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指导理念。作为"中华水塔"的我国三江源地区尽管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环境价值,但仍然存在诸多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依法推进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依据,但在贯彻先进法治理念、构建综合法规体系、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以及提高公众法律意识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故需要从进一步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先进理念、构建体系科学合理、内容全面系统、制度设计具体可行的综合法规体系、全力提高当地公众的环保法律意识以及构建运行高效权威的诉讼保障制度等方面,不断提高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2.
一、文献工作部门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 地方文献工作是文献工作部门依据其性质、方针、任务,对文献进行系统开发,并通过一定的规划、标准对地方文献进行加工和组织、使之序列地、标准地、有效地传播的过程。公共关系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它运用合理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有计划而持久的努力,协调和改善组织机构的对内对外关系,使本组织机构的各项政策和活动符合广大公众的需求,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以谋求公众对本组织机构的了解、信任、好感和合作,并获得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3.
谢雨婷 《东南文化》2021,(2):165-171
在公共服务领域,"可及性"是从公众感知视角评价公共服务效果的重要视角;在博物馆领域,实现资源和服务面向公众"可及"是近代以来公共博物馆的追求目标之一.立足博物馆服务的特质和公众接受博物馆服务的全过程,可构建从公众感知视角评量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三个由表及里的内部维度——"可获得性""可接近性"...  相似文献   

4.
单爱美 《丝绸之路》2012,(22):103-104
我国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就是群众教育与服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博物馆建设质量的好坏主要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能够广泛地适应不同层次公众的需求.因此,博物馆要借鉴传播心理学方式,树立观众至上的意识.同时,提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博物馆与公众的社会互动,促进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5.
从六十年代环境保护运动开始以来,人们越来越关心生存环境质量。公众的环境意识不再局限于最初的一些口头上的活动。九二年联合国召开环境发展会议,讨论十大环境问题。其中直接影响旅馆业的。也是最为严重的,是垃圾废物处理,能源消耗,水源水质,空气污染。九三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倡仪召开旅馆环境保护国际会议,通过由11个国际旅馆联销集团签字的倡议:指导旅馆业改进生态环境工作,使从业人员意识到此举有利于业务经营;出版实用的环境保护手册,宣传推荐性能好的生态环境监测设备;鼓励政府和行业采用尽可能高的生态环境管理标准;推动旅馆学校环境综合管理教学;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信息,宣传旅馆业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的事例。今年七月,我国在北京举行绿色科技  相似文献   

6.
明代以来进入徽州地区的外地棚民,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制约下,此类经济活动耗费了大量的资源,破坏了徽州农村的生态环境,损害了地方和国家的利益.虽然清代微州民间和官方采取了不同措施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但棚民开发在清代却长期存在.文章从契约和民生的角度分析认为,政府对契约法律效率的承认,百姓的生存以及谋利的需要,是清代徽州棚民长期存在、难以驱禁的两大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薛天琼 《风景名胜》2020,(2):0188-0188
;在农村的生产活动体系中,河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农村的农作物的灌溉以及洪水防护和排涝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村的河道作为连接农村各村落的桥梁,有效保障了农村的发展建设以及粮食的质量和安全。在当今这个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的时代,国家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绿色建设,生态治理理念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但是我国在针对农村河道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对河道系统的生态治理的发展过程中还有着瑕疵,在对农村河道的整治过程中,应该对目前我国农村河道整治的现存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处理我国农村的河道问题,维护河道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体系的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新要求下,顺应博物馆语境变化,充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构建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标准和实施路径,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试图厘清智慧博物馆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知识分享不足”“规范不足”等问题,并指出完善政策规范、加强数字技术革新、挖掘公众需求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杨在纯 《神州》2011,(8X):9-10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要素的繁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它也是我国不断提高社会和谐程度的发展历程。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文化生态环境是社会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因素,也是用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观念体系,同时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软环境。而创建公平、开放同时又充满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政体改革的文化生态环境,将会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持续的内在的动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0.
汪永臻 《丝绸之路》2014,(18):74-75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必经之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众多不利影响,如何处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成为我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本文综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国内外研究历程,并在阐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定义、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二者发展的一些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为人们的生活质量奠定物质基础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过度的开发、生产和排放严重破坏了原本的生态环境.此外,国家多个地区逐渐出现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也为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构建对于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有...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政治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续添 《史学月刊》2002,2(6):80-86
“地方主义”一词,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其后至今被较多地使用;中外关于地方主义的阐释也颇为复杂;依据这些阐释和对“地方主义”一词的解构,结合现代中国的实际,地方主义的内涵应是地方心理观念、地方政治意识、地方政治行为及其思维和行为模式这样一个结构。关于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界定,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应是基本标准;中央政策是一个重要标准;国家的政治传统是一个参照的方面。界定的立足点应在于:它必须出自地方,是地方的意识和行为;它的基本方面是地方对中央;它的本质是地方同中央争权夺利。  相似文献   

