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建正 《文博》2011,(3):95-96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陕历博)所藏数十万件文物中,当数青铜器、金银器、陶俑和唐墓壁画四类藏品数量集中且最具特点。若追溯其历史渊源,是因为这几类文物比较流行且水平较高的朝代,大都在陕西建都。  相似文献   

2.
敦煌壁画是我国舞蹈艺术史资料的宝库,唐代乐舞壁画更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唐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国内民族之间和中外之间文化交流频繁,在舞蹈艺术方面,也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唐代舞蹈继承周、秦、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舞蹈艺术传统,融合中外舞蹈因素,以底子厚实,创作繁荣,形成中国古代舞蹈史上的一个高峰,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影响很大的。《旧唐书·音乐志》和《新唐  相似文献   

3.
1980年5月,在四川省宜宾市北郊山谷祠附近的东汉石岩墓群中的第一号墓室里,发现了西王母陶俑(图一)。在出土文物中,如画像砖、画像石、壁画上也常见到王母的形象。西王母陶俑则很少见到。  相似文献   

4.
在汉代,“百戏”是音乐、舞蹈、杂耍、说唱、角抵等表演艺术形式的总称。汉代百戏表演兴盛,《汉书》及张衡的《西京赋》等古文献均有详细而生动的记载。在中原地区,有大量百戏表演的砖刻、画像石、墓葬壁画和大批奏乐、舞蹈、杂耍陶俑等考古资料出土,形象逼真,再现了当时的百戏艺术。贵州地处边远,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较中原落后,迄今为止,除出土数件百戏陶涌和在赫章可乐采集到一块有“舞乐”表演的画像砖外”,还未发现有汉代的百戏表演画像砖、画像石、壁画等考古材料。因而,贵州汉墓中出土的这几件百戏陶源就成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设备的大型博物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其中以青铜器、金银器、玉器、陶俑、壁画、铜镜、陶瓷器、砖瓦建材与货币等最为典型。在陶俑文物中,有两件唐代跪拜俑分外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是研究唐代服饰的珍贵形象资料,而且对于研究中国...  相似文献   

6.
马军 《丝绸之路》2014,(10):64-65
舞蹈作品《禅心》继承敦煌壁画舞蹈的精神,同时结合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丰富了舞蹈内涵,塑造了外在的具体形象。静、空、虔诚、坚韧不屈是整个舞蹈所要体现的精神所在,作品创作的意图就在于体现宁静致远、迎难而上、永不退缩的精神品格,传承舞蹈文化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7.
肖伟 《神州民俗》2010,(4):51-54
当代壁画壁画创作在多种尝试与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意识的增强和学科交叉的广泛性使壁画创作风格的多元化探索具有创新和自觉的意义。壁画与建筑的对应关系是几代壁画家都在研究的课题,本文对壁画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就不同的建筑结构对当代壁画创作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归纳。本文的要点是:对壁画装饰手法在不同的建筑类型上运用的概括,对壁画与建筑环境的关系基本上呈现出的几种对应方式的归纳,对那些受建筑结构制约而产生出来的墙面,本文认为壁画的设计必须因势利导地顺应各种具体结构形态,与建筑实体表面相吻合,同建筑的结构逻辑之间保持内在的联系。对当代壁画创作中如何与建筑环境的协调提出策略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洛阳孟津北陈村北魏壁画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津北陈村北魏王温墓东壁壁画保存较好,并出土彩绘陶俑等各类文物87件。  相似文献   

9.
刘慧 《敦煌学辑刊》2019,3(3):121-125
敦煌石窟考古开启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精神交汇的新篇章,其影响体现在多个层面。敦煌舞作为一种吸纳敦煌壁画人物舞姿为基础创作的古典舞种,它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充分说明敦煌文化对现代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史学的角度,唐代妇女都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题材。唐代文物中所表现的妇女形象主要有这样几类:绘画,包括各种壁画;石刻,包括雕塑和线刻画;各种陶俑类等。另外,在一些文献资料,特别是唐诗中也可经常看到一些对  相似文献   

11.
《文博》2019,(5)
成都后蜀赵廷隐墓出土的20余件乐舞伎彩绘陶俑,服饰华丽,造型精致生动,从乐器、舞蹈、戏剧等方面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地区的音乐文化。本文通过对比乐舞伎陶俑的乐器组合、服饰造型,结合唐宋时期相关音乐考古、文献材料,梳理了乐舞伎彩绘陶俑的性质及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2.
倪达文 《神州》2012,(29):198-198
随着新时期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舞蹈艺术的发展,新时期舞蹈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势态,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作为一种审美创作活动,深入把握新时期舞蹈创作的审美特点,对提高舞蹈创作水平,明晰舞蹈创作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新时期舞蹈创作的审美特点进行了浅要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0年6月至9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了位于雁北师院的北魏墓葬11座,其中M2、M5出上了一批人种不同,动作各异的跪姿或立姿乐舞俑。陶俑手中的乐器早已不知去向(乐器很有可能是以木材制作,早已腐朽不存),但从他们所作不同动作观察,这些陶俑多数为乐伎,并且正在演奏某种乐器,亦有作“杂技”或“舞蹈”。  相似文献   

