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代的仿古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明 《收藏家》2009,(8):61-68
一宋代仿古玉的产生.价值及其影响 在宋代生产的玉器类型中,仿古体裁的玉器制作是一种性质比较特殊的门类。这类玉器的数量在当时虽然不是很多,但因其制作性质和使用功能独特、文化内涵比较丰富,制作者除具备一般玉工的技艺以外,还必须拥有一定的历史玉器文化知识,使用者则主要是当时的权贵与文人士大夫。  相似文献   

2.
王秀玲 《收藏家》2005,(12):3-10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玉器的制作在中国已有八千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国家,新石器时代晚期即有玉制工具。至殷商时代已大量制作礼仪用具和各种佩饰。随着社会的发展,玉器种类越来越多,加工也越来越精细。到明代,玉器制作更趋完美。宫廷内专门设有制作各种宫廷御用品的机构名为“御用监”,下设有玉作,雕琢专供宫廷用的玉器。玉器专家在总结明代玉器时指出:明代初期的玉器留有元代厚重古朴的玉雕风格。至永乐迁都北京后,形成工整细致、一丝不苟的风格,尤以御用监制作的玉器更为典型。明晚期玉器…  相似文献   

3.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国家。根据现有考古发掘资料证明,我国琢玉工艺,创始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古代玉器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多采,曾对古代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影响,并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艺、优美造型和绚丽色彩而著称于世,在世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闪烁着独特光辉。  相似文献   

4.
张皛雨 《丝绸之路》2011,(14):14-16
齐家玉器文化是齐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玉器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解读甘肃省会宁县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半成品琮形器,探讨了齐家玉器的来源、材质、制作工艺和用玉观念。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博物馆藏清代玉器赏析常素霞中国的玉器,历史悠久,蜚声海外,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之后,从未间断,绵延发展达7000余年,同时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优美的造型著称于世,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灿烂明珠。我馆收藏有2000余件玉器,除部分为战国、汉...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博物馆流散物库中珍藏有一批战国楚玉器,其中有龙形佩饰、璜、璧等。特别是龙形佩饰,制作精细,造型生动,属上等精品。其造型、纹饰风格、加工技艺与湖南澧县新洲一号墓、河南平粮台十六号墓、安徽长丰杨公M8、M9等楚墓中出土的玉器有极为类似之处,这对于研究战国时期楚国玉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现择其精萃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潇慧 《沧桑》2009,(4):5-5,25
考古发掘获得的遗迹、遗物是探索文明起源信息的第一手材料。史前玉器的发现与研究,是探求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线索。史前玉器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中极为发达,传达出了重要的社会信息。本文拟以史前玉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史前玉器的制作技术、文化与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史前玉器所表现出的文明因素,分析史前玉器所传达出的史前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荆州院墙湾一号楚墓和秦家山二号楚墓共出土玉器35件,极有特色,文化内涵也很丰富。为弥补研究上的缺失,笔者从这两批玉器中选出18件逐一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1.玉器的制作年代;2.玉器的文化属性;3.器型、纹饰的特点及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薛家岗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采用体视显微镜进行微痕观察,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分析仪器的物相测试,对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徽省博物馆所藏的127件薛家岗玉器的表面加工微痕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薛家岗玉器大多光素无纹;玉料主要以闪石玉为主,结构普遍较粗;开料以线切割技术为主,片切割技术为辅;钻孔主要为两面对钻,工具有实心钻和空心管钻,孔壁常留有螺旋钻痕和对钻台痕;玉器整体经过打磨抛光工序;出现了破裂玉器的接合修复技术;薛家岗文化晚期出现了镂空技法、减地浅浮雕技法以及阴线刻技法,体现了玉器制作工艺的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0.
四节龙凤玉佩出土于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楚地玉器文化的经典代表之一。文章拟从四节龙凤玉器的整体情况及命名、制作工艺、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四节龙凤玉器的命名进行探讨,认为更加合理的命名应该是四节透雕龙凤玉佩,其制作工艺充分体现了当时制玉技术的高超,在艺术创造和表现上也充分体现出独一无二的规则与不规则之美。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6,(1)
正玉器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的玉料藏品非常丰富,而且品种齐全,质地优良,由于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开使制造,中国的玉器制作技法特殊而先进,造型纹饰典雅,内涵丰富而深蕴。玉器在中国的用途非常广泛,在政治、文化、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上都发挥过其它艺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我国出土玉器最早的地方,是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古老的村落,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10多件用玉器制作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商代作为王朝国家,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发展,商代晚期手工业发展,玉器种类增多,制作工艺更为精湛,玉文化较为繁荣,是王权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妇好墓是商代后期墓葬的典型代表,对其出土玉器进行探析,讨论商代后期玉器象征神权与王权的文化内涵,得出商代后期巫术观念渐淡,玉器的神秘色彩逐渐减弱,王权象征的内涵不断增强。商代玉器的发展为周王朝借助玉器规范行为举止的礼玉制度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5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湖北省文化局联合组成的石龙过江文物考古队在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首次发掘的玉器,于1959年调入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至今未与观众见面。本文从几件玉器的概况、制作工艺和年代方面略做分析。以期引起学术界对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关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内涵丰富、特征鲜明且体系完整,在我国玉器发展史中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将两文化的玉器在材质、种类、纹饰、制作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认为其中的相似性表明它们正处于相似的社会发展阶段,并根据相异性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结构等方面的不同,提出了关于它们衰落原因的假说.  相似文献   

