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冬青 《旅游》2013,(3):60-65,3
建筑,如一首凝固的音乐,它描述着每个历史时期的风情,记录着每一个城市和乡村的变迁,折射着每一个时代百姓的生活,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这些承载着厚重文化的古老建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座座写满历史和故事的老宅不是荒芜就是在推土机的轰鸣中烟消云散,消失的,不仅是建筑,还有我们的根和心灵的归宿。  相似文献   

2.
正在无数八廓街的图片中,一些古老的大院总时隐时现,展露遗迹。因为有了这些大院,才使八廓街道在视觉上变得更加美丽,如同一个装扮好的姑娘,靓丽无限。所以说,大院是八廓街道上不能没有的景观。八廓,一条记录着精神和物质的奇迹的古街道,承载着灿烂而沉重的文化。大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植根于八廓古街的每一个角落。当大院作为建筑时,是具体而物质的;但当大院作为人文据点时,是抽象而精神的。传统的观念使得每一座建筑与人的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八廓很像朝着一个方向流动的棋盘,自觉不自觉地遵守着这一规律。当  相似文献   

3.
建筑画,顾名思义,是以建筑物为描绘对象的绘画门类。建筑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建筑已不仅具有单纯的实用功能,更成为一种文化意蕴的象征;不仅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也因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而成为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成为义学、雕刻和绘画的表现对象。建筑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独立画科,与山水、花鸟、人物画一样,是故宫博物院12万件书画收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历史时期不同的建筑面貌和审美风格,保存着极其丰富的建筑学史料。…  相似文献   

4.
初春的清华园,绿意盎然。穿过二校门,民国时期的建筑隔绝了外界的喧嚣。路上行人很少,每一座古朴的老建筑都散发着一种跨越百年的静谧感。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就位于这片建筑中的静斋。门口的照片墙上,整齐排列着近百位授课教师、博士后的简介,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学术精英汇聚一堂,而最上方的中心主任一栏,便是丘成桐的照片。  相似文献   

5.
论龙山文化土窑洞的分期傅淑敏(山西大学历史系)住房建筑是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阔的黄土高原上,埋藏着不少龙山文化时期的居住遗迹和遗物,展示着当时人类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的每一进程。其中,土窑洞是距今四千年前我国黄土高原居民的一种重要建筑形式。综...  相似文献   

6.
陈笑秋 《南方文物》2008,(2):163-164
千百年来,中国古建筑始终是一个震撼人心的艺术名称。它既指中国的宫廷建筑、民间建筑,也代表着一个文明,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和谐。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经历了几千年的继承、扬弃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优秀传统,构建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对于凝聚民族精神,推动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牌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城市街道、关隘堂馆、乡村农舍、寺观园林、商号店铺、旅游景点、革命纪念地,几乎凡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场所,就有牌匾的存在。由于它把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装饰性、观赏性集于一身,历来受到人们的钟爱;由于它把辞赋诗文、书法镌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其文辞之…  相似文献   

8.
亚东民居     
建筑,作为一种空间的象征表现艺术,无不凝聚着世界上每一个民族最高的文化情韵。人们总是刻意地为自身营造一个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舒适空间并使之成为精神的物态化体现。民居,作为建筑的一种特殊样式,更是与一个民族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的自然和文化生态都相当脆弱,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空心化、老龄化、城镇化等问题。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表层的文化形态是可视的有形物质表象,如村落的建筑形态、村民的发式服饰等;中层的文化结构是产生表层文化形态的行为,如村民的生产活动、村民的行为方式等;深层的文化内涵是导致中层文化结构的社会机制,如传统乡村的社区及其机能、世代相传的每规民约、农业社会的生存智慧等。所以,需要通过系统地分层次探索中国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探索传统村落能够得以保存并延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金华地区的村落建筑凝聚着灿烂的礼乐文化。以仁释礼、以礼齐家,传承中国的传统道德和儒教思想的建筑语言,贯穿着由宗祠、住宅、风水、牌楼、戏台、雕刻等组成的金华村落礼乐文脉。这些古建遗存为研究金华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与礼乐思想的关系提供了可靠而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整体的组成犹如建造一座大厦,当最终建成后,映入视野的仅仅是一座大厦,然而在建筑过程中的每一个工作都可以看做是这座大厦的局部,而且还有更多的人们看不见的局部在背后支撑着大厦的建筑工作。若将文艺复兴比喻成为这座大厦的话,那么美的奇家族就是建筑这座大厦的幕后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詹雪龙 《风景名胜》2010,(4):158-179
每幢建筑都是一段凝固的音乐,每个景点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上海以其丰富的人文历史、前卫的都市潮流吸引着众多游客。让我们在旅游中感受独具魅力的海派文化,感受独一无二的上海世博游旅程。  相似文献   

