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还记得在我升入三年级时,我们的英语老师换了。新老师姓陈,是个胖乎乎的女老师。她中等身材,皮肤白皙,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庞总是带着淡淡的微笑。在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就有一种预感,她应该是个非常温和、容易让人亲近的人。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在我们班上的第一节课就应验了我的预感。陈老师上课时说起话来和风细雨,每一个从她嘴里说出来的英语单词都仿佛  相似文献   

2.
正开学初某一天,在幼儿园碰到一位小姑娘,她扎着两个麻花辫,眼睛大大的,非常可爱。我问她是哪个班的,她说是中二班的,我又问,"你喜欢哪个老师呢?""我喜欢刘老师。""为什么呢?""因为刘老师长得好看!"中一班的两位老师,一位姓刘,一位姓夏。刘老师是比较年轻漂亮的。我被这个简单而看似充分的理由逗乐了。美好的事物,美丽的人,是一般正常人的选择标准吧!连孩子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在采访姜雪蓝老师之前,我一直在看她的头衔:高级教师,江苏南通市教育局专家组成员,学科带头人,国际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教科室主任,南通市崇川区妇女联合会秘书长。面对着一连串的头衔,我的心里一直猜测,这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习惯性的,我开始在脑子里勾画她的样子,为我的采访做准备。见到姜雪蓝老师,我才觉得我勾画的那幅学究模样的姜老师实在是可笑。站在我面前的是个漂亮、端庄,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的长发美女。她热情地招呼我们,一路上的奔波疲惫立刻被她的热情融化了。我看着她,把她和书里的姜老师联系在一起,我…  相似文献   

4.
妈妈的心愿     
正多年来,我的妈妈一直有个心愿:回故乡去看望小学时的彭老师。我知道了这个消息,不禁诧异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呀,妈妈读小学时就像我现在一样,成绩不怎么样。可是,就在她上五年级的时候一下子发生了变化,而这一切都源于教她数学的彭老师与妈妈的一次谈话。妈妈说,那时候她觉得自己都要绝望了,怎么也跟不上同学们,还老受批评,更令她难以忍受的是有一次去  相似文献   

5.
谭干华 《风景名胜》2011,(11):100-108
那晚在书店的旅游书架前,我正在翻阅一本关于匈牙利的书。因为刚从那里回来的缘故,新鲜的记忆还带着强烈的冲击力,所以来到这里想再温习一下。这时一个女子来到旁边,也在挑选着。当她拿出同一本匈牙利的书时,她也看到我手中的书。我忍不住就告诉她买吧,我刚去过,实在是美好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又像往常一样,豆豆晃悠着不下十条小辫,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幼儿园。可与往常不一样的是她和我打招呼的问候:“王亚,你早!”说完捂着小嘴眯缝着可爱的小眼睛笑了,边笑还边凑在婷婷的耳朵边轻声说:“我知道王老师的名字了,她叫王亚,是我妈妈告诉我的。”“我还知道何老师叫何惠珍,季老师叫季渊,曹老师叫曹萍……”这家伙一口气报了我们幼儿园好多老师的名字,就连门卫看门的阿婆、园长的名字她也记住了。听到这里,我也忍不住笑了。一来佩服她能记住这么多老师的名字,二来还为她的率直、可爱感到高兴。晨间谈话时,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介绍了我的名…  相似文献   

7.
奇才晶莹     
正论同学之奇,九班是也;论同学奇之首,非晶莹莫属也。晶莹谓谁?乃汪晶莹之名也,女性,姓汪,名晶莹。长相晶莹剔透,内心"浑浊一片"。岂不怪哉?论禀赋,晶莹让人妒忌。大脑灵活,发言积极,上天还赐给了她一朗诵奇能。这天赋,这能力,在课堂上几能"超过"我们的老师也。"小草偷偷地……"这不,又开始显摆起来了,指点着朗读的同学,这个感情不到位,那个吐字不清晰,最后还不是她代替朗诵。声音是那么甜脆,那么舒卷自然,那么抑扬顿挫。听着那甜美柔和宛若天籁的声音,我暗地叹气一声,既是咬牙  相似文献   

8.
“更年期”的男班主任 女儿小可上初一没几天,放学回家后,便一脸不高兴地说自己的班主任老师正在“更年期”。我知道女儿的班主任是一位男老师,姓郭,男老师也在更年期?我很快明白了她的意思:女儿遇上了不喜欢的老师。有一天吃晚饭时,女儿忿忿不平地告诉我说,今天她的好朋友婷婷,因为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小,而被老师狠批了一顿。而实际情况是,文文静静的婷婷平日说话的声音本来就小,还正好赶上生理期痛经,所以声音就更小了。可是,郭老师又哪里知道这些,结果当场将婷婷骂哭了。  相似文献   

9.
1954年,江水猛涨,居高不下,汉江两岸,防汛大军日夜固守堤坝.夏菊花参加了防汛慰问团。有一次,为了慰问那儿的防汛大军,夏菊花赶到河边,她一看,摆渡的小木船已经挤满了人,船夫劝她不要上船,她说:“我开会已经迟到了,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影响慰问演出呀。”话音未落,夏菊花一个箭步跳上船去,朝着防汛大军所在地赶去……  相似文献   

10.
《新增格古要论》一书的原本《格古要论》为明初松江府华亭县(今属上海市)人曹昭所作,序言时间为“洪武二十一年戊辰春三月望”,即公元1388年。此书到景泰时,为吉安府吉水县(今江西吉水县)人王佐校订、增补,成为《新增格古要论》。新增凡例说:“是编自景泰七年丙子夏四月中旬得李、孙二公旧本,至其七月考校、增完,又至天顺三年己卯夏四月上旬欲命工锓梓点校始完。”  相似文献   

