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君健 《黑龙江史志》2013,(13):226-226
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阐述,并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价值的探讨,希望对我们创新共同富裕道路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当年提出的小康社会就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共同富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在实现途径上都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3.
汪毅 《巴蜀史志》2004,(2):23-25
社会主义现阶段的贫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相当长的社会过程中成几何比例的增大。为在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本质最终目的,即通过解放、发展生产力去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一是要正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现象、贫富差异问题;二是要正确理解共同富裕是相对的,而且需要相当长的过程;三是要从社会规范及人性角度、法制角度等去解决贫富的矛盾和关系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协调好贫富矛盾及其关系,确立新的发展观,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缩短我们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麻进余 《沧桑》2009,(3):48-4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邓小平理论的共同富裕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今天,需要全面理解共同富裕,深化对共同富裕与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关系的认识,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旅游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价值,更要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创业关注社会价值,为解决我国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的路径。文章聚焦明月村的社会创业实践,从“主体-实践-效应-保障”这一过程视角探讨社会创业推动乡村旅游地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作用机理与适用情境。研究发现:社会创业主体兼顾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创业目标,在创业实践过程中通过创新发展与资源共享持续推进主体赋能与社区资本提升,并建立制度化的共享机制,从而提升了乡村旅游地的发展程度与共享程度,推动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的研究发现对于探索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潘丹丹  王琳 《文史月刊》2012,(Z3):98-100
共同富裕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中具有核心地位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既要反对两极分化,又要反对平均主义。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和理想追求,但共同富裕绝不是同步富裕,而是一个先富与共富的辩证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深入理解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过程、核心内容和现实意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桂霞  马明忠 《攀登》2014,33(4):19-24
邓小平民族问题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文章以三部分阐述了邓小平民族问题思想溯源,邓小平民族问题思想的内涵及邓小平民族问题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有两个目的:一是赶超欧美,使中国迅速强大起来;二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两个目的,决定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必须解决社会发展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效率问题和公平问题。要赶超欧美,就必须强调建设的效率;要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就不能不在注重效率的基础上注意分配的公平。毛泽东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在新中国建立后,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去考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1949~2002年:走向共同富裕的两条思路及其实践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目标的进程中,经历了1978年之前和之后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成功地解决了特定历史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也都留下了新问题.实践表明:在解决共同富裕的模式问题上,指导思想起决定作用;平均主义是共同富裕的对立物,两极分化也是共同富裕的对立物;找到既有效率又富公平的分配方式,是一个社会主义难题.正确地总结正面与反面的经验,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并将实践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民族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原则,也是我们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这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不仅西藏,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也一样。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他还特别强调“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邓小平的这些论述,集中地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政策。同时也告诉我们,加快民族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建设的理论主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现实前提;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三步走”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邓小平以求实的科学精神创造性地总结民族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社会制度的优势、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从而形成了邓小平民族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贡献,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总纲领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完整准确地把握住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也就把握住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点。因此,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才能高屋建瓴,抓住根本。 邓小平在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弄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他多次强调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原则,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坚持公有制、坚持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命题,标志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完全形成。至此,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对社会主义特征描述已经升华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的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邓小平同志在九二年南巡谈话时指出 :“走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来的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 ,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 ,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决的办法之一 ,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 ,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 ,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可以设想 ,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 ,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点做了系统阐述。认为坚持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成了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理论内涵,并进而认为这条道路还很漫长,在前进的道路上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以新的实践促进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促进实践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6.
卢翠丹 《攀登》2023,(4):95-100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塑形”与“铸魂”的内在统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乡村社会的发展变迁,传统乡土文化的主体与载体的流失与缺失、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在秩序上的冲击,使得乡土文化呈现出衰弱和断层的现状。共同富裕新征程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迫在眉睫,振兴乡村文化,要理清楚文化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促治等手段,恢复乡村文化的造血功能,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以共同富裕为发展主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寓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之中;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制定的一系列治国方略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共同富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郭小青  贾维中 《沧桑》2009,(2):107-108
针对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问题,本文从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调节机制和外在调节机制进行阐述,以期坚定人们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信念。  相似文献   

19.
李建宁 《攀登》2006,25(6):50-52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质,就是要在全社会构建共同富裕理想。这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消除贫富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赵倩倩 《神州》2013,(21):287-287
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具有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行性的,这是因为,市场经济能够更有效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市场经济自身的运行过程讲求社会公正性,使各个市场主体能平等的追求财富;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可以在国家干预下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资源配置方式,并成为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