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初探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夏丽丽 《人文地理》2000,15(4):55-58,15
本文试图探讨文化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文化模式、文化观念更新、文化定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出了初步分析,并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经济绩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全国和陕西省城市化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城市和陕西省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对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只有合理的城市化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试图提出适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道路及其发展对策。文章的主要结论包括:不同城市化因子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全国难以选择统一的城市化模式;不同城市化因子对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绩效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大中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3.
根据区域趋同基本理论,采用新古典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区域趋同状况.结果表明,自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湖南省区域经济增长总体表现为条件趋同,趋同速度约为每年1.93%.受地理区位的影响,湖南省内部区域差异较大,国家发展政策对湖南省区域趋同的影响相当显著,例如,湘西自治州纳入西部大开发增强了湖南省区域增长的收敛性.而产业结构和投资状况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强.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促进湖南省区域趋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冯春萍 《人文地理》2013,28(5):117-122
本文从区域地理的视角,通过对俄罗斯转型以来的经济地带、基本经济区、联邦区和联邦主体四个不同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现状进行动态分析,得出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无论在其经济整体下降或增长的同时均伴随着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的绝对或相对扩大过程;二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反映了市场经济在不同区域的作用,即在市场条件基础较好和资源性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利的区域经济增长优于其他区域;三是形成了大量的"低水平塌陷"区域,即经济指标低于全俄平均数的问题区域数量多,覆盖面大。在此基础上,从自然因素、市场发育水平、体制因素以及社会历史因素等方面探讨了各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果 《旅游纵览》2016,(4):204-205
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区域旅游活动的发展不断推进,已成为促进地区经济的重要力量。区域旅游活动的开展将数个城市聚合在一起形成旅游城市群,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本文旨在研究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现象及其本质,探索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差异的特点,并提出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的发展对策,为中原城市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外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新趋势——区域经济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网络化的趋势。国外区域经济学者将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逐渐开拓出区域经济网络研究这个新领域,形成了解释区域经济现象和揭示区域经济规律的网络分析路径。目前,国外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和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中的各类网络进行规范的定义和描述,研究这些网络的形成与演化,揭示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网络效应,分析知识、技术等要素在网络中的流动和扩散。  相似文献   

