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一气读完黄兴涛的《文化怪杰辜鸿铭》一书,掩卷长思,不禁有一种茫茫然的苍凉感、沉重感。我不止一次地为辜鸿铭具有如此超人的天赋、敏锐的洞察力、卓尔不群的人格,但却走了一条漫长的、孤声呐喊、苦苦愤争、而又不被人理解的人生之路而扼腕。用黄兴涛的话说。“他以一个喜剧形象,表演了一出他个人的历史悲剧。”(第323页)这是事鸿铭个人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同时,我也不止一次地为作者在本书中深刻的剖析、精彩的论述而击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第一部系统研究事鸿铭文化活动及其思想的学术专著,《文化怪态辜鸿铭》一书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  相似文献   

3.
<正>近代文化怪杰辜鸿铭是一个奇妙而独特的人物。毫无疑问,在封建卫道士的阵营中,可谓独树一帜。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从一个彻头彻尾完全西化的洋人物变成了一个固守中国传  相似文献   

4.
辜鸿铭是一代奇人,是晚清及民国时候享有国际声誉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1857年生于马来西亚,祖籍厦门同安。他从小就接受西方教育,曾被一对英国夫妇收为义子。他13岁即赴欧洲求学,10余年中游学于英、法、德、意诸国。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获文学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5.
贴春联,为我国民间旧俗,源于古代桃符。每年除夕,书对仗吉语于红纸,贴于门上,谓之春联。据《宋史·世家二·西蜀孟氏传》载:“初,昶在蜀……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联被公认为是我国第一副春联。 孟昶所撰春联题于桃符板上。在此之前,桃木板上仅画符,用以“驱鬼避邪”。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野兽,名“年”,专于岁末外出掠食,但惧声、光、红色,人们为驱逐它,用紫红桃木悬于门上,“年”见而逃逸,久而久之,逐渐成为习俗。…  相似文献   

6.
7.
8.
《贵州民族墓葬文化》是一本好书。它表现出近年来对我国贵州少数民族丧葬民俗文化调查研究的新进展。具有学术参考价值。丧葬习俗是人生仪礼习浴中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各地各民族中都受到极大的重视。在民俗学中,许多民俗学者都把它作为社会传承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它牵涉到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家、家族、村落  相似文献   

9.
徐世强 《文史天地》2005,(11):24-27
此人头顶瓜皮小帽,身着长袍马褂,拖一条细细的长辫子,却在大学的讲台上,用典雅的英语讲述雪菜、化兹华斯。尤其是他那“壶一杯众”的一夫多妻论,更让人哭笑不得。尊之者誉为“怪杰”,毁之者骂为“怪物”,不知读者您又如何评价?  相似文献   

10.
爷爷沈逸千被美术界泰斗刘海粟先生誉为“画坛怪杰”,他也确实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适值老人家冥诞105周年,笔者借《南方人物周刊》“逝者”版面.略表纪念之情。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文明古国,全国56个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各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绚丽多姿,土族就是这56个伟大民族中的一员。土族是青海的世居民族之一,有着辉煌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土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民和其它国家人民之间相互支持的历史中有一个颇有意义的篇章,即有关从西班牙内战时的反法西斯前线,转到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前线的一批志愿医务人员的活动。他们在1939年来到中国,留在中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其中有些人留的时间还更长些。现在这本译著就是这富有意义的事件中严斐德(FritzJensen)和富华德(WalterFreudmann)一人的著作,它是个会受欢迎、十分需要的能引人回忆的作品。说这是一本十分需要的能引人回忆之作,不仅因为它是记载外国友人史料的一部分,也因为它包含了一段老年读者都知道而年轻读者不一定…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沈从文曾在他的《湘西行》中写道:“麻阳人中,有一双值得称赞的手,在湘西近年实无匹敌,乃塑像师张秋潭之双手。”他还对张秋潭先生评价说:“他的艺术才华达到了纯青的火候和至上的境界,可称湘西一杰;他的古怪脾气往往使人啼笑皆非,回味无穷,堪称湘西一‘怪’。“而当地人尊称他为“岩门异人”。  相似文献   

14.
魏桥 《沧桑》2009,(Z2):47-47
继《西樵志语》后,任根珠先生又撰成《新方志"概述"点评》,前者是对新方志编纂诸般问题的综论,后者是针对新编市县区志"概述"篇值得探讨的实践与理论的专著。全书180万字,读此书,觉有如下四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5.
沈淦 《钟山风雨》2014,(3):24-24
正北大教授辜鸿铭(1856—1928)早年游学西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文学、哲学等13个博士学位。归国后,他又埋头研究中华文化,国学造诣极深。1928年4月30日,辜氏病逝其家中。北京报纸在登载其病逝消息时称"辜氏为学好推崇儒家,于西方哲学多所非诣"(康屹轩《民国旧报》第二篇)。确实,这位旷世怪杰虽然政治态度比较保守,可是他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之热爱,却是一致公认的。19世纪末,辜鸿铭在两湖总督张之洞幕下任职,原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来华游历,抵达武昌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期,文人中不乏“怪人”、“狂人”、“疯子”、“癫子”一类人物。单学林中的文人“疯子”最著名的就有两个,一个是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自称“辜疯子”的辜鸿铭。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期,文人中不乏“怪人”、“狂人”、“疯子”、“癫子”一类人物。单学林中的文人“疯子”最著名的就有两个,一个是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自称“辜疯子”的辜鸿铭。  相似文献   

18.
李敖来了,李敖又走了,11天的“神州文化之旅”,国内对其宠爱有加。李敖在大陆广受欢迎,原因无外乎以下方面:第一是他强烈的反叛意味,不畏强权,不怕坐牢,反两蒋,反李登辉,反台独,谁当权他就反谁,这在将直言一骂看作一种气节社会氛围里,自然非  相似文献   

19.
民国“怪杰“石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谦 《文史精华》2005,(2):34-40
石瑛为湖北"三怪"、"三杰"之一,其他二人为张难先、严重。石为国民党元老,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为其抬灵柩的8名中执委之一。他秉性刚直,两袖清风,被人誉为"民国第一清官"。留学欧洲,爱国激情引发一起"窃密案"石瑛,字蘅青,湖北阳新燕厦乡(今属通山县)人,1878年出生于一个衣食自给的农民家庭。石出世后,其家务繁重的母亲,不能用全部精力照料  相似文献   

20.
钱理群 《炎黄春秋》2010,(12):46-51
这是一本血写的书。这是一本拷问我们灵魂的书。这是一本期待已久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