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放王岗出土漆器的髹漆技术,采用了漆膜切片技术、X射线衍射粉末法、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和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漆器残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漆膜包含1~3层髹漆层,一些漆膜中存在着漆灰层;采用了HgS作为漆膜的红色呈色颜料;可能采用了混合大漆和其它有机物的漆料;特别是漆膜中发现了含量约在5%左右的石英颗粒,其成因和作用值得现代漆器业去研究。  相似文献   

2.
绵阳双包山一、二号西汉木椁墓出土漆器的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映福  唐光孝 《四川文物》2005,(3):80-81,86
本文介绍了绵阳市双包山一、二号西汉木椁墓出土部分漆器的物理检测数据和情况,并对遗物现存环境条件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3.
西汉漆器饮酒具主要有杯、卮、觯和高足杯,以杯、卮为主。作者根据器物型式及组合变化,将其分为西汉早期和中晚期两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酒具的收纳与配套使用,装饰工艺及工官制度,以及使用者等级、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洪石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2):59-73+111
西汉漆器饮酒具主要有杯、卮、觯和高足杯,以杯、卮为主。作者根据器物型式及组合变化,将其分为西汉早期和中晚期两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酒具的收纳与配套使用,装饰工艺及工官制度,以及使用者等级、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学会用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被称之为“漆器”。生漆(亦称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戗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出土漆器显微试片的制作方法,通过对试片的显微观察,可以使我们对涂膜断面、材质、下地组成及漆器制作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阜阳南县,春秋时期始属宋,后属楚地,西汉置富陂县,属汝南郡。汝大郡在当时是富郡,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本介绍阜南县出土新莽钱范,并就要关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黄湛  汪灵 《南方文物》2009,(1):114-118
介绍和总结了中国漆器文物的特点以及漆器文物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对漆器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介绍了目前中国漆器文物的研究保护工作进展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出土漆器文物是由漆膜和漆胎两个部分组成,由于其组成和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尽管前人对其保护进行了多种尝试,但迄今未能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根据复合材料的原理,采用新材料技术和方法.保持出土漆器文物漆膜和漆胎完整性和匹配性,将是出土漆器文物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绵阳双包山出土汉代漆器概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介绍古代中国、四川地区髹漆业的发展概况,分析绵阳双包山出土汉代漆器纹饰、制作工艺等特点,揭示了古代四川地区髹漆业在中国漆器制作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江苏盱胎县东阳乡墓葬出土了一件西汉玉带钧(图一)。该带钧长4.3、宽1.2、高2.7厘米。白色玉料,滋润,半透明状,有少量的褐色斑点。长钩,圆钮柱,椭圆钩,水禽形,禽顶部羽毛分开,前卷,小眼,长喙,曲颈,短腹,收拢双翅,腹部两边各有一朵水花。雕塑家运用夸张的手法作喙,虽喙过腹,上翘,然不失均衡之感。全器以弧线为主,前腹下刻有水花,将水禽漫游的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至。此带钩在造型、纹饰和雕刻上是汉代不可多得的珍品。江苏盱眙县出土西汉玉带钩@朱安成  相似文献   

11.
漆器是指表面涂有生漆的各种工艺美术品,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漆胶质及水分构成。漆器具有色泽明亮、光彩夺目、装饰自如、防腐耐酸、坚固耐用等特点,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兼具,是我国二种古老而优秀的传统工艺产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1990年9月,山东省即墨市蓝村镇鲁家埠村村民在村前捡拾到五铢钱范1件(图一).  相似文献   

13.
西汉时期流行漆酒具,其中盛酒具主要有锺、钫、壶、椑、樽,挹酒具主要有勺、匜。经过西汉早期的发展,至中晚期形成以樽为核心的椑、樽、勺及杯的固定组合与相应宴饮礼仪。漆酒具的使用者不限男女,身份等级较高,上至皇帝、王侯,下至大夫。其数量和种类多少及精美程度等与使用者身份等级成正比,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所饮酒类主要有温酒、米酒和白酒等。这种宴饮酒具组合及相应礼仪等为东汉所继承,是汉文化统一性的具体表现之一,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扬州(古称"广陵")出土汉代木漆器文物数量多、工艺精,是我国汉代漆器重要的收藏、展示与保护、研究地区之一。为了研究扬州甘泉山西汉广陵王陵区内"妾莫书"墓出土漆器的工艺特点,利用超景深视频显微系统、红外光谱、激光显微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及其能谱、X射线衍射技术,对3件"妾莫书"墓出土漆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妾莫书"墓出土夹纻胎彩绘漆器以麻布类物质为胎,其上糊裱添加了经筛选的小颗粒石英和羟基磷灰石类物质的漆灰,表面直接髹饰面漆及彩绘,所使用的漆料为传统的中国大漆,不含桐油,其漆膜中的红色颜料为朱砂。此研究有利于其后续的科学保护修复,并为进一步探讨扬州出土的汉代漆器的官、私营属性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长沙市风篷岭M1出土漆器百余件,为研究该批漆器的制造工艺及保护修复方法。选取多个样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进行含水率、木胎种质、漆膜和漆灰成分多项检测。结果显示:木胎漆器含水率远大于夹纻胎;木胎漆器材质有楠木、梓木等;底漆层厚度大于面漆层;漆膜中的红色颜料为HgS,黑色颜料为C,白色颜料中含Ag较高;漆灰中含有大量SiO_2和CaO。本研究成果为研究夹苎胎漆器制作工艺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维昌 《收藏家》2012,(10):42-44
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国家,漆木器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古代称漆器和相关的漆工艺为"髹饰"。此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巾车》上有所记述。"髹"为漆涂物,"饰"有文饰之意。漆器究竟始于何时?这是一个迄今尚未解开的学术之谜。考古学界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漆器的髹漆工艺并为漆器的保护修复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显微镜、显微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等方法对浙江松阳出土南宋剔犀漆器残样的制作工艺和材质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该漆器采用杉木作为漆胎,并在其上涂刷了以高岭土(AL2_O_3·2SiO_2·2H_2O)与动物毛发为主要成分的胎地填料(底灰)。然后分别在器物内外表面上髹饰上调制而成黑色和红色的天然生漆。将外表面红色漆膜雕刻成如意云纹,并在云纹边缘描绘黑漆线作为修饰,最后再在其上髹饰一层红色面漆。漆器红漆和黑漆层由同种天然生漆髹漆而成,但是两者采用的颜料分别为HgS和含Fe的黑色颜料。  相似文献   

18.
巴蜀地域出土漆器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聂菲 《四川文物》2004,(4):41-52
战国秦汉时期巴蜀地区漆器手工业十分发达 ,本文着眼于该地区出土的考古实物资料 ,结舍历史文献资料 ,考察了漆器的生产地、形制、品类、制作工等方面的特点 ,并对出土器物铭文进行了考证 ,强调了巴蜀漆工艺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中出土的3件虎形玉扁足和4件镂空扉棱玉片,应是商代漆器上的扁足及漆鼎腹部装饰的扉棱,进而大致推定出漆鼎玉足和腹部扉棱玉片的镶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殷墟时期漆器主要仿青铜器,种类较多,制作精美,纹饰繁缛,色彩艳丽,与当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宴乐战争等有密切关系。殷墟漆器制作与青铜铸造、制骨、制玉等一样,都是当时最重要的专业手工业门类。以辛店遗址为代表的殷墟漆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大量的漆器参与到高等级墓葬的随葬器物组合中去,漆器与青铜器等配置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礼器组合,也使漆器具备了礼器的地位和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