曾国藩的"五勤"之道。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清朝同治六年,是旧历丁卯年,公元1867年。这是很平凡的一年。但是,这一年对于晚清帝国读书人赵烈文的人生际遇而言却显得很不寻常。赵烈文原本是晚清帝国科举制度的失意者,为生活所迫而成为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心腹师爷。与那些金榜题名的进士举人相比,赵烈文不过是帝国士人群体中的末流。对晚清帝国来说,他的存  相似文献   

14.
<正>一、“笨小孩”曾国藩左宗棠和曾国藩初次见面后,在给女婿陶桄的信中这般评价他的“一生之敌”:“其人正直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开展。”以至于很多年后,曾国藩被当成笨人逆袭、咸鱼翻身的经典案例。这样的说法可信度究竟有多高呢?湘乡地区流传着一个段子。一天夜色降临,小曾国藩在屋里背诵《岳阳楼记》。没想到家里来了一个梁上君子,他看到曾国藩在用功读书,于是悄悄爬到房梁上,准备等他睡着了动手。没想到曾国藩一直在埋头苦读,  相似文献   

15.
方向卿 《丝绸之路》2012,(12):70-71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并对员工行为具有激励和规范作用的企业行为规则。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努力弘扬以“敬文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文化,使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为提高.这对我们今天各子公司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我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曾国藩,创立了湘军,建立了令人瞩目的事功,官也越做越大。这与他个人能力、历史机遇密切相关。同时,他还有个一般人所不具备的职业技巧:善于与人沟通,喜欢与部属"谈心谈话"。曾国藩从28岁考上进士,到37岁官至侍郎(相当于副部长级),共用了10年  相似文献   

17.
年来,我看到一些文章,甚至是一些号召叫做“管好身边人”,这身边人大概是指配偶、子女和秘书等吧。长时间以来,我对这个提法颇感惊奇,正像号召共产党领导人要”廉政”一样,我也一直对此同样感到有点哭笑不得。何谓“廉政”?不就是不贪污、不敲竹杠、不营私舞弊么,就是说,不要做贪官污吏,这算什么标准呢!共产党员的标准,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全人类的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贪污、不盗窃(不好听吧?其实,廉政的意思就是如此,即只收俸禄以内的收入),实实在在是任何一个普通人的起码做人标准。  相似文献   

18.
耻辱刑是中国古代社会独具特色的刑罚,由于其特有的强制性约束规范生成机理,因而能够历经千年受到统治者们追求。耻辱刑源于"象"刑,其刑罚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按照可否独立使用,可以将其分为真正耻辱刑和不真正耻辱刑。从现代刑罚理论和文明的角度看,耻辱刑是野蛮和反人类的。但是,晚近以来,随着美国等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大量运用恢复性司法理论、重新整合耻辱理论,为耻辱刑注入新的内涵。改造耻辱刑落后、封建的色彩,在现代刑罚制度中彰显其现代刑罚意义,愈发显得重要、急切。  相似文献   

19.
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堪称“学而优则仕”的典范。他本是湖南湘乡偏僻山区一家道殷实的寒门子弟。肩负祖、父两辈的殷切期望,他奋发努力,终于27岁中进士,点翰林,从此官运亨通,仕途发达。做京官时,他历任六部中除户部以外五部侍郎;后以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授大学士(正一品),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可谓位极人臣。由此成为当时及以后多少出身寒门青年学子崇拜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然而,曾国藩在居高位、享大名之后,却不愿后辈子孙步其后尘“学而优则仕”,而是希望他们保持耕读家风,做一个学而优的“寒士”。寒门士子“锐志…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占领南京后,挥师向上海进军,清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提出要"借师助剿"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在这个问题上,作为封疆大吏和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统帅的曾国藩,原则上并不反对"借师助剿",但是由于他有强烈的"忠君报国"的情结,也有传统士大夫固有的仇夷、鄙夷的思想,同时也有个人的打算,特别是出于对"借师助剿"后果的考虑,因而他同意借师但反对助剿,主张"会防"不"会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