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蕾 《神州》2014,(3):34+47
"哏"、"俏"是东北秧歌中最独具特色的风格。"哏"、"俏"的风格是在东北地区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产生、发展的,经过时间的积淀使其融合到了东北秧歌的动作表现之中、融入到了东北秧歌舞蹈表演之中。本文从东北秧歌风格特点"哏"、"俏"的产生、"哏"、"俏"的舞蹈表现形式、舞蹈表演中的"哏"、"俏"三个方面来分析"哏"、"俏"的风格特点、发展形式以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宿珈毓 《神州》2013,(35):236-236
东北秧歌一直以幽默风趣和火辣热情闻名全国,经过时代的发展到现在,东北秧歌更是风格独具,形式诙谐,将东北人淳朴的本质和性格发挥的几近完美。我们在分析东北秧歌已具有的特点方面的基础之上,通过具体的时代变化历程和舞蹈作品的研究,分析外来文化对东北秧歌表演风格的影响。恰到好处的处理生活元素和节奏,以及推陈出现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东北秧歌的发展和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白石 《神州》2012,(35):26
作者从东北秧歌道具手巾的功能性出发,从承载文化信息;扩大舞台表现力;可舞性的艺术效果;以及便捷性与适应性等几个方面,阐释选取手巾为东北秧歌教材主要道具形式的成因,从而更加完善课堂东北秧歌教学的手段,并积极探索舞蹈道具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只要提起“秧歌”,很多人会想到,它是中国民间舞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最能代表我国汉族民间舞的特点。从秧歌的发展历史来看,已历经几个朝代,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宋代舞队、元代社火、到了明清时代的秧歌,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么久远发展而来的民间艺术,的确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代表着一方民族精神。那么,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56个民族中,东北大秧歌舞蹈如同其它民族舞蹈一样与整个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之中,东北地区曾经居住过许多少数民族,如肃慎、契丹、高丽、蒙古、汉族等等。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  相似文献   

5.
<正>黑龙江省广袤的黑土地,独特的生态环境,世代聚居在这里的众多民族,孕育形成了鲜活而生动、地域特色鲜明、经久不衰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东北大秧歌。它承载着东北人的性格和东北人的娱乐方式,体现了北方劳动人民质朴的审美情趣,因此有着牢固的基础和旺盛的生命活力。东北大秧歌又称东北秧歌,是流行于东北地区的汉族民  相似文献   

6.
海阳秧歌作为生发于民间信仰活动、存活于农村生活中的民间艺术,承载着多方面的文化信息,是山东传统舞蹈的精髓。通过对海阳秧歌的田野调查,以其民俗艺术特征为切入点,围绕其所存在的民俗文化生态,分别从秧歌生活空间、艺术形态、传承现状等角度,阐发其与所处乡俗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为理解山东民间舞蹈的本质特征、审美与实用功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鲁回族秧歌是由当地回族群众表演的极具特色的舞蹈艺术。这一特色的形成,不仅是由于它的少数民族特性。对于东北大秧歌的传承,以及鲜明的鲁西地域色彩更增添了它的魅力。文章从其形成与现状进行分析,力求把握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王晖 《文史春秋》2013,(7):41-44
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对我党我军来说极为重要。1945年4月至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就提出了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日本投降后,我党和我军加快了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步伐。但是东北地区的匪患是制约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东北地区历来匪患猖獗,民国以来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金湖秧歌",是乡土文苑中的"一枝奇葩",也可以说她是乡土中发掘的"瑰宝",秧田里诞生的"诗经"。笔者欣赏秧歌声中那优美动听的旋律,也关注对秧歌号子的保护与传承,为此从研究的角度,谈几点粗浅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来,中国东北作旗驻防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本文从东北地区八旗驻防研究的发展、清代东北地区驻防机构的建制与沿革、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编旗驻防、东北驻防旗人的生计与驻防旗地四个方面叙述了学界取得的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1.
风雨中东路     
<正>中国东北,是中国少数民族——满族的发源地,近代通称东北为满洲。清朝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1668年,康熙下令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直  相似文献   

