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房县七里河诸遗址看史前东夷族的西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房县七里河诸遗址为代表的汉水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文化,在物质文化面貌上与黄河中游地区及长江中游地区均有较大的差异,在许多社会习俗方面十分接近大汶口文化。因此该文化应是史前东夷族的一支,经过两次西迁到达今之汉水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2.
程军 《历史地理研究》2020,40(4):119-131
1898年清廷颁布《内港行船章程》后,长江内河轮运骤兴,开放轮船行驶的内港日渐增多,截至1929年全流域有超过418处内港开放行轮,内河航运格局为之一变。长江流域开放行轮的内港在空间上集中于下游地区,中游也有较多分布,上游地区则十分稀少。行轮内港的开放在时间上则呈现出下游到上游、干流到支流两种趋势。近代行轮内港的时空变迁趋势反映了轮运这一新式交通在长江流域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中国史前时代城址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数十处之多 ,最早可上溯到仰韶文化晚期 ,大部分建造于与龙山文化相当的四五千年前 ;从分布的地域看 ,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内蒙古和长江上中游地区。本文认为史前城址的功能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方式、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和地理条件 ,以及由此导致的较为先进的文明 ,使得这一地区的古城具备了相对完备的功能。中国古代文明最早在这一地区诞生 ,显然与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叶以前长江上游在使用传统的生物质燃料时期燃料总体十分富足,唐宋元明时期个别煮盐业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薪材匮乏的现象,但并不影响总体的生物质燃料的丰富充足状况。长江上游最早在汉代就开始发现火井,并在晋代利用天然气作为手工业燃料,但直到清代才逐渐在川东、川南部分地区盐业中广泛使用,而在生活中较多使用天然气等液化气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事。煤炭在中国也是早在汉代就开始,在长江上游的使用早在唐宋就出现,但很长时期内不论是在生产中或是在生活中都是煤炭与木材、木炭并用。近代以来,城市生活和生产煤炭使用范围扩大,但农村受多方面的制约,煤的使用程度并不十分普及,直到今天,农村生物质燃料仍为主体。由于人口压力、工业化过程中燃料换代不能实现,清中叶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是长江上游生物质燃料的危机时期,也是从生物质燃料向非生物质燃料转换的转折时期,其中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达到顶峰。近十多年来,由于液化气、煤炭、沼气、电力等非生物质燃料大量使用,燃料换代加速,加上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实际生活人口减少、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烹熟可食用品增多,虽然生物质植物燃料在农村仍为主体燃料,但城市乡村的生物质燃料薪材采伐量大大减少,森林生态环境的压力减弱。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南地区阳戏源于江南地区,其流播方向主体是从江南地区到湖广到四川、重庆再到贵州、云南.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北路阳戏入川,南路阳戏入湘黔,川地阳戏播黔滇.黔东南阳戏则是由江西传至湖广(湘西地区)的阳戏沿沅江上游水道传入,再向周边辐射.阳戏的流布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积极融合相互吸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6.
借景是江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重要手法,可分为远惜、邻惜、仰借、俯借、应时而惜。  相似文献   

7.
1963年海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刘少奇提出了“上蓄、中疏、下排”的治水方针,为根治海河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在毛泽东“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下,河北省于1965年开始开展了规模宏大的根治海河运动,这是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根治海河运动历经15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经验可归结为:相对稳定的、综合性的组织机构;民工的军事化管理;合理的出工政策;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勤俭治水;精心设计,科学施工。作为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治水运动,其经验教训弥足珍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Lhunzhub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ibet along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Lhasa River,It is also called Pengbo after the Pengbo River.Gandain Qugo Town,the county government headquarters,is 65km from Lhasa.  相似文献   