15.
凌家滩墓地玉器渊源探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凌家滩遗址与诸多考古学文化的分析比较,指出凌家滩墓地玉器在用玉习俗、种类形制、组合功能、制作工艺等方面继承了江淮区域内宁镇地区北阴阳营文化的传统,并受到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以及长江下游同时期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从而使凌家滩成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个玉器中心。  相似文献   

16.
乾隆皇帝对玉器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不仅亲自指导当时玉器的生产制作,而且倡导兼收并蓄,治玉时吸收古代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挥地方工艺特长,制作了大量的时作玉和仿古玉,将宫廷玉雕推向了集大成的历史高峰。我们常常称这一时期的宫廷玉雕为"乾隆工"。本文重点剖析了乾隆时期宫廷玉雕的工艺特征,诠释了"乾隆工"玉器的概念及其在玉料、工匠和设计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玉器学是物学的专门学科。在物学中,它属于分支学科古器物学的一支。玉器学研究的对象是古代玉器;研究的范围是古代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制作的玉器与相关问题,以及与人工制作有关的古玉,非人工制作的不在此范围内;时代范围是古代。玉器学结构体系,主要内容有:玉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特点;玉器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玉器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玉器学的基本内容;玉器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关系,以及该学科的最新发展,目前面临的和亟须加强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然科学手段,对重庆万州大坪墓群出土的部分青铜器、铁器、玉器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青铜器样品均为铅锡青铜,铸造成形;铁器样品为亚共晶白口铸铁;玉器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透闪石。这一结果对了解大坪墓群的文化内涵和东周时本地居民的金属加工、玉器制作等手工业技术水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还没有任何金属工具产生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制作出了造型复杂、加工精美的玉器。玉器由此成为五六千年前的文化奇迹。尤其是地处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玉器,更加独领风骚,在中华玉文明历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那么它们是如何被琢制成功的呢?请看考古学家们为我们解谜。从跨湖桥文化到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长江下游地区玉器的种类和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了管、珠,还出现了玦、璜等新的种类。玉器的原料以硬性的石英、玛瑙,软性的萤石、叶腊石等为主。一般采用打制成坯,然后磨制抛光。而到了凌家滩文化、北阴阳营文化、崧泽文化,琢玉工艺已经非常成熟,由于透  相似文献   

20.
胶州三里河遗址出土玉器不多,不像良渚玉器那样数量庞大、形制多样,但具有东夷文化的显著特点。三里河遗址出土的玉璇玑是目前所知制作最早的玉制类璇玑,造型精美、寓意深刻。学术界对玉璇玑的定名、功能及代表文明都有所研究。玉璇玑与东夷文化密不可分,代表了东夷的太阳神鸟崇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