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若论继承吴昌硕衣钵较为突出者,王个簃(1897~1988)算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不仅在篆刻方面,"王个簃是吴昌硕衣钵传人。游刃从容,不假矫饰,烟云舒卷,莫可方物"(沙孟海语),在绘画方面,亦能随时可见缶庐遗韵。尤其在两人都热衷的葫芦题材方面,更是有迹可循,承传有绪。  相似文献   

2.
王个簃(1897-1988),名贤,字启之,号个簃,当代著名国画大师,又是吴昌硕嫡传弟子。历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在继承、弘扬国画艺术、培养青年艺术俊彦方面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3.
桑椹 《收藏家》2014,(7):17-26
吴昌硕(1844-1927年),原名俊,又名俊卿,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亦署仓硕、仓石、苍石、昌石,69岁后以字行,别号缶庐、苦铁、大聋等,浙江安吉人。 吴昌硕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艺坛巨匠之一,他以"诗书画印"四绝享誉海内外,对于近百年来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的走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葛金根 《收藏家》2008,(5):18-22
吴昌硕(1844-192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领军海上画派,以诗、书、画、印四绝合一的整体艺术成就而驰誉。其出于浙江安吉,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仓硕,别号缶庐、苦铁、大聋、老仓、老缶等,1912年后以字行。他一生勤于笔耕,又喜交游,经常诗酒唱和,书画往来,留下不少遗墨,  相似文献   

5.
正吴昌硕(1844~1927年),初名俊,后改名俊卿,中年字昌硕、苍石等,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孝丰(今湖州安吉)人。书法、绘事、诗文、篆刻皆精。初习任颐,后参赵之谦法,博采徐渭、朱耷、石涛等诸家之长,融金石书画于一炉,色酣墨饱,古拙雄浑。与虚古、蒲作英、任伯年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此幅《端阳佳果图》乃仿罗聘之意而作,所绘端阳佳果,饱满鲜亮,绿叶掩映,浓淡相宜。缶翁擅以书入画,  相似文献   

6.
要论清初山水画坛,首先应从“四王”说起,所谓“四王”,乃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石谷、王原祁的合称。一般而言,在清代,“四王”的山水画一直被奉为“正宗”、“正统”,以致朝野仿效,从者如云。直到清末,海派大家吴昌硕尤称:“我原学者宗四王,譬如饮者如同对醇酒”(《缶庐集》)。可见清初“四王”的影响力之大、之深远。虽仅四人,却代表着清朝的画坛主流。  相似文献   

7.
《吴昌硕花卉屏条》为天津市文物公司旧藏,图绘初秋小景,落款"老缶·昌硕",钤"缶翁""苍石"二印,故定名,后被吴昌硕研究专家邢捷鉴定为赝品。文章通过对《吴昌硕花卉屏条》落款书法、绘画技法和印章等的辨析,认为这幅作品的真正作者应是齐白石。  相似文献   

8.
陈子凤 《收藏家》2007,(1):64-68
吴昌硕(1844-1927年),浙江安吉人。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仓硕,因得友人所赠古缶,故号缶道人,别号有缶庐、苦铁、大聋、老仓、老缶等。七十岁以后以字行。早年曾游学苏州,往来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积累了深厚的素养,眼界大开。后寓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精进。他的书法着力于“石鼓文”,深研数十年,自出新意,用笔结体,一变前人成法,力透纸背,独具风骨,篆书、行草,样样皆精。他中年开始作画,取法徐渭、朱耷,学画于任颐,设色大胆,别开生面。他把书法用笔融于绘画,线条凝练遒劲,气度恢宏古朴,浑…  相似文献   

9.
<正>吴昌硕(1844—1927年),初名俊卿,字昌硕,后字行,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自幼受家学熏陶,17岁时四乡饥荒,流浪在外五年。回乡后刻意求学,22岁时考中秀才。29岁成家后,离家赴杭、苏、沪等地,寻师访友,谋营生计。1899年受任安东令,一月后便毅然辞去,绝意仕途,专心于诗、书、画、印,独树一帜,自成流派,终成一代宗师。吴昌硕早年以书法知名,勤学  相似文献   

10.
吴昌硕作品     
《收藏家》2021,(1)
正吴昌硕篆书七言联对联纸本尺寸178×45厘米识文:独鹤不知何事舞,赤鲤腾出如有神款识:集杜少陵句,安吉吴俊卿。钤印:俊卿之印(朱)仓硕(白)缶无咎(白)说明:文物公司旧藏吴昌硕岁寒三友立轴尺寸153×86厘米钤印:仓硕、俊卿之印、禅甓轩款识:泪洒湘妃古水滨,苍皮青士结为邻。寒香隔断人间世,那许樵夫试斧斤。庚申岁寒安吉吴昌硕时年七十七。备注:日本青山杉雨旧藏  相似文献   