7.
试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探讨文化和经济的关系,重点论述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滞缓或促进作用,并以宁夏的区情进行了例证。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战略演变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分别实施了区域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区域共同发展和苏北大发展战略,造成了各区域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其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经济区域间的差异和县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在分析了现阶段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立足区域整合的角度,提出加快沿江开发与苏北互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以期实现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扭转南北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文化观念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孟召宜 《人文地理》2002,17(2):74-77
区域文化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区域活性是对区域发展状态的一种模糊综合评判与描述。文化观念以发展主体为载体,影响区域活性各侧面,成为活性动力源。在具体时空环境下,经济现代化的地域模式与不同地域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有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性、一致性和耦合性。在区域综合力各分力中,自然力是基础、经济力是核心、文化力是动力源。概而言之,区域文化观念在影响区域发展主体的同时,以区域发展主体为载体和中介,影响区域活性、区域发展模式和区域综合力,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循环,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蔚玲 《沧桑》2009,(4):75-76
目前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即: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但受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及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慢不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也日益突出,地区发展差距已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以法律来主导区域发展是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虽然国外发达国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所实施的区域经济发展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它们在实践中,都充分依靠和运用法治化管理来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吸取发达国家区域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我国区域发展的法治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岭南文化区域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整体的发展历程来看,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最活跃的区域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区域在历史上曾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本世纪末的改革开放20年来,岭南地区成了一块经济发展的热土,使岭南文化一跃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势能文化之一。岭南文化在其孕育、成长、定型和演变过程当中受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构成了其特有的文化整合与演变模式。本文从区域系统分析的角度对岭南文化进行初步研究,得出结论:(1)岭南文化是山水型的实用文化;(2)岭南文化是开放性和兼容性极强的区域文化;(3)重实践,讲创新,少说多干是岭南文化的精髓;(4)岭南文化系统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南国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邴振华  高峻 《旅游科学》2010,24(1):86-94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呼唤对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研究。本文引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区域集聚度指数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同时对旅游产业集聚度与区域GDP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已经出现较强的集聚现象,但区域内部集聚程度不均衡;旅游产业中星级饭店、旅行社、其他旅游企业的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分别呈高、负、中相关性。研究同时显示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且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的行业,一定程度上将更多地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巩义市100家农户投资行为的调研分析发现:①区域发展环境对农户投资行为影响程度与路径不尽一致,经济环境对农户投资的影响比社会环境更直接;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农户投资愿望更趋强烈、投资结构多元化,经济环境对农户投资影响逐步降低,社会环境的影响增强,且文化制度条件比收入水平对农户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③不同区域发展环境下农户投资行为差异较大,积极开放的文化、制度环境促进农户投资;④农户投资受外部性影响相对较弱,区域特征明显。基于对农户投资行为的分析,提出加强农户投资能力建设与农区发展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吴建飞 《风景名胜》2021,(8):0258-025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生活方式。同时,旅游业也已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文章以大足石刻旅游业的发展为例,以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分析其对大足乃至重庆整个区域经济的影响,对于大足区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制度厚实、制度空间与区域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魏成  陈烈 《人文地理》2009,24(2):67-72
199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愈来愈多地开始倾向于用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来解释区域经济发展。本文回顾了西方制度取向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背景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并在探讨制度厚实和制度空间的理念及其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西方制度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发现及其不足。本文认为,对于制度转型时期的大国-中国而言,倘能将包涵尺度特征与制度套叠变化的制度空间理念纳入到大规模制度变迁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中,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区域空间差异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我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立足于省内地间差异,对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现在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在我国的总体差异开始逐渐的缩小,相对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而言,国内旅游的区域差异明显要小;相对于地带间差异和省间差异影响的全国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变化的程度而言,省内差异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而且其属于我国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关键构成要素。我国的东部地带具有非常明显的省间差异,而且显著地影响到了总体差异,相对来说,中西部各省份具有相对来说比较平衡的旅游业发展情况;部分旅游业发达省份在东部地带当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省内差异,而且对总体差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省内差异明显的省份在中西部地带比较多,然而在全国的比重当中中西部省份的旅游经济占有普遍较低的比重,因此对总体差异产生了的影响并不大。经过相应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我国旅游区域经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产生影响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资源等。  相似文献   

17.
区域形象不仅综合体现了地区发展的软实力,还是经济增长、民主政治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影响因素和载体.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对CNKI刊登的关于区域形象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呈现出20多年来我国区域形象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脉络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的区域形象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区域竞争力""区域发展""形象设计"...  相似文献   

18.
侯兵  黄震方  范楚晗 《人文地理》2013,28(5):94-100
一体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一体化具有多种空间结构形式,对区域内城市间旅游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都市圈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城市旅游规模体系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揭示城市旅游经济格局的总体特征。从交通通达性指数和旅游者结构的角度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测度2006-2010年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的演变情况,呈现出旅游经济联系量的区域差异明显、交通的作用逐渐增强、"沿线"式距离衰减规律以及区域旅游协作方式相对固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密切都市圈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对策思考,为推进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稍岗乡为例,分析了偶然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该案例表明,在有利于区域发展的条件下,偶然因素起重要作用。这种偶然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发展的专业化方向。同时,偶然因素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因地区差异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薛飏 《人文地理》2016,31(5):148-154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份1996-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效应展开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文化产业投入和产出规模扩张对地区GDP和人均GDP增长具有显著作用,两者间的交互效应会加大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第二,文化产业有助于带动旅游业和整个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第三,中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最大,中部和东部地区效应相对不足。因此,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实现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不仅能够促进整体经济增长,而且可以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