14.
刘雯 《神州》2014,(18):185-185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需要舞者通过形体去表现作品的思想和内容。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舞蹈,少儿舞蹈更注重的是符合儿童本身的特点,属于儿童游戏的升华形式。近几年来,我国的少儿舞蹈事业蓬勃发展,少儿舞蹈的创作工作也受到了相关人士的重视。因为舞蹈的核心和根本在于其别具一格的内容创作,而创作的根本则是编舞者对素材的选择。本文,笔者将结合少儿舞蹈应该具有的特点,对少儿舞蹈的创作选材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山两太原南郊发掘的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娄叡墓是近年发现的最重要的北朝墓。虽然它在早年已被盗掘过,但仍出土了数百件陶俑和陶瓷器等遗物,特别是从墓道到墓室还保存着大面积的壁画,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北齐墓中壁画保存最多最好的。  相似文献   

16.
李想  李婷婷 《丝绸之路》2023,(1):184-192
本文从时间脉络、动作特点、服饰型制出发,运用图像研究、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宋国夫人出行图》中的高句丽乐舞图像遗存进行综合考释,剖析出高句丽乐舞的风格特征与美学特质。而根据敦煌壁画、墓室壁画与古代诗词中的高句丽乐舞形象,运用舞蹈编导学空间理论进行实践转化,又可最终形成活态舞姿,突出敦煌壁画之实践价值,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0,(9)
2009年10~11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清理了一座北朝墓葬。墓葬地处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高望堆村,方向坐北朝南,为长斜坡墓道带两个天井的双室土洞墓,甬道和墓室绘有表现木构建筑的简单壁画。墓中出土随葬器物130件(组),主要是陶俑、模型明器以及日用陶器等,基中骑马鼓吹仪仗俑出土31件,是目前北朝墓出土此类俑最多的一例。根据陶俑的造型特点,初步判定此墓的时代应为西魏初年,介于大统元年至大统六年(535~540年)之间。  相似文献   

18.
论敦煌舞对敦煌壁画乐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敦煌舞系列舞台艺术的不断成功,敦煌石窟艺术已从静止的壁画艺术再生为鲜活的舞蹈艺术。敦煌舞舞台艺术是对敦煌壁画乐舞艺术生命的继承与延续,这种继承与延续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壁画中多种艺术样式、多元文化并存且渐近汉化的现象,以及敦煌舞系列品种所体现出的浓郁的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内蕴,都生动地说明在敦煌艺术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日益深入,中国传统艺术对文化与外来艺术的融合与兼容。  相似文献   

19.
敦煌石窟是一座辉煌盛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它保存着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个时期古代美术家风格不同、技艺精湛的壁画和彩塑。现代不少美术家对洞窟中的精美作品进行临摹和研究,并借用古代艺术的技法从事创作。最早进行这项研究的是张大千先生。他临摹了大量的敦煌壁画,而且用敦煌壁画的技法画过一些藏族少女和古装仕女。后来他旅居美洲时,创作了许多泼彩山水画,与传统的水墨山水大相径庭。这无疑与他早年在敦煌石窟中与绚丽的重彩壁画相伴有一定的关系。他画了不少荷花,无论是挺拔秀丽的茎干,还是舒卷自如的荷叶,所呈现出来的韵味,显然受到敦煌壁画流畅线描的影响。另一位较早吸收敦煌艺术技巧进行创作的画家是我国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前敦煌艺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正目次一陶俑分类二陶俑分期三陶俑演变规律四陶俑演变背景分析五汉代四川陶俑来源分析六汉代四川陶俑的传播七两晋南朝时期四川陶俑的东流八结语本文将汉墓中出土的人形陶明器称为陶俑,时代从西汉至两晋,部分材料的时代延续至南朝。地域限于今四川地区,重庆地区的陶俑资料另文论述。陶俑作为一种特殊的随葬品包含了大量历史信息,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排列有序的俑群组合反映了真实的社会场景。西汉时期,关中陶俑的数量和质量为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至东汉,四川、广州等地陶俑盛行,但广州陶俑的规格、艺术水平不及四川。可以说东汉中晚期,四川陶俑代表了当时陶俑制作的最高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