11.
刘喜海年谱     
胡昌健 《文献》2000,(2):132-151
刘喜海,字吉甫,号燕庭(又作燕亭、砚庭),别号三巴子,祖籍山东诸城.室名嘉荫簃、味经书屋、十七树梅花山馆、来凤堂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8月8日晚,古老的北京迎来了西方奥林匹亚山的圣火,东西方文明在此交融,气势宏阔的"缶阵"让国内外感叹不已。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说此阵反映了中国古老的文化,有人说"缶"是古代很低贱的乐器,放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很欠考虑……本文试从文献意义上讨论"缶阵"之缶是对古代乐器之缶的错用,仅希望借以反思今天人们继承传统文化的路径和图景。  相似文献   

13.
正原配天地盖,砚墙一侧诗铭后署:"石友属题。丙辰(1916)夏六月,吴昌硕。"另侧沈石友铭:"砚藏信天巢,诗著随辇集。恩遇说康熙,玉蟾滴如泣。"四直抄手式,底琢眼柱如织。平堂一字池,清季仿宋砚制。两段铭记,皆谓瓶庐旧事。缘高士奇别号江邨,康熙间集其高祖南宋高翥散存诗文,撰有《信天巢遗稿》。而士奇非正途出身,初应顺天乡试,充书写序班。以字工,得明珠举荐,入内廷供奉,授詹事府录事。后得康熙隆恩,累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礼部侍郎。  相似文献   

14.
关卉 《神州》2014,(13):53-55
<正>作为“海派”的巨擘,吴昌硕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代宗师”的地位早已被认可。他诗书画印全能,是承前启后的重要画家,上衔任伯年,下接齐白石、潘天寿,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了一代画家。2014年是后海派艺术大师吴昌硕诞辰170周年,这在国内艺术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小高潮。西泠印社、北京匡时等国内一线拍卖公司自年初便开始积极打造吴昌硕专场,另一方面,浙江省美术馆也不甘落后,计划于8月隆重推出“缶门同辉——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暨弟  相似文献   

15.
<正>吴湖帆(1894-1968年),原名翼燕,更名万,字遹骏,又名东庄,号倩庵,别号丑一簃,做作书画署名湖帆。吴湖帆生于江苏吴县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祖父是晚清大吏,又是著名古文学家、书画收藏家,外祖父也是川沙著名收藏家沈韵初先生,两位老人家藏均极为丰富,受他们的影响,湖帆先生从13岁起学画,20岁时专门学画。1915年,湖帆先生娶吴县大姓潘氏之女树春为妻,潘树春字静淑,工词善画,与先生情趣宪法头相投,而潘氏家族所藏文物称雄东南,更使先生的艺术借鉴又多依傍。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先生沉浸于中国古代书画,初学戴熙、"四王"、吴恽、董其昌,31岁改学宋元,41岁时专画宋元,打下了  相似文献   

16.
收藏界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个收藏瓷器的人,在乡下看见一只给猫喂食的盆子,他一眼看出是宫中流出的稀世珍宝。于是不动声色先用300元买下了那只猫,然后“顺带”把那盆子也要了去。我也常幻想着:有一次到乡下去,看见一把旧的紫沙壶,壶底款识是“大彬二字,而他人不知“时大彬”是明朝制壶大师此壶价值连城我当即用20元买了下来爽!又一日在地摊上看见一枚印章,边款是“老缶”,却无人知是吴昌硕号“缶庐”,当即买下!哈哈,这些都是自娱自乐的幻想!如果连这点入门知识都没有,那要交多少学费呀!可是最近我真的偶遇了一件“疑似”真品,却无缘将其收…  相似文献   

17.
正赵云壑(1874~1955年),字子云,原名龙,改名起,号铁汉、云壑子、壑道人、壑山樵子,晚号壑叟、秃翁、秃尊者、半秃老人、泉梅老人。江苏苏州人,后移居上海。师从吴昌硕,并博采徐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法,是以画益豪迈,声誉日隆。后为"海上题襟馆"常任理事,海上书画联合会会员。松菊延年,文人绘画常见之题,语表富贵长寿。此图为子云法缶翁笔,并参己意,作巨幅也。图写虬曲老松,  相似文献   

18.
栾书缶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瓯燕 《文物》1990,(12)
栾书缶是传世铜器,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栾书缶最早见于著录是1941年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一书,其时名为(?)兄缶,并云双剑够藏有照片。1957年,双剑誃刊印《商周金文录遗》,发表了铭文照片。1958年,容庚、张维持的《殷周青铜器通论》正式定名为栾书缶,对该器的大小、形状、铭文作了详细描述,并考定铭中栾书是晋国的执政者。记:"栾书一称栾武子,一称栾伯,以鲁成公二年(前589年)。将下军,从郤克败齐于鞌,四年将中军,十六年败楚于鄢陵,几于射杀楚共王,十八年(前573年)卒。执政几十四年。"又引区照文的考  相似文献   

19.
一白石老人有一首题画诗道:“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当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这“雪个”便是八大山人,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传(啟糸),字刃庵,别号个山、驴、驴屋、人屋等,后改号八大山人。擅长画花鸟、山水,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但是,由于他出身特殊,经历坎坷,面对清初的严酷  相似文献   

20.
黄国光 《文献》2004,(1):208-218
翁同龢(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别署均斋、瓶居士、瓶生,晚号松禅、松禅居士、瓶庐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清末名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