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州市博物馆于1986年4月从郑州市向阳回族自治区磨盘街收藏一套清光绪丙申年(1896年)刻石,内容为《瘗鹤铭并序》。《瘗鹤铭》是我国著名摩崖刻石。其时代和书者,前人辨说纷纭,有人说是晋朝王羲之,有人说是梁朝陶弘景;有人认为是隋代人所作;或认为是唐人所书,均无确凿证据。但刻石的字势雄强秀逸,历来对此评价甚高。瘗鹤铭在《金石萃编》、《古今图书集成》这两种版本的书中均有记载,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一)名震中外,彪炳书史,与《石门铭》一南一北,称为双绝的《瘗鹤铭》摩崖,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的岩壁上,因遭雷击,山石崩裂,坠落江中,不为人知.北宋初年,冬季水落石露,才被世人发现,因书体古拙奇峭,雄俊飞逸,引起书家重视.从此以后,前来瞻仰者、研究者、陆续再题碑铭而刻石者,代代不绝、终成碑林而洋洋大观.《瘗鹤铭》落水前,无史料记载,落水后,石碎字残,由于水下椎拓困难,有人索性凿石取字而去.今之残存五石共 93字,其中笔划不全者 11字.因铭文但载甲子,不列朝代,只书别号,不著姓名.千余年来对《瘗鹤铭》进行补佚的文本,刻本不下十余种,对撰书人的考证也众说纷纭,或曰东晋王羲之;或曰南朝陶弘景;或曰六朝隐居子;或曰唐代皮日休、顾况等,诸种说法,至今仍莫衷一是.但绝大部分专家学者从书体形势和内在精神看,认为是东晋或南朝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位爱好翰墨的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作为初唐统治者,他以帝王之力对王羲之书圣地位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以及他的书法成就和审美思想,对唐初书风起了导向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代书法之所以能达到峰巅极致,与李世民的喜好提倡是密不可分的。现存《晋祠之铭并序》代表了他的书法成就,从中可以窥见其书法审美趣味,揭示初唐崇王风尚与尚“法”成因。唐太宗李世民(599~649),陇西成纪人。他雅好书法,师虞世南,尤喜王羲之的书法,曾收集天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真迹,以充内府。宋朱长文《继书断》卷上列太宗书为妙品。其传世书迹有《晋祠之铭并序》、《温泉铭》、《屏风碑》等。《晋祠之铭并序》是一通石刻碑,碑在山西晋祠博物馆。唐贞观二十年(646)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巡幸晋祠时亲自撰文书写而成,同年上石立碑于唐叔虞祠前,乾隆时移基东侧南向。碑高3.55米,宽1.22米,厚0.26米,碑额“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为太宗飞白书,碑文为行书,28行,行40字至50字不等,碑题、铭序共1203字。碑阴有长孙无忌等七大臣的衔名。因至明朝中叶李世民亲书的唐碑下部已剥蚀漫漶,有的字已不可见,清乾隆三十七年,依照旧拓...  相似文献   

4.
《郑文公碑》自宋代被发现,清代被重视,多少年来,考证、评论不一。本文综合各家观点并参以己见,全面、系统而深刻地论述了该碑的时代背景、书风特色及其地位、影响,认为该碑堪与《瘗鹤铭》一北一南,并列为六朝碑刻双绝。其作者郑道昭理应视为与王羲之齐名的大书家。  相似文献   

5.
龚有融(1755—约1830年),字晴皋,号绥樵、绥山樵子等。清,四川巴县人。乾隆44年(1779年)举人,嘉庆17年(1812年),任山西崞县知县。在官三年余,多惠政,后因忤上,以老病辞,退归故里。之后,置退溪,修“碾斋”,方才开始了拈墨、展纸,以诗、书、画为乐事的隐居生活。60多岁以后逐渐形成自己的书风。督学使郭尚先称龚晴皋书法为:“大字纵横有奇气,当其合作。往往似通瘗鹤铭。”《瘗鹤铭》是著名摩崖刻石,人们评价很高。黄庭坚曾题诗“大字无过瘗鹤铭”。只要见过龚晴皋书法的人,都认同郭尚先的这个看…  相似文献   

6.
远宦帖     
王羲之  何怀德 《文史天地》2005,(6):i004-i004
作为开一代书风的“书圣”王羲之,其书法面目是多种多样的。《兰亭序》以妍美为主,骨力寓于姿媚之中,自然中又蕴涵匠心《姨母帖》以古朴为主,笔势道劲,略带隶意《丧乱帖》、《得示帖》以潇洒为主,欹侧取势,用笔灵活……《远宦帖》与王羲之的其他书迹相较,既具有其书法超逸俊爽、妍美流畅的审美共性,又以其顿折峻利,以方破圆的笔法与利落、劲健、  相似文献   

7.
杨远辉  才云 《中华遗产》2007,(5):112-115
在中国书法史上,“北有《石门铭》,南有《瘗鹤铭》”的说法由来已久。大字之祖《瘗鹤铭》就保存在素有“东南第一碑林”之称的镇江焦山碑林。素素有“东南第一碑林”之称的焦山碑林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与西安碑林一南一北,各领风骚。如果说西安碑林是雄浑的黄河文化的象征,那么焦山碑林则是清奇的长江文化的凝结。  相似文献   

8.
沈子善先生为我国现代对书法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书法家和理论家,其所著《王羲之研究》可看作是书法理论界对书圣王羲之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张飞立马铭》真伪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飞立马铭》在三国历史和汉魏书法研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其真伪却众说纷纭。本文从《张飞立马铭》的源流、内容及书法等方面加以考辨,认定其为伪刻。  相似文献   

