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壁画高保真数字化采集是其数字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依据前期研究及自主研制的敦煌壁画色卡,对敦煌壁画高保真复制品数字采集工作中图像的色彩管理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标准色卡Macbeth ColorChecker的色彩管理效果进行了主观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拍摄条件下,自主研制的敦煌壁画色卡的色彩管理主观视觉评价结果优于标准色卡,且对于不同类型照明光源和不同偏色设定条件,自主研制的敦煌壁画色卡可以对偏色图像颜色进行有效校正。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多光谱摄影技术在纺织品文物信息无损提取中的实用性,利用多光谱成像系统和微型光谱仪对正德八年诰命中破损的纹理组织、模糊的墨书字迹进行识别。在对诰命的图像信息提取后发现,多光谱的红外光波段对纺织品文物上的墨书字迹具有较好的识别作用;在颜色复杂或肉眼无法识别细微纹理的情况下,结合提取对象的反射光谱,可以较好获取织物颜色和纹理信息,完善和补充纺织品文物的相关信息。多光谱摄影技术在纺织品文物信息无损分析方面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纺织品考古具有百年历史,但纺织品科技考古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中,古代染料的分析检测可以提供天然染料的来源、相关染色方法,甚至纺织品文物的生产地点和时间等重要信息,从而为古代文物的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且有助于了解古代纺织服饰的色彩文化。古代染料按颜色分可分为红色系染料、蓝色系染料和黄色系染料等,其中:红色系染料中植物染料较为常见的有红花、苏木和茜草等,动物染料主要有南美胭脂虫、克玫兹胭脂虫和紫胶虫等;蓝色系染料一般为靛青,主要从含靛植物中获得,中国历史上使用的含靛植物主要有马蓝、木蓝、蓼蓝和菘蓝;黄色系染料主要包括黄栌、槐米、黄檗和姜黄等。目前,用于古代染料分析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光纤反射光谱(FORS)、荧光光谱(F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等,这些方法具有各自特点,为纺织品文物上天然染料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4.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珍贵纺织品与新疆其他古墓葬群出土的纺织品一样,是研究世界古代纺织史、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标本,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为研究古代纺织品的用金技术,以新疆和田洛浦县山普拉墓地出土金线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金线的形貌进行显微观察,以揭示金线及其芯线的结构特征,获取了金线相关几何尺寸等信息。同时结合能谱仪分析,对金线的成分进行检测,获得了金线合金中各元素的比例。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古代纺织品的用金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期冀通过今后逐步积累的大量金线分析数据能够揭示出中国较早时期纺织品用金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清代典制文献中对于服饰颜色的使用有详细规定,“明黄色”是等级最高的一种。本文在对故宫博物院藏纺织品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清代同种颜色名称的纺织品普遍存在色差。作者通过对档案记录为“明黄色”的实物进行科学检测,给出其色度值,讨论其色度范围,同时结合清代服饰图样及根据内务府档案中的染料配方进行复染试验,分析了“明黄色”色彩存在差异的原因。此项研究对于客观认识清代纺织品色彩分类有积极意义,也为探讨清代冠服制度等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清代的染色技术无论在染料的选择、染色方法,还是在获得颜色的数量上均达到我国古代天然染料染色的最高峰。文献和传世品研究极大推进了对清代纺织品染色技术的了解,但对清代考古纺织品染料的分析研究尚无结果发表。在此,对北京市石景山区2006年出土清代墓葬中纺织品的染料和染色方法进行了研究。化学分析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首次将我国考古染料结合历史文献、传世纺织品颜色及染料组成详细比对,检测出苏木、黄檗、含鞣花酸染料(疑为橡斗)及蓝草四种染料。大多数样品上鉴定出一到两种染料,少数样品可能由三种或更多染料染成。相同的染料组合可以通过不同用量获得深浅不同的颜色。研究第一次对同一墓葬出土不同织物的染色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同种染料可以用于染不同类型、质地和用途的织物。这套纺织品所用的染料和染色方法与文献记载和传世样品都相符合。这一研究也是针对清代考古出土纺织品染料展开的首次成功的分析鉴定,补充了传世纺织品和染色历史文献,是清代染色史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纺织品文物保护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是20世纪随着近代考古学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与化学、物理学、考古学、古代纺织科技史、古代纺织艺术、纺织科学和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是科学、技术和实践技巧的结合。尽管我国的纺织品文物种类丰富,纺织技术历史悠久,但是对于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与国外相比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8.
走马楼三国吴简中有一种文书形式自称"草刺",文首多书"草言"二字,是撰写文件草稿的记录,内容包括所书文件的概要、撰写日期及撰写人,用于备案待查.此类文书可略举58例,并其释文可进一步校对.  相似文献   

9.
<正>纺织品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损坏,因此,年代久远的古代纺织品异常珍贵。对织物上自然染料的成分鉴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般采用薄层色谱法(TLC)。之后,TLC逐渐被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取代。HPLC获取染料信息更为有效,但它在文物保护科技领域的应用并非完美,因为该方法需要从珍贵的织物上取样,并对织物剥色处理以便萃取染料。近年来,荧光光谱技术因具备无损分析的优势,已成功应用于壁画、油画等的着色剂鉴定。本研究实验样品共4件,均为自8世纪以来即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古代纺织品。1块红色地毯,1件红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中国/东亚,中国在"丝路"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代纺织品文物种类繁多,常用的纺织品科学研究方法有色谱、光谱、质谱等。本研究基于目前纺织品文物的分析现状,从纤维、染料两个重要角度,系统地阐述目前已有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光纤光谱等纺织纤维分析技术,以及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拉曼光谱、光纤光谱等纺织品染料分析方法。对于纺织纤维鉴别,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等方法可靠性较高;对于纺织品染料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精度更受认可;而拉曼光谱、光纤光谱技术具有原位、无损的优势,在纺织品文物研究中也日益被重视。对这些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古代纺织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潜力的归纳与综述,将为纺织品文物保护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