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老残游记》自评提出“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的观点后,学人们纷纷探讨到底是哪本小说始“揭清官之恶”。实际上,“揭清官之恶”、对清官的反思从来不是哪本小说突然产生的,它是一个前有萌芽后有繁衍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话本小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提出了两个命题:一是为民作主的官员不一定是清官;二是清官不一定为民作主。前者从侧面反思了清官思维的狭隘性,后者从正面反思了清官思维的荒谬性,共同使反思走向深化。当其它文学热情地塑造清官神话时,话本小说对清官的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嘉靖年间,句容有一位“清官大老爷”,名叫徐九思,江西贵溪人。无独有偶,嘉靖之后的万历年间,江西铅山也有一位“清官大老爷”,名叫笪继良,江苏句容人。这两位“清官”都与“白菜碑”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县级是清代国家机关的基层,其主官知县则是“亲民之官”,他既是国家赋税的主要聚敛者,又是司法的初级审判者,他们在本地区劝农赈贫,兴养立教,维持治安和稳定,按清代规定,知县是正印官,在正印宫负责制的当时,知县对地方政治的影响很大,实关系到吏治民生。故对其选用比较严格。然而,知县的选用又是流品最杂,无论是“正途”还是“异途”出身,均有可能破任用为知县。乾隆七年(1742年)廷试进士有条制策云:“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非无清官也,夫人而为清官也”。谓人而为清官,是绝不可能的,但反映出君主对吏治的重视,并且结合严刑峻法以整肃之。在流品分明,等级有序的当  相似文献   

4.
阮略其人     
初读《文史天地》柏士良先生的《抗战时期的清官阮略》(2001 5)一文 ,我为阮略为官清廉的事迹所感动。同时误认为阮略不是曾任水城县县长的阮略。可当我读到“1938年夏历冬月初10日 ,阮略调任荷城(现水城)县长”时 ,才知道柏先生所写的“抗战时期的清官阮略”就是历史上曾任水城县的县长阮略。我不禁有所思 ,也有所怀疑。一、“抗战时期的清官”这个“时期”的定语不妥 ,不应做为阮略的定论 ,建议改为“抗战初期贵州广顺县的一位清官阮略”。“抗战时期”指的是1937~1945年。查《水城县文史资料》第一辑(44页)…  相似文献   

5.
《申报》与杨乃武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年代,中国的老百姓有了冤,只有找清官告状以求申雪一途。所以包拯、狄仁杰、况钟之类的清官戏久演不衰,这实际上是老百姓的一种心  相似文献   

6.
《湖南文史》2010,(4):35-35
最早的“作家”是管理家务的意思。此语人书见于《三国志·杨戏传》:“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晋书·食货志》载:“(汉)桓帝不能作家,曾无私蓄。”这说明自三国至晋代“作家”系指“治家”而言。汉桓帝没登基时过着清贫生活,因不善治家理财,才弄得没有私蓄。  相似文献   

7.
王氏《东华录》乾隆七年四月乙未谕下有注云:“人之言曰:‘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初读颇费解。康熙年间吏治不如雍正年间,后人多有议论。清世宗整饬官方,严惩贪墨,裁革陋规,又何以“雍正年间无清官”?后来读孟森先生《明清史讲义》,很受启发。 康熙年间,学者陆陇其知嘉定县,时人称他“洁己爱民。去官日,唯图书数卷及其妻织  相似文献   

8.
论“清官”与“清官”迷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为官要清廉的政治要求.历来受人重视。历代史家向来以清、贪为标准褒贬官员一般林清官为“廉吏”、“循吏”或“良吏”。《韩非子·好劫我臣》强调要让百官之吏明确.必须“以清廉事上而求安”、“以清廉方正奉法”。《史记》称孙叔敖为“廉吏”,《后汉书》则称杨震为“清白吏”,宋代也曾有“清白宰相”之称产到了明代,况钟任苏州知府,廉明公正.人称之为“况青天”。这时人们把“清官”与凡人心目中最为崇高的“天”相提并论。由于民间长期的流传以及说唱、话本等文艺形式的反复加工和传播,包拯的名声似乎超越了历代一切“清官”。…  相似文献   

9.
海瑞是明代著名的清官,廉以处己,严厉反贪,重视采取措施预防贪黩现象的发生,效果显著。其之所以能够洁己洁人、反对贪黩,与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分的陶冶密切相关,也因受到了严正而纯朴、娴于礼义的家庭和故乡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这些都对今人和后人具有深刻的启发。其反贪活动虽深受正直人士的欢迎,但仕途并不顺利,生活相当清贫,这提醒后人:国家和社会对于廉洁反贪的斗士,不可不着意给予支持和关怀。  相似文献   

