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美国记者采访战时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抗日前线的报道 抗日战争的烽火,自“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迅速燃遍黄河上下、大江南北。驻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地的美国记者,纷纷深入前线采访战况。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记者斯诺便冒着危险,赶到了事变地点,目击了第二十九军士兵身背大刀,手执步枪坚守卢沟桥头与日军战斗及与日军争夺龙王庙、铁路桥及各重要路口的场面。是晚,中日双方当局谈判之后,在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斯诺向日军头目质问:  相似文献   

2.
日军在信阳的暴行胡宏智1938年10月12日,日军第3师团在第10师团的策应下占领信阳。日军侵占信阳前后,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给信阳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狂轰滥炸日军占领信阳之前,从1937年夏季开始至1938年10...  相似文献   

3.
陈荣 《文史月刊》2005,(12):41-41
1938年,日军进犯吕梁山南端的乡宁县,其部队驻扎在位于黄河岸边的枣岭、西坡一带。疯狂的日军经常骚扰百姓,烧房抢粮,不时地在附近村庄抓差带路,修碉垒堡。1939年1月中旬,驻扎在枣岭乡岭上村土地庙梁的两名日军,奉命前往吉县送信,强拉张马乡柏沟村一薛姓老乡带路。由于当地许多给日军带路的老乡,到达目的地后均被日军杀害,因而薛姓老乡就暗地里与日军周旋,手里拿一把镰刀走在前面,两个日军跟在后边。当来到一个地垅前时,薛姓老乡顺势跃上地垅,用手比划,欲将日军拉上去。就在手拉手的霎那间,薛姓老乡高举镰刀猛地向日军脑袋砍去,连砍几镰,使…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犯管理所关于日本战犯的亲笔供述书中有关毒气战记载,对照现存日军方面的资料,进一步分析日军毒气战的实际情况,同时,论证日本战犯的亲笔供述书中记载内容的可信性。通过挖掘亲笔供述书中毒气战的相关记载,日军在台儿庄、华南等地的毒气战研究得以进一步深化。可见,这些亲笔供述书并非故意编造,而是将所犯罪行根据记忆如实地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5.
1997年9月21日是海伦·斯诺女士寿辰,又是她访问延安60周年。新年伊始,笔者正伏案撰写一篇向她祝贺的文字,突然,大洋彼岸传来噩耗,海伦女士于1997年1月11日下午4时溘然逝世。中国人民从此失去了这位一生为中美人民的友谊而奋斗的伟大朋友,令人万分悲痛。历史的机缘,使海伦一踏上神州就同斯诺一见如故。她俩很快就结为伉俪。30年代,海伦和斯诺是在远东最活跃的两位西方记者。1932年,他们一起采访报道了蔡廷锴将军率领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日军进攻的“一·二八”抗战,第一次目睹了中国人民不可侮。1935年,在北平,他们采访报道了“一…  相似文献   

6.
京大学景色秀丽的未名湖畔,有一座墓葬掩映在青松翠柏之间,汉白玉碑上用中、英文写着“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1973年10月19日举行斯诺骨灰安葬仪式,毛主席送了花圈,周恩来总理等重要领导人出席,邓颖超主持。一个美国人享受这种殊荣,可以说绝无仅有,可对斯诺来说,又是当之无愧的。毛泽东对斯诺作过高度评价:“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中国是块磁石1905年,斯诺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毕业于密…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爆发的“文化大革命”,让远在瑞士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记者斯诺先生很不理解,他急切盼望重访中国,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经过一番波折,斯诺终于重回中国大地,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热情接见。而毛泽东、周恩来通过斯诺,巧妙地向尼克松政府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与美国改善关系的大门,是敞开的……  相似文献   

8.
费吴生是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书写者与传播者。1937年11月,日军入侵南京前,费吴生临危受托担任南京国际安全区总干事。日军攻陷南京后,费吴生目睹日军暴行,一方面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保护诸多难民,另一方面用文字真实记录日军所犯罪行,并秘密计划将南京方面消息传送到外界。为此,他冒着危险将相关资料和胶片带到上海,带回美国,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公诸于世。  相似文献   

9.
孟红 《文史春秋》2008,(5):4-18
周恩来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领导人、奇才外交家;埃德加·斯诺(1905--1972)是20世纪世界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美国记者和作家之一,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毛泽东曾说:“斯诺先生是为建立友好关系铺平道路的第一人。”周恩来和斯诺有过六次亲切会晤,并通过斯诺向全世界传播了陕北红军和新中国的真实情况,在争取世界人民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周恩来的这些做法,在世界新闻史上、外交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他同斯诺的深情厚谊,对老朋友坦诚相见、热情周到的这种人格力量,也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10.
夏雨 《湖南文史》2014,(5):22-22
1936年6月,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宋庆龄和上海主持教会工作的王先生等人帮助下,冲破重重封锁来到了西安,准备深入陕北苏区进行采访,以便了解一个真实的延安。 在西安,斯诺很快就结识了张学良。一天,他向张学良提出,希望能乘坐张学良的飞机到肤施(今陕西延安)。张学良听罢表示非常乐意帮助斯诺实现这个愿望。几天后,张学良秘密指示驻扎在洛川的东北军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用军车将斯诺安全送到肤施。  相似文献   