10.
八大山人书法原迹传世不少,但是他的石刻拓本法帖,却未曾见。启功先生藏有八大山人书法拓本,承慨允惜现,始得与真迹并行研究。八大山人书法功力极深,他临过古人各家。有人说他的字"有晋唐风格"(《画征录》)。也有人说"有锺、王气",说他"书学瘗鹤铭"(《大瓢偶笔》)。还有人说他"行楷学大令、鲁公"(邵长蘅《八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囯书法艺术发展初期,有新的书法艺术家,常常根据自已的书法创作实践,记下体会和书写技巧之类,称为秘笈。这类秘笈,一般不以示人,而作家传。世传三国魏人钟繇曾盗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的墓,得其书论《笔法》。据说王羲之也偷看过这部《笔法》。书  相似文献   

12.
《石门铭》是汉中褒谷石门“汉魏十三品”之一,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年)。铭文及“小记”记载了北魏正始、永平年间的褒斜改道和复通石门的经过;热情歌颂了羊祉表请改道的事迹及主持工程的贾三德的科学才能。文笔典雅生动,堪称古代铭文中的佳作。其书法则“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倍受后世书家推崇,誉之为“书中之仙品”。《石门铭》中开篇记载了“褒斜重开”的缘起,云:“梁秦初附,实仗才贤,……(正始)三年,诏假节龙骧将军、督梁秦二州诸军事、梁秦二州刺史泰山羊祉,建旗嶓  相似文献   

13.
清代末年于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四种碑帖拓本,现藏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它们是:唐欧阳询书《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P.4510),唐太宗撰书《温泉铭》(P.4508)、唐柳公权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P.4503)和无名氏书《佛说大悲随罗尼经》(P.4620)。因是名人撰书,又是唐拓善本或孤本,故为碑帖史上重镇,历史价值与书法价值自不待言。近  相似文献   

14.
2010年6月份以来,4.3亿元天价的黄庭坚《砥柱铭》,因其中的“礼”、“祝”二字,把“示”字旁书写成“衣”字旁(多了一点),更因黄庭坚的传世书法真迹中没有一例这样的写法,此两字遂成为《砥柱铭》假冒黄庭坚书法真迹的重要证据之  相似文献   

15.
刘刚 《收藏家》2005,(2):37-42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士大夫在会稽山阴兰亭临水修禊。当时,王羲之满怀激情地用饱蘸墨汁的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作序,写下了书法千古名篇——《兰亭序》,又称“禊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其遒丽劲健的体势,自然儒雅的章法,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世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在《兰亭序》中,王羲之脱尽魏晋以来用笔滞重的写法,创造俊逸、雄健、流美的书风。现从几种唐人勾摹的《兰亭序》中,可窥见王羲之的书艺风格和成就。  相似文献   

16.
《冠军帖》(即《知汝愁帖》)在各种书法论著中多被列为东汉草书家张芝所书。包括较有影响的《中国书法大辞典》(香港书谱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与《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大地出版社)亦将此帖列于张芝名下。《鉴赏大辞典》虽稍有异词云:“我们自信,(冠军帖)不管是否为张芝书.抑或如人所言是张旭书,它的‘冠军’地位是至今无人可以企及的。”但无非是借题发挥,旨在确立张芝的“冠军”地位。然而作者尚未能定论,便就帖中“冠军”二字而要确定其“地位”.是颇为简单草率了。张芝被誉为“草圣”在王羲之之前,其草书成就被王羲…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陶弘景的韵文进行了重新整理,分析了各家对陶弘景所作韵文认识的差异,并补充了一些遗漏的韵文.然后以陶弘景所有韵文为研究对象,对其用韵进行分析,归纳了用韵特征.最后以这些特征为参照对象,把《登真隐诀》中的用韵与陶诗文用韵进行比照,探讨了它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发现《登真隐诀》的作者并非陶弘景,其成书年代应为晋代.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6,(3)
正参观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书法馆》,人们往往都喜欢先鉴赏一下王羲之的书法珍品——东晋王羲之草书《上虞帖》(唐摹本)。这是为什么呢?其一,因为经过一千六百年的沧海桑田,能流传下来的已是寥若晨星,存世的墨迹大多为唐人钩摹之本,因唐距晋代相近,又钩摹逼真,故仍被视为"下真迹一等"的稀世之宝;其二,因为这件国宝级的书法珍品之所以能免遭湮没,重见天日,回到国家怀抱,其中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上海博物馆珍藏、展出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上虞帖》(唐摹本)~①,  相似文献   

19.
苏行 《东方收藏》2022,(10):68-69
<正>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中国书法有着数千年的璀璨文明史,有着独特的艺术基因和创作形式,有着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征服力,有着可贵的文化品质和品性。传承它的文化个性,发扬它的文化魅力,是诸多书家所孜孜以求的,林国忠君便是这样一位执著的追求者。国忠先生的书法创作从传统中来,临王羲之《兰亭序》、习董其昌《邠风图诗卷》,追王羲之书法之委婉含蓄、遒美健秀,逐董其昌书法之淡雅虚静、天真平淡,一路研习、一路领悟,得其形也得其韵,今人习古法,使古法有新意。  相似文献   

20.
方国兴 《南方文物》2001,(3):104-106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晋代著名书法家,早岁从卫夫人学书,后博览前代名家法书,遂改变初学,采择众长,备精诸体。其草书浓纤折衷,正书势巧形密,于中国书法史有继往开来之功,享有“书圣”之誉。《十七帖》是王羲之晚年之作,体势雄健格调典雅笔法精妙,为后代草书之绝。自古以来的书法爱好者多以此贴为临习草书范本。笔者在反复磋磨研究后认为《十七帖》精妙之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结体稳健。王羲之草书结体的规律是“各自为战,互不相干。”乍一看,书草如楷,从容不迫,平心稳健,心平气和。再仔细看下去,精妙至极,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