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政界的居心叵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警惕。这让美国想起了珍珠港之痛,从今年开始,过去总是支持日本的美国政界,批判日本的声音不绝于耳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顺利通过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的相关法案和《教育基本法》修正案,自民党上台以来,日本右翼逐步对战后和平体制作了内脏摘除手术,为日本走向“正常国家”全面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2.
邹志鹏 《环球人物》2012,(31):76-77
保持温柔品质,也有强硬一面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政界如今正刮起一股"女性旋风"。女政治家们展现政治实力、挑战权力巅峰,备受瞩目。危地马拉前第一夫人桑德拉为参加总统大选,声称"我正与人民结婚",不惜与前总统离婚;洪都拉斯前总统塞拉亚之妻希奥玛拉替夫竞选,成为政  相似文献   

3.
王美平 《历史研究》2012,(1):143-161,192
近代日本的对华观与侵华战争密切相关,挖掘和梳理当时的日本各大报刊、从军日志、政论意见书等相关资料为充实此项研究提供了充分证据。甲午战争前夕精英阶层产生的对华优越感,是日本敢于开战的精神驱动;战争的结局及舆论界的侮蔑性报道,致使民众的主流对华观完成了从"仰慕"中国到"蔑视"中国的逆转,从而为日本继续制定侵华政策提供了社会基础;日本对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促使其"蔑华观"定型固化,并演化为长期实施侵华政策的认识诱因;"蔑华观"在政界则升级、病变为"侵略客体观",并被嵌入对华决策的制度框架,进而衍生为不断推行侵华政策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日本政界激烈动荡。一般而言,社会政治从长期稳定到出现动荡是新旧社会意识、新旧政治力量、新旧政治秩序发生转变前的现象。一些日本学者提出,日本进入新的转折期,日本将开始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侨居日本,不仅得到驻日华侨、留学生、民间志士的援助,也得到了日本政界的支持。这中间,日本民党领袖犬养毅先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既熟悉又陌生的日本著名政客石原慎太郎据说要退出政坛了。据日本《产经新闻》11月16日报道,石原慎太郎近日表示将从日本政界引退。他说因为条件的限制,已经不能继续从政,但他又说:“老兵不死,只是从政坛引退。”  相似文献   

7.
二战期间,日本对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犯下了滔天罪行。如今我们回顾这段惨痛的历史时,不能忽视日本法西斯主义。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北一辉、大川周明、石原莞尔等。对以上三位代表人物的评析分别反映了日本民间、政界、军界的法西斯思想与观点。我们要了解日本法西斯主义,避免历史悲剧再次重演。  相似文献   

8.
慕枫 《湖南文史》2012,(5):10-11
1972年2月,当日本人看到尼克松访华的电视节目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日本必须尽快与中国建交”一时成为日本政界的强烈呼声。于是,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复交,就成了日本政要经常思考的问题。日本国内的舆论也呼吁说,“像美中恢复交往那样,推出一位‘和式基辛格’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日本右翼势力编纂的“新教科书”得到部科学省批准,取得合法资格,这是日本新军国主义右翼势力猖獗活动,政界加剧右倾化的重大标志。  相似文献   

10.
赵子辉 《日本学论坛》1989,(3):25-29,24
近几年来,日本经济在经济结构、发展速度、经济国际化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一、经济结构现代化日本政界、财界非常注重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日元升值、国际经济摩擦、加剧等一系列问题,迫使日本各界不得不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以便促使日本经济的发展,增强日本的实力,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为了攫取各种利益,面对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残暴的日本侵略军不惜采取世界战争史上最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2.
以细川为首相的日本七党一派联合政权的诞生,结束了自民党38年的一党执政。这在日本政党政治中,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也是罕见的。不久前,在由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的“日本政权变革研讨会”上,省内外学者,对日本联合政权成立的原因、特点、性质、面临的课题、前途及今后的政界重组等极为重要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参加这次研讨  相似文献   

13.
岸信介(1896~1987)是日本昭和政治史上的一位“超级大人物”,在官场政界活动了六十多年,对战前和战后两个时期的日本,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纵观岸信介的全部生涯,不难发现,日本的大亚洲主义牢牢扎根于他的思想深处,他无时不在倾心实践着这一思想。岸信介是日本典型的大亚洲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日本实行全面的经济禁运使日本军事武器和经济受到致命威胁,加上长期以来日本形成的悲情情绪使日本不惜铤而走险,突袭美国珍珠港。面对一个国力十倍于己的国家,日本的做法是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运用前景理论的分析框架来分析日本发动自杀性进攻的动机和原因,会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这一事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58,(1)
中国敦煌艺术展览会于一月五日上午在东京开幕。出席开幕式的有日本艺术界著名人士和政界、经济界以及民间团体代表二百多人。中国红十字会访日代表团也参加了开幕式。这次展览是由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提供展品,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日本"每日新闻"社联合主办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和平宪法的危机董舆近几个月来,日本政界、学术界、新闻舆论界很不平静。这是由于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年4月16~18日访问日本时,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举行两国首脑会谈,并签署了《日美安全联合保障宣言》,围绕日美安全保护体制的程度及其涉及的范围、日本可否...  相似文献   

17.
日本出现的“九条会”热潮,无疑会对一心想修宪的日本政界产生一定的掣肘作用,但是比起“修宪”势力来,还是非常弱小提到今天的日本政治,人们耳熟能详的是日本政客们层出不穷的“失言”和似乎已经无法阻止的社会的整体右转。但就是在这样不容乐观的氛围里,日本的9位平均年龄为76岁的文化界名人,2004年6月发起成立了“九条会”,要捍卫日本宪法第九条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东京政界和外交圈里,如果有一个人敢当面对福田康夫首相说"你真是个木瓜!",这个人一定是日本前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除了父亲福田赳夫,对福田首相对华政策影响最大的,就要数谷野了。这个说中文跟说日语一样流利的日本人,被称为福田康夫的"头号中国问题智囊"。  相似文献   

19.
试论盖莱克“高速发展战略”的失败及其教训刘邦义1970年至1980年为盖莱克在波兰当政的10年。对盖莱克本人及其所推行的社会经济政策的得失,在波兰政界和学术界的书刊文章中有褒有贬,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本文不准备对盖莱克的历史功过作全面评价,仅就其...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上依附于美国的日本同新中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1971年,中国发生了两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位;二是美国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次年2月访华,这在日本社会各界和民间团体中产生了“地震效应”。日本田中角荣首相组阁不久,即宣布要“一口气解决日中关系”。这次是日本不惜得罪美国,抢先与中国建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