11.
爱的权利     
我读初中二年级时,教我们语文的老师姓蔡,因她年过四十还没有结婚,又因她脾气有点怪,所以,我们给她起了一个外号:“蔡姑婆”。据说到了这个年纪还嫁不出去的人,都有点“老姑婆”的脾气。  相似文献   

12.
23岁的她可以融入广场舞群体吗?她对于这一群体的好奇心,会得到满足吗?我对广场舞的研究兴趣源于一次课堂讨论,课目是《西方政治思潮》,老师安排我主讲,话题是密尔的“群己界限论”,老师与同学们自然提到了广场舞(在我就读的湖南师范大学,早晚坐在课堂里总是会听到广场舞的音乐声)的“自由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我所遇到的老师中,没有一个像她那样粗俗,也没有一个像她那样脾气古怪。我虽然只上过她的一节课,但从此就从心里恨她,她竟然在全班人面前大骂我一顿。又是一天下午,我兴致勃勃地走进音乐教室,这是一个挺宽敞的屋子,可是设备十分糟糕,幸亏只有上音乐课时才来这儿。我远远地望见那张板凳,不禁又毛骨悚然,每次只要有人坐在上面,背后不是青一块,就是紫一块。哈!这次是李红坐那儿,她可真倒霉。“老师!”李红举起了手。“什么事?”音乐老师不耐烦地喊道:“这凳子是坏的!”李红说道,并指了指她坐的那张缺胳膊少腿的凳子。“能坐!能坐!”老师仍然不耐烦地回答,说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书     
母亲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大字不识。奇怪的是她却有本书,她的书放在农闲时与她做伴的针线筐里,我第一次翻看这书时,还在念初中。一个晚上,明亮而温暖的油灯下,母亲静静地坐在床头,纳着鞋底,针线筐静静地守在旁边,鞋绳被拉得吱吱响,我在被头里坐着看母亲纳鞋,眼光落到母亲的书上。  相似文献   

15.
逸芳 《古今谈》2006,(1):33-34
1979年胡老师复职回来,我进出版社才一年。当时全省的出版社只有一两家,当年的文艺出版社还没有“落生”,她只是人民出版社“腹中”的一个编辑室。那一年,呼啦一下,许许多多被改正的“右派”先后落实政策,我所在的编辑室一下子也进来了好多个“右派”或是与右沾边的人,其中有郁达夫的儿子郁飞,编辑家夏钦瀚、方福仁,散文作家费淑芬……其中磨难二十余年的胡学彦也归队了。他在一篇文章中说:  相似文献   

16.
这是我们在贵阳的一所幼儿园采访时所发生的一件真实的事情。当时,正好有一大群孩子在院子里嬉戏,相互欢快地追逐着,看着他们天真无邪、快乐自在的样子,真是令人向往。这时候,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小男孩抢走了一个小女孩手里的气球,被夺走气球的小女孩在后面嚷着:“还我的气球,还我的气球。”当小男孩跑过我的面前时,突然摔倒在地,可能是真摔疼了,他哇哇大哭起来。跑过来抢气球的小女孩也吓哭了。我急忙伸手准备去把他扶起来。这时,走过来一个人,是孩子的老师,让我大感意外的是,这位老师居然也跌倒了——她假装往前一跌正好蹲在小男孩的身边!孩…  相似文献   

17.
闫坤沐 《人物》2018,(1):174-175
P:为什么会对中国东北感兴趣,甚至跑到大荒地村住两年就为了写一本书? M:我是1995年作为“和平队”的志愿者来到中国四川的,两年后到了北京。写上一本书《再会,老北京》时,我住在大栅栏的胡同里,还在大栅栏小学当老师。学校里一些学生不能在北京参加中考,小学毕业就要回到家乡生活。我很好奇他们都去了哪里,所以想了解中国乡村的变迁。但我并没有找到相关的书.就想自己去写一本。大荒地村是我妻子的家乡,那里生活着她的一些亲戚.  相似文献   

18.
正一我母亲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儿。大姐姓李;二姐姓陈;我是老三,姓谢;老四姓石。四个姊妹四个姓,就是因为我家穷,父亲很年轻的时候就溺水去世了。我大姐因为年龄大,可以帮我母亲,就留下了。我二姐就给人了,所以跟人家姓陈。后来,母亲去梧州给一个烧锅的老板填房,这家人姓石,她在那生了个女儿,就姓石。妹妹出生后,我就没办法再跟着母亲了,她  相似文献   

19.
要让孩子知道“美”这个概念不仅局限于一幅画、一支交响曲、一座典雅的建筑,而最具美的魅力的是人的内心世界。记得我女儿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在饭桌上闲聊,她告诉我她非常喜欢她的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问其原因却只有一个:这两位老师年轻漂亮,说话的声音好听。我很失望,但并没有马上批评她,而是问她:“喜欢不喜欢你的姥姥?”“喜欢呀。”“可你的姥姥都老了,你怎么还喜欢她呀?”“她亲呀!”孩子发自内心地回答道。我庄重地告诉她:“一个人美不美,不  相似文献   

20.
"出门在外,要踏实、诚信,要不忘学习."这是我17岁离家务工时母亲的叮嘱."你还年轻,不要怕失败,失败了要认真分析原因,重新再来."这是我21岁创业失败时母亲的鼓舞.母亲没读多少书,但在我眼里她就是一位"哲学家",她将男儿当自强的朴素生活哲学刻进了我的生命,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去开天辟地,为理想去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