10.
我在延安的生活有一大半是在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度过的。所以,我一直把抗大生活看成延安生活的缩影,谈延安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主要拿抗大作依据的。整风抢救运动前的延安,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一方面是紧张热烈的学习,一方面是欢乐而又清贫的生活。到共产主义有馒头吃也就行了抗大学员的津贴,是一个月一块钱。在陕甘宁边区,主要流通“边币”,但也还  相似文献   

11.
《沧桑》1994,(1)
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哺育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其中也包括一些品德超群的清官廉吏。被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就是封建社会中寥若晨星的一位清官。  相似文献   

12.
杜甫与草药     
江娜 《文史月刊》2012,(4):60-60
杜甫以诗闻名于世,后人称为“诗圣”,其实杜甫与药物也打了一辈子交道,采药、种药、洗药、卖药,从没消停过。这一方面因为他自己是个“药罐子”,身子骨多病,时不时的需要“来两付”,买不起药,只好自己动手了。另一方面也是为清贫的生活所迫,卖药的钱好歹还能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3.
“清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清官”问题,建国以来有过相当激烈的学术争鸣与政治争论。它第一次作为重要话题,是在60年代中期。50年代末,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共产党内部出现的徇私枉法等现象,向党内同志提出了学习明代“清官”海瑞的号召,也即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发扬对人民负责,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品格,丢弃曲意逢迎的思想作风等问题。在这样的政治、历史背景下,明史专家吴晗相继发表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文章,编写了《海瑞罢官》的京剧剧本,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海瑞精神的评判,并由此拓展到对“清官”的讨论与评价。当时上海社…  相似文献   

14.
张全明 《炎黄春秋》2000,(11):71-74
自宋以来,人们把包拯尊称为“包公”。一提起包公,人们就会自然想到戏曲舞台上那个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在宋元明清以来的戏曲舞台上,不但关于包公的剧很多,而且还专门为他设计了独特的舞台形象:蟒袍、玉带、纱帽、朝靴,同时勾画着日月阴阳脸谱的“包黑头”。因此,包公成为我国宋末元明以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清官代表。  相似文献   

15.
黄启昌 《文史博览》2005,(12):42-45
张伯行(1650-1725),字孝先,号恕斋,晚年更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康熙年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济宁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仓场侍郎、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他勤于为政.造福干百姓;他疾恶如仇,耻于与贪官污吏为伍他居官清正廉明,“止饮江南一杯水”.深受百姓爱戴。康熙皇帝称赞他为“天下清官第一”,老百姓称誉他为“天下第一清官”。  相似文献   

16.
清官修《明史·西域传》中列有专传的“沙哈鲁国”,竟是子虚乌有。许多明清权威史籍不记其国,而且有确凿的资料证明《明史》及若干史籍认定的“沙哈鲁国”所在的两个地址本身即不能成立,那里的政权名称一清二楚。《明史》及若干史籍对“沙哈鲁国”的误记,其由来和形成的具体过程亦有迹可循。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清官修《明史》史实误记的一个最大发现。  相似文献   

17.
严嵩并非大奸臣潘摘上海社科院出版的《严嵩评传》一书认为,综观严嵩的一生,“大奸臣”这顶帽子套在他的头上似乎不大妥贴。严嵩出仕于明代中期的正德、嘉靖两朝,在他官宦生涯的前期,政治上正直有为,生活上清贫克俭,当他入阁以后,也做过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对...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恩格尔指数”来自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他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越贫穷,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在战火纷飞的昆明,西南联大的学生老师,物质生活十分清贫,平日“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时候也不得不搞点兼职:刻图章的刻图章(闻一多),卖茶叶的卖茶叶(罗隆基),而他们搞兼职的原因只有一个:吃!  相似文献   

19.
石瑛为湖北“三怪”、“三杰”之一,国民党元老,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为其抬灵柩的八名中执委之一。他秉性刚直,两袖清风,被人誉为“民国第一清官”。  相似文献   

20.
阮略其人     
初读《文史天地》柏士良先生的《抗战时期的清官阮略》(2001.5)一文,我为阮略为官清廉的事迹所感动。同时误认为阮略不是曾任水城县县长的阮略。可当我读到“1938年夏历冬月初10日,阮略调任荷城(现水城)县长”时,才知道柏先生所写的“抗战时期的清官阮略”就是历史上曾任水城县的县长阮略。我不禁有所思,也有所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