13.
吾林  吴新华  戴涵琦 《旅游》2015,(4):90-95
每个灵魂都有尊严,事实上,每座建筑也一样,有魂,有尊严。泉州的古建筑物太多了,市区是个6.62平方公里的古城,至今仍原生态地保留着大量历史原貌建筑,处处可见"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的老建筑。这些存世千百年的老灵魂,沐浴在今天的阳光之下,本身就是一段传奇,更何况,它们还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泉州人挥之不去的情感记忆。城市的建筑,形塑了城市的表情。泉州民居建筑不光是只有宫殿式大厝,还有土楼、木楼(吊脚楼)、洋楼(骑楼)和蚵壳厝等,在建筑分类上则还有宗教建筑、宗祠家庙等,它们折射了泉州人多元的文化与生活。  相似文献   

14.
金鑫 《旅游纵览》2023,(7):173-175
安庆市是安徽省地级市,也是皖江城市群中唯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古城街区每一座建筑都展示着安庆沧桑的历史,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安庆的底蕴。本文通过对安庆古城核心商业街运营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对安庆古城开发的瓶颈问题展开讨论,并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该项目后续开发和地方旅游业复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今乌鲁木齐市大十字与南门之间有一座二层砖砌楼房,它既不同于现在林立的高楼风格,也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这就是被人们沿称了50多年的“大银行”建筑。中国何以传统建筑占绝对地位,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不断渗入中国,西方建筑作为经济的一部分,以其材料、构造的超前性能,吸引着中国人主动或被动地逐步接受,中国的传统建筑一统天下的模式被打破。然而这两种建筑模式互相碰撞,  相似文献   

16.
从大清王朝鼎盛时期的三山五园,再到清末战火洗礼下的废园;从燕京大学的苦心营建,再到北大迁入后的现代、多元化的改造,燕园的一山一水,一楼一阁都凝结着设计者的创作理念,更承载着时间流转的文化沉淀。燕园的设计者亨利墨菲将中国传统建筑成组布局的原则,传统园林的意境与西方建筑规划理念融合在一起,进行了一场"改良式的中圜建筑复兴":从中轴线的设计,到庭院式的建筑布局,到古典园林式的校园构造,既结合了冈峦起伏、流水蒙回的皇家园林特征,又结合了现代大学的使用要求,使之成为大学校园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以及"中国最美丽的校园"。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一部凝固的音乐。古建筑,则是反映一个区域历史发展的证物、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的标致。近些年来,随着城镇规模的迅猛扩展,大量集中于城镇的古代建筑,正以空前速度伴随着这种扩展永远消失。饱受历史磨难,现存有限的中国传统古旧建筑又在经历一个大动荡、大消亡的时代,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明在和平环境下超常消失、史无前例的时期,应对这种暴风骤雨式的超常消失,也同样产生了以不同方式和程度的文化抗争。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流域的民居保留着大量古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做法,是浙南传统木构建筑的代表之一。其中徐定超故居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晚清民居,其建筑形制和结构体现了较典型的楠溪江晚期民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钱汇一 《风景名胜》2020,(2):0048-0048
中国的传统文化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期的积累与发展所形成的,并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古典魅力和气息。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在建筑行业中也发生了新的改变,即新建筑模式的出现。为了更好的符合新时代的建筑审美,可以将现代的建筑与我国传统的建筑材料相融合,这样的建筑方式既可以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建筑进行了继承,又能够使其得到全面的创新,使建筑本身的水平更加提升一个层次。文章针对传统建筑材料的颜色、质量、以及形态在现代建筑中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做了相对应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苏北传统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建筑结构还是传统工艺上都与苏南传统建筑存在着较大差异。南京博物院古建所于2012年至2015年,在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对传统建筑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传统建筑因文保级别不同而保护状况参差不齐,建筑多为木结构、浅基础、清水青砖砌筑墙体,类型丰富,时间跨度从明清至民国。代表苏北民居特色的主要传统建筑有南通丁古角住宅、扬州罗聘故居、泰州涵西四巷陈宅、盐城东台富安镇崔氏住宅、淮安李正泰宅、宿迁道生碱店、徐州邳城若瑟天主堂、连云港朝阳镇孙家碉楼等八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