13.
地方税制是国家税收制度的组成部分 ,国家进行税制调整常引起地方税制的变化 ,税制调整又与财政体制的变化相关联。由于地方税制是以中央与地方分财权为前提 ,因此确立什么样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直接决定着地方税制是否存在 ,以及地方税制的存在形式。财政体制发生变化 ,地方税制必然随之变化 ,税制调整和财政体制调整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文章在回顾与总结我国税收制度发展和改革历程的基础上 ,探讨了地方税制产生和发展以及运行的一般规律 ,并对进一步完善地方税体系 ,使地方税收活动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4.
王浩 《攀登》2008,27(4):185-187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和谐的社会舆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党报要从传播主流舆论、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强化舆论监督等方面,积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龙君华 《风景名胜》2021,(1):0154-0154
退耕还林工程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虽然经济的蓬勃发展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机遇,但同样我们自身的生态环境也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尤其是由于部分重工业企业在进行施工时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污染环境。因此退耕还林是当前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手段,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开展不仅可以净化生态环境,为其营造良好的生长空间。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帮助国家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忠烈祠是国民政府为祭祀在战争中为国家忠勇牺牲的官兵和民众的神圣场所.国民党江苏省地方各县市筹建忠烈祠的活动经历了抗战胜利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国民政府根据变化了的社会、政治环境,对忠烈祠功能进行了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诠释.忠烈祠功能的嬗变,使民众与政府之间在国家象征体系的构造上,产生了或互补、或冲突的关系.这对江苏地方忠烈祠的筹建产生了深层影响,从而导致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建祠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省的一些市县正在编写当代地方简史.按省志办《当代黑龙江地方简史丛书编写规定》的要求,当代地方简史的上限始于1945年,下限一般止于1995年.这50年,绝大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历史,也就是当代史.如何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当代地方简史的编写,是一个指导思想方面的重要问题.因为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新的科学体系,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已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被树为“一面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指.导编写当代地方简史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8.
强小安 《人文地理》2005,20(1):90-94
生态税收是政府通过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征收相应数量的税收,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或对保护环境的行为的税收支出,以保持生态平衡的一种税收体系。中国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生态税制的缺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以及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迫切要求构建我国的生态税收体系。因此,制定完备的《生态税法》;改革旧税种,创立新税种完善税收体系;奖惩并重、税收征收与支出并举,就成为构建我国生态税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魏岭  赵亚男  张传玺 《区域治理》2022,(12):55-57,61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思路,本文探讨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内涵、治理现状及技术体系,研究分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明确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增强水土保持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20.
民国前期贾汪矿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秩序,随着国家政权建设的逐步深入,呈阶段性起伏波动之势。民初对绅权既尊重又约束的制度安排,保障了矿区的有序发展。1920年代末国家权力全面扩张,政治失意、经济受损的乡村"保护人"即曾为地方利益代言的乡绅投向逐利性基层国家权力,转化为渔利型掮客,导致矿区失序。1933年国家权力重新调整后,新崛起的地方精英与职能强化的地方政府致力于乡村利益和社会公正,修复了矿区秩序。矿区政治和秩序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政权建设中制度变革特别是国家权力配置不断调适的结果,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忽视这种阶段性特征,单纯说政权建设成功或失败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