12.
徐沟背棍     
《文史月刊》2008,(5):F0004-F0004
清徐县徐沟的背棍、铁棍是一项综合性的民间艺术,经过历朝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懈努力,博采众长,具有欧美芭蕾舞“托举”、东北秧歌“群舞”、民间高跷“凌空”的优点,形成了一门集戏剧内容之精华、舞蹈动作之飘逸、雕塑造型之优美、杂技惊险之玄妙、绘画色彩之缤纷于一体的独特艺术。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流动杂技”。现已遍及全县,走出山西,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不能不研究东北社会、经济史,“尤其是清史,近百年史,更无法避开东北地区”。而研究我国东北的社会、经济又不能不了解国外对此研究的概况。本文正是从这一想法出发,概述一下近年来国外(主要是欧美)研究我国东北社会、经济的情  相似文献   

14.
李哲 《神州》2013,(24):89-89
成人高校的幼艺专业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授一定的专业和教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初步的基本功训练,进行各舞种和幼儿舞的学习,还要进行舞蹈赏析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习和掌握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使学生具有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和创编简单幼儿舞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陆佳漪 《神州》2012,(34):202-203
延安的新秧歌运动是从1943年春节开始,红红火火的新秧歌在陕北闹了起来,一直到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中共中央撤离延安以及鲁艺也向东北地区迁移,革命秧歌在延安的热度才慢慢地消退。在那时的延安,不论是学校、政府、工厂,还是群众,人们都会如火如荼的跳着秧歌,如今延安新秧  相似文献   

16.
《文史天地》2010,(4):93-93
秧歌是流行于我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宋代称村田乐。清人吴锡麒《新年杂咏抄》载:“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渔妇、装态货郎、杂沓灯术,以博观者之笑。”我国民族习俗每年春节、元宵节等都表演秧歌。其特点是欢快、兴奋、红火热闹。因为流传地区不同而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山东鼓子秧歌等几种不同风格的秧歌。  相似文献   

17.
郭慧娟 《沧桑》2011,(3):109-111
太谷秧歌是一种历史悠久,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的综合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本文对如何从太谷秧歌中挖掘、提取舞蹈元素,进行创新并加以有质的量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面大了,所以欢度元宵节各地自有各自的玩法。比如在东三省及河北,一般以秧歌为主,而且分“步秧歌”、“高跷秧歌”、“寸跷秧歌”三种。步秧歌,即是东北城市街头常见的’由阿婆、阿伯们上浓妆、穿艳服,头上还插花的那种攻闹得意了年纪的“街舞”。而高跷秧歌则以辽南一带最具代表性,被人称作东北大秧歌。大秧歌集歌、舞、戏、杂于一体,由最初的渔、樵、耕’读等四伴相,发展到如今有人物有唱腔有伴奏的戏本表演。  相似文献   

19.
吴娟 《黑龙江史志》2021,(10):20-25
伪满洲国是日本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扶植建立的傀儡政权,为达到其彻底控制中国东北地区的目的,日本建立并推行了严密的"奴化教育"制度,以便从思想上完全控制东北。该"奴化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教育实践将日本军国主义的"皇国观"强制灌输给东北人民,不仅阻碍了东北地区文化发展的正常进程,更为严重的是目标直指中国人的精神层面,妄图在思想上同化、泯灭中国人民的国家和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20.
吕寅 《满族研究》2013,(1):100-103
二人转作为辽宁地区特有的走唱类地方戏,"舞"是体现其放浪、神迷艺术特色的表演手段之一。该表演手段与东北大秧歌相似,均受到满族萨满乐舞的影响。本文意在以二人转为例来辨析满汉舞蹈的融合,并以此为切入点,对辽宁地区满汉舞蹈的融合与发展作一个宏观的审视,希望文中所提供的资料与见解在该方面的学术问题研究上有所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