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晔 《风景名胜》2021,(6):0076-0076,0078
为纪念曾巩而建纪念性公园——曾巩文化园。规划脉络以曾巩的成长、成才、成就为主线。融合人文景观于自然公园,形成突出人物特征展现自然人文风貌的纪念性公园。同时融入文创产业,使文化园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本次是针对植物配置进行设计与研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本门学科的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对张家口市人民公园的植物配置进行重新设计,打造成四季有景可观的公园。目前公园分为五大功能区:生态游憩区、滨河绿带区、中心水景区、休闲交流区、健身活动区。此次将重新配置中心水景区西部的休闲交流区。植物是公园景构成中唯一具有生命的重要元素,用植物个体或群体美来创造各种景观,是公园景观美化的重要内容。在本次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实现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丰富游人的视觉感受,同时需考虑后期维护的难易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园景观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与人们休闲、娱乐密不可分,更与儿童的成长息息相关。本文从人文角度出发,以成都麓湖云朵公园为例,对互动性趣味景观进行分析,探索如何利用新科技与创新思维更好的将互动性趣味景观融入公园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李萌萌 《风景名胜》2021,(4):0010-0010,0012
随着生态旅游文化的发展,湿地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湿地文化形象的构建是打造特色旅游标志的有效途径。蚌埠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有着得天独厚地区资源优势,本文从景观规划和品牌形象设计为出发点,打造具有浓郁淮河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区域性湿地公园标志文化,展示淮河流域城市的新形象,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活力的湿地形象,形成具有湿地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精品项目,打造与湿地城市公园经济效益相一致的旅游文化品牌,是一种新的整合模式,建构城市湿地公园旅游文化品牌与经济效益结合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忠元 《风景名胜》2020,(3):0023-0024
大地生态艺术是指将大地为载体,利用自然材料营造景观空间,使原有区域具备精神化与生态化特征的艺术形式。大地生态艺术的景观缔造方法与要点较多,本文以龙岩市东山湿地公园为例,结合项目概况、公园规划目标与原则,探究大地生态艺术景观的缔造,为景观设计者提供成功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对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估,探索城市化建设用地供应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长沙市近期、中长期城市发展的建设用地供应问题,进行预警和定期的预报,为加快长沙市城市建设步伐,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SD法的公园景观综合感知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福州市主要的几个城市公园为研究样本,运用SD法,将声、味环境因素纳入公园景观的感知研究中,就声、味环境因素对评价者公园景观视觉感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影响规律;并结合因子分析法,进行主要影响因子提取,为人性化的公园景观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声、味环境对评价者公园景观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且负面因素产生的影响比正面因素更为显著;声、味环境因素对于不同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评价要素和因子的影响有所不同,心理要素和整体要素受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其次为环境要素;声、味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公园景观视觉效果由形式因子、协调因子、空间因子、生态因子、污染因子、特色因子、认同因子和安全因子等8个评价轴构成。  相似文献   

8.
刘淑静  郑晓东 《风景名胜》2020,(1):0091-0091
本文以山东寿光仓圣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仓圣公园进行现场勘查和资料调研,对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基础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对场地规模、居民类别等资料分析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造建议,并做出针对本城市公园的优化改造设计,促进城市和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琳  朱湘毅 《风景名胜》2021,(1):0264-0265
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文章以湖州红旗路道路为分析对象,针对现状的问题,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提升功能性等原则来设计兼具实用性及特色观赏性的老城区道路景观,并对设计的过程和成果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晓丽  曾云 《风景名胜》2021,(1):0053-0053
姑嫂山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力求做到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兼得,把原生态的姑嫂山建设成浠水南部的市民节假日健身休闲、野营度假的生态公园,同时具有生态旅游示范功能,成为未来城区南部的"绿肺".将地缘文化与生态环境、城市发展紧密结合,将山体开发利用控制在生态环境容量之内,避免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和过度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自行车骑行旅游在欧洲已经有数10年的历史,适应当代绿色健康旅游的理念,伴随国内共享自行车的兴起,自行车骑行旅游将成为未来短途旅游的方式之一。本文以旅游城市大连市为例,从骑行旅游的线路组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提出了大连市未来建设骑行旅游系统的可行性以及旅游线路选线与商业、市民生活的结合,保障骑行安全性、舒适性和便捷性的设施建设和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传统街道景观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城市传统街道承担着交通、休闲、娱乐、商业等多方面的功能.本文结合徐州市中山北路的现状,从环境绿化、景观设施、街道交通、街道业态四个方面进行城市传统街道的景观问题探究.  相似文献   