11.
武际良 《百年潮》2013,(12):32-36
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奔走呼号了一生。1937年,在保安的窑洞里,斯诺与毛泽东一见如故,相识、相知,结下了终生不渝的伟大友谊。中国革命胜利后,斯诺又三次访问新中国。斯诺既是毛泽东的挚友,又是诤友。国际上赞誉斯诺是“最了解中国和毛泽东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2.
八路军在山西神头岭巧歼日军,让不可一世的日军吃了一个大苦头。1938年3月16日,天气依然寒冷,地上还有春雪的残迹。凌晨4点左右,八路军769团开始对驻守黎城的日军发起猛烈攻击,一举袭入黎城城关。黎城守城日军紧急呼援,潞城的日军急派16师团林表部队和第108师团屉尾部队,以及自卫队等步、骑兵1500余人向黎城增援。上午8时,潞城日军大部队到达了微子镇。日军大部队气势汹汹地跟在先头部队之后,趾高气扬地开到了并不险要的神头岭前,突然停了下来。神头岭处在山西的黎城、潞城之间,赵店东南微子镇偏北太行山脚下。神头岭前有一个村叫神头村,  相似文献   

13.
徐康英  夏蓓 《民国档案》2008,(2):135-140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述了日军在下关地区大肆屠杀百姓、蹂躏市民的情况,主要有日军在下关屠杀百姓、日军在下关暴虐战俘和劳工、日军在下关开设慰安所蹂躏妇女。第二部分分别从日军对南京港的破坏、对下关市政设施和民房的破坏、对下关大型工商企业的破坏、对长江航运业的破坏并疯狂地抢掠下关地区的资源等方面,记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下关地区遭受破坏的情况。第三部分阐述了日军暴行对南京下关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是一个不容篡改的血的事实。本次公布的史料系一篇当时人的日记,记载了日军占领南京前后在城乡所犯下的种种暴行。原件无时间,据日记中记载推算应为1938年。对于研究日军侵华暴行及反击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谬论,此日记无疑又是一个新的铁证。  相似文献   

15.
日军在侵略中国过程中灭绝人性地大量使用化学毒气武器,荼毒中国军民至深,并且遗害至今。日军的这些暴行与裕仁天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裕仁天皇指示并督促日本大规模研制、生产化学毒气武器,大规模培训和组建化学毒气部队,特别是他下令大规模地在中国使用化学毒气武器。裕仁天皇是日军丧心病狂在中国野蛮实施化学毒气战的决策者、主使人和放纵者,日军在中国的化学毒气战是根据他的指令而泛滥的。  相似文献   

16.
长胜桥原名长生桥.1943年常德会战时,中国军人在这里与日军浴血奋战,成功地阻击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还在这里击毙了日军精锐109联队的联队长布上照大佐,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常德会战后将长生桥改名为长胜桥. 公路交通的咽喉 晚清时期,古城常德大西门外有条街叫马路街,这里有两处地方被称为上骡马甸和下骡马甸,它们是各地马帮来常德集散物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明治维新后,日军为获得中国军事地理情报,不断派员来华进行谍报活动。甲午战争期间,日军趁机大规模测绘中国东北地区,揭开对华专业盗测的序幕。日俄战争爆发后,日军又一次大规模测绘东北等地,并且确立实测中国兵要地图的具体目标。民国时期,日军成立专业测绘队,有计划、有步骤地秘密测绘长城以南地区。依靠这种精细盗测,日军绘制成中国十万分之一军用地图,为全面侵华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自1928年到中国后.耳闻目睹中国内忧外患,发誓要用自己的笔帮助中国老百姓,决意冲破阻力,到陕北这块红色的未知地采访,把那里的真实情况揭示于世。于是,他向在上海的宋庆龄求助。巧得很,在陕北的党中央为了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让全国同胞了解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与周恩来致信宋庆龄,请她物色一位正直的西方记者和医生到陕北考察。宋庆龄征得中共中央同意后,着手安排斯诺去陕北,另一位外国友人马海德与斯诺同行!  相似文献   

19.
正1939年11月,日军为截断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开始集结兵力,在广西的防城和北海实施登陆作战,并一路突破钦州、小董等防线,向南宁进逼。11月下旬,日军第五师团和第十八师团一部及台湾旅团侵占南宁,接着又攻陷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为阻击日军北进,12月下旬,第五军对占领昆仑关的日军展开反攻,经过与日军多次激战和反复争夺,战至31日,终于将日军全部肃清,粉碎了日军截断我华南交通线的企图。  相似文献   

20.
战争期间,一些日军官兵利用战斗的间隙,将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内心感受,以及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纪录了下来。战后,少数日军官兵的日记被公布于众,而更多的日记则仍埋没于民间。尤其是近些年来,在日本学和正义人士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批原日军官兵的日记和书信终于被陆续发现并在日本公开出版。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原日军官兵,出于内心的良知和正义感,将自己多年保存的当年在中国战场上的日记公之于众,并公开出版,以警示后人。这些日军官兵的日记,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记述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