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坤 《文物天地》2023,(8):123-126
文物摄影是推动博物馆文化传播、艺术创新以及知识科普的强有力途径之一在多媒体广泛发展的背景下,藏品作为博物馆的核心所在,文物照片成为大众了解博物馆内容、获取博物馆知识的最直接途径,文物摄影也成为博物馆展示自身特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多媒体蓬勃发展背景下,文物摄影工作者面临新形势,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博物馆作为存放文物的主要地点,博物馆库房工作直接关系到文物存放的好坏。库房管理是博物馆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博物馆库房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做好文物库房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博物馆文物的展览不仅有利于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学习,还有利于相关专家对文物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进一步研究。传统的博物馆文物展览方式在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博物馆文物的展览,不仅有利于文物展览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还有利于文物的保护。文章简单分析了博物馆文物展览的意义和现状,列举了传统展览方式的一些问题,对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展览工作中的优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张驰昊 《神州》2011,(20):175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数字化博物馆作为文博领域的新生事物,正随着现代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而迅速发展。数字化资料的广泛应用,可减少对文物本体的触动损害,为文物的模拟修复提供参考,优化了博物馆的管理与信息的交换,有利于文化遗产实体的保存与交流,拓展了博物馆服务的时间与空间。本文探讨了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文物管理。  相似文献   

5.
张驰昊 《神州》2011,(9):175-175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数字化博物馆作为文博领域的新生事物,正随着现代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而迅速发展。数字化资料的广泛应用,可减少对文物本体的触动损害。为文物的模拟修复提供参考,优化了博物馆的管理与信息的交换,有利于文化遗产实体的保存与交流,拓展了博物馆服务的时间与空间。本文探讨了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文物管理。  相似文献   

6.
藏品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博物馆各种活动开展都要依托藏品而进行。在博物馆工作中,对藏品的管理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当前文物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越来越深入地挖掘文物藏品的内涵,不断拓宽文物藏品的利用价值,快捷、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文物藏品的定义出发,探讨了博物馆文物藏品意义以及管理现状与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物翻译一直是博物馆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现在文物翻译存在因对文物背景文化缺乏足够认知造成的错误翻译、未充分了解接受文化造成的译名不一致等问题.为推动文物翻译规范化发展,文物管理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为译者提供足够空间;政府需要加大对文物翻译工作的支持力度;文物翻译工作者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翻译水平,通过灵活的翻译方式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8.
刘威 《东方收藏》2020,(3):106-107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多种文化,还产生了多种器物,如今这些已成为我们研究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物。博物馆则是保存这些历史文物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中的文物藏品数量在逐年增加,如何有效保护这些文物、充分发挥其价值就是博物馆应深入探析的问题。本文探析了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及博物馆文物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新时期背景下,人们对博物馆功能的发挥更加重视,并对博物馆提出更高的要求。博物馆也在积极转型和改进,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对文物进行传播,这也推动了博物馆文物的网络传播。但在博物馆文物的网络传播中,还存在诸多伦理风险,对文物网络传播效果造成了影响。文章主要针对博物馆文物网络传播的伦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希望为文物网络传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彭芊芊 《黑龙江史志》2013,(23):237-237
博物馆多样化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文博行业带来了博物馆藏品征集新的动力,文物积累成为现今我国博物馆文化发展和管理的最迫切工作之一。做好馆藏文物积累征集工作才是博物馆文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吴志红 《南方文物》2003,(1):121-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保管部是肩负这一重大使命的部门之一。保管工作是博物馆的重要基础工作。一个博物馆如果没有藏品,就不成其为博物馆。因为文物标本是博物馆全部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文物藏品是历史的见证物,它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产性,所以,保管好藏品,才能开展科学研究,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才能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管工作包括藏品管理和科学保护两个方面。藏品管理的程序是:文物的接收、鉴选、登记、分类、编目、建档、提用…  相似文献   

12.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对讲述中国革命故事,向世界广泛传达中国爱好和平声音,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2019—2022年“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结果,得出博物馆通过聚焦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主题活动、发挥数字博物馆传播优势等提升革命文物跨文化传播力。文章从“着力提升策展水平,讲好革命文物展览故事”“聚焦世界永恒主题,推动文创产品‘走出去’”“利用热点事件和重要纪念日,拓宽革命文物跨文化影响力”三方面探讨革命文物海外传播策略,为革命文物的跨文化传播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间,因地震导致的馆藏文物损毁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国馆藏文物防震技术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并在部分博物馆成功进行了一体化防震示范应用。但总体而言,馆藏文物防震风险预防和应急管理水平仍相对滞后,部分博物馆存在防震措施不合理、日常管理匮乏、应急能力不足等现象,亟待健全馆藏文物防震应急管理体系,其中应急预案的编制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博物馆能够全面提高防震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合理利用各类防震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更好地保护馆藏文物。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护唐山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在文物管理中引入数字化技术。文章就唐山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揭示了数字化保护对于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展示和宣传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对策,重点突出了数字化展示、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公众参与三个方面,并对唐山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主体角色重塑、推动因素和未来展望进行了讨论,让读者对当前文物数字化保护有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中的文物是一个国家宝贵的民族财富,也是历史及文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各类博物馆约有上千所,各个博物馆展示的文物所有不同,在主体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文物陈列能够充分展现自身文化价值,让游客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及故事。本文首先阐述创新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法的必要性,然后重点探讨如何创新陈列设计。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博物馆的发展也离不开对这一科学生产方式使用。通过对博物馆藏品影像数字化工作状况的分析、介绍及其意义的阐发,指出文物的数字影像信息是博物馆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资源,它的合理开发与应用涉及了博物馆工作的各个主要方面。博物馆的未来在于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的关键在于文物数字影像资料的科学开发、利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作为传承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其文物陈展的设计与呈现十分关键。随着数字技术和互动展示手段的发展,传统的文物陈展方式也面临着改变和创新的需求。如何创新设计方法,将文物展示得更加生动、丰富和引人入胜,成为文物陈展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旨在探讨博物馆文物陈展的创新设计方法,特别关注数字技术、互动展示和场景设计等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是一座以宣传长城文化、展示长城文物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长城文物匮乏,陈列难度较大,博物馆充分利用古长城、古遗址等文物资源,采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使陈列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真正体现了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9.
对博物馆文物保管部门来说,就不同的文物进行编目是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不同文物的编目工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律,需要多人进行很好的协调工作,能否做好文物的编目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博物馆文物保管部门的入库排架环节,进而影响到博物馆的后续工作的运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对不同的文物进行科学规范的编目,便于后期使用者进行查阅工作。  相似文献   

20.
基于“洁净”概念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博物馆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研究人员一般均会思考这些问题:什么是文物保存的"理想"环境?博物馆环境应当监控哪些指标,为什么长期以来,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和管理几乎都是围绕这两个主题而开展工作,这些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博物馆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尚未能在所有的博物馆真正实施.近几年,文物保护研究人员关注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和控制技术的研究,目标在于解决文物保存和展示环境中的污染物如何表征、监测、净化和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提出基于"洁净"概念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主要研究内容、监测技术和评估体系,以进一步推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领域相关应用技术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