13.
森林湿地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它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场地 , 更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以及调节气候的作用。因此,森林湿地公园具有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双重功能 , 它有其自身特殊的建设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肖佳丽 《风景名胜》2021,(6):0088-0090
山地公园是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备山地地形特征的公园绿地,相较于平地公园,山地公园的建设更多地受到地形、交通、植物等场地要素的限制。本文以青岛市即墨区岘山公园设计为例,探讨在山地公园设计中,做到尊重基地现状,解读山地特征,挖掘山地空间优势,从而做到“事半功倍”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主客观评价法相结合,对北京市紫竹院公园视觉景观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课题组实地评价并拍摄照片,室内请评判者给照片打分评出美景度分值,请专家对主观性因子评价,与实地评价结果做一致性检验;对两种方式获取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并建立线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主观性因子的实地评价和室内问卷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专业背景不同不影响评判者对景观美景度的评判结果;美景度与区内因子呈正相关,与区外因子呈负相关;区内的3个因子更能影响对景观的评判,其中,自然景观所占比例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李嘉宁 《风景名胜》2020,(3):0042-0043
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人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承担着供给排水、生态调节、景观营造、康养休闲的功能。由于早期建设和改造时期的设计经验欠缺以及历经多年后服务设施的老化等原因,城市滨水公园的功能性和服务性日益消减,早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因此城市滨水公园的整体环境架构急需更新。“海绵城市”是城市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全新的机制,对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和整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此背景,以营口市辽河公园典型的带状滨水公园为例,采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审视其现存问题,并结合生态功能和服务职能的关联性,形成合理的优化建议,旨在为我国北方城市滨水公园的改造优化提供参考,形成模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关于习总书记的公园城市这一新型理念的提出对原有的营城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新代新形势下城市建设实现新目标的内在需求,意味着原有城市的转型升级,代表着未来宜居城市建设发展的高级形态.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回答了城市如何宜居宜业、城市如何才能使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时代问题,以及如何全面地建成为美丽...  相似文献   

18.
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主要形式,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作用,也具有生态、经济方面的功能,已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鉴于分区规划对大遗址的影响,结合考古遗址公园蓬勃发展的现状,本文提出利用西安市域内的5大遗址公园和浐灞生态园构筑围绕西安核心区域的"文化-生态廊道"的规划理念,希冀能够在西安地区形成一条由西向东脉络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地标线。  相似文献   

19.
黎碧媛 《神州》2020,(1):18-18
随着“全域旅游”政策的提出,我国已经进入旅游新时代,城市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且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如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品牌,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以长沙市天心区为例,在广泛市场调研、文献参考的基础上,分析了文旅融合的内涵和意义、长沙老城区的旅游开发现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老城区文旅融合旅游开发的策略和建议,得出“通过文旅融合,让传统文化成为旅游开发的借力因素和特色亮点,带动城市旅游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林深 《风景名胜》2020,(3):0020-0021
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当下人居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的景观提升改造在国内外逐渐受到理论研究和行业实践的重视。历史文化名城滨水空间作为城市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具有着独特且优质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如何利用弘扬地域文化,并将之与城市景观建设相结合,成了当下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优化发展的新命题。本文以巢湖东西环城河景观提升工程为例,分析项目的建设背景及设计方法,着重探讨地域文化复兴在城市线性滨水空间景观提升改造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试图结合项目设计具体提出基本策略方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理论研究及项目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