9.
楚国设置巴郡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中期,巴国除保有嘉陵江上游阆中一带外,其大部分国土被楚国陆续占领,包括涪江下游、渠江流域、泸州以东的长江流域、乌江流域。楚国对占领地区,采取了多种管理方式,如封巴人的首领为王侯,派"监"监管;封楚王宗族到一些地方,取代原方国部族首领;设置郡,作为地方最高军政单位。就行政区划而言,除将占领地区的东、南部分划归黔中、巫郡管理外,楚国还设立巴郡管理其余广大占领地区。楚国设置巴郡,早于秦国设置巴郡。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是中国早期铜器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区域,早期铜器的演进受社会复杂化程度制约。在文明化进程的视野下,本文通过用铜遗存的考古信息与社会经济背景,将黄河流域早期铜器的演进分为早期用铜的萌芽、发展初期及区域化特征形成三个阶段,初步阐释铜制品从出现到规模化使用的过程。人群流动、定居农业、手工业生产、城市与权力的集中是影响黄河流域早期铜器演进模式的重要因素。大体在公元前2300年至前1400年的文明进程中,黄河上游铜器的制作与使用具有相似的风格及开放共融的特征,而黄河中下游地区防御性城市与权力的发展,推动了铜器技术与社会功用的本土化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生活在黄河上游陕、甘、宁、青四省区史前先民住宅建筑、饮食习俗、衣着发式、装饰、交通等问题的考述 ,综合论证了他们的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2.
漓江沙洲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交互影响的结果。明清以降,外来人口不断进入漓江上游地区从事农业垦殖活动。垦殖活动在改造了上游山区自然环境的同时,其产生的泥沙在雨水作用下进入漓江,促进了桂林段漓江沙洲的发育,并改变了桂林段漓江河床的面貌。岸上居民也开始由岸上洲,这是漓江流域人地关系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3.
Xianquanhe River in Ngari of Tibet got its name because of the valley at its head that looks like an elephant trunk. It originates in Mointo Township,Gar County,running west to pass through Zada County before entering India.The section of the river in India is named the Sutlej.It joins the Chenab River in Pakistan before finally becoming a major tributary o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Indus River.It is 1.450km long,with a drainage area of 400,000 square km. The survey started with the source of Xianquanhe River and then went on to Zada County’s Xiangba Township.They found many historical remaias of the pre- Buddhism period including stoneware position,great stone relics,ancient graveyards, rock paintings and relics of the  相似文献   

14.
文化板块与丽江纳西族地区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拉昌 《人文地理》1996,11(2):28-32
丽江地区历史时期是多元文化角逐的重要场所,本文从文化板块角度,对这一地区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Jade silkworms unearthed from the sites of the Hongshan culture reflect that the mulberry silkworms and tussah silkworms were recognized and utilized in the Liaoxi (west Liaohe River) valley from at least 5.5 to 5 thousand years ago. This not only makes the Yan-Liao region (extending from the Yanshan Mountains to the Liaohe River valley), where the west Liaohe River valley is located, become another prehistoric center of silkworm resource utilization besides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ut also traces the earliest time and the area of the utilization of tussah silkworms in China from Shandong Peninsula in the Han Dynasty to the west Liaohe River valley in the Hongshan period. Meanwhile, the quantitative superiority of jade tussah silkworms implies that wild silkworm resources were still the main source of silk for the Neolithic inhabitants. The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means of“taking jade as silkworm” and“turning silkworm into dragon” in the Hongshan culture coincide with those in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and are a vivid portrayal of the Hongshan culture as a direct root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相似文献   

16.
对凌家滩及裕溪河上中游区域的系统调查中,在467平方千米范围内发现汉代及之前的遗址95处。参照周边区域考古学文化分期将调查遗物分为八期。初步研究发现,区域内各期遗址数量呈现波浪式起伏,崧泽文化和西周时期是该区域聚落发展的高峰期,在崧泽文化晚段出现了以凌家滩为核心的较为明显的聚落集中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舞阳贾湖遗址的发掘,可称是80年代以来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它对淮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诸多方面的研究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丰富的遗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八千年前淮河上游地区先民生活的绚丽画卷。  相似文献   

18.
新安江中上游流域的史前遗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安江流域中上游地区调查和试掘的一批史前遗址表明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属于中国南方的砾石石器/砍砸器工业,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晚期;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接近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但又包含较多的地方特点。  相似文献   

19.
海河水系以"清"为名的大清河其实只是相对于位居其南、其北著名浊流滹沱河与永定河而言的"清"河。历史时期,随着上游水土流失的日益加剧,大清河南系各河含沙量不断增高,干流段决徙逐渐频繁。本文利用历史文献,对先秦以来在自然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的大清河南系的变迁进行了探讨,揭示和总结了两千余年来水系格局变动的基本过程及主要特点。大清河南系又是白洋淀湖群地表径流补给最大的水源,上述研究结论还将是理解和分析这一著名湖群演变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赵春青 《江汉考古》2004,1(3):56-62,96
本文从城址及其所处聚落群变迁的角度对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史前城址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中游率先出现城;铜石并用时代早期,长江中游出现城址群,而黄河中游始有单个城的出现;铜石并用时代晚期,长江中游出现中心城址与非中心城址的差别而黄河中游城址群始涌现,到了青铜时代早期,长江中游的城址衰落,而黄河中游都城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