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届中国环境考古学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21日在西安临潼胜利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开放实验室首先发起,并相继得到了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全新世分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的大力支持和资助.  相似文献   

2.
2011年1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会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湖南省  相似文献   

3.
2012年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成功举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遗址、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湖北随州市叶家山西周墓地、江苏盱眙县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山东定陶县灵圣湖西汉墓和西藏定结县恰姆石窟作为今年入选的六个项目,在论坛上进行了集中发布。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科研局局长晋保平等领导,以及国家文物局文保司、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科研局以及相关研究所、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4.
5.
6.
考古学和当代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越来越多,种种联系组成了公众考古/公众考古学要关注的诸多领域。脱胎于英文“Public Archaeology”的“公共考古”或者“公众考古”概念,在中国的实践和讨论均体现为考古学面向公众的沟通和共享姿态。公共性是公共考古最核心的特征,公共性体现得越充分,越能促进政府、机构、专家和民众之间的共赢;公共考古的教育性体现在能够架起专业考古与普通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民众理解考古学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什么,以便获得更多的支持;公共考古的开放性则要解决“谁的公共考古”这样的问题,通过改变考古学/考古学家与公众之间的单向关系,变考古学家的“他们的公共考古学”为公众的“我们的公共考古学”。今天公众考古已从最初“什么是”和“要不要做”的认识论阶段,发展到如何做好和怎样推进的实践论阶段,因此需要专业化、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应该从人才现存问题的导向出发,依托有条件的高校,推动公众考古课程建设并逐步发展到课程体系建设。公众考古需要常态化、体系化、制度化。对“公众”本身也需要研究和分类加以引导。从考古现场到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展厅,都是考古学家与“考古学利益相关者”“交流”和“...  相似文献   

7.
8.
张谨 《炎黄春秋》2020,(3):70-73
1920年1月,周恩来因参加天津学生爱国运动被捕入狱。在"囹圄羁縻半年余"间,为了告白天下,周恩来根据在狱中的亲身观察和狱友日记的采录,先后写了《警厅拘留记》和《检厅日录》两篇长文。前者以事件为线索,"采用纯客观的写法";后者以时间为脉络,"完全采用重要的事体转录",以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全景式地记录了从警厅两个半月到检厅三个半月的狱中生活。作者透过《警厅拘留记》和《检厅日录》的字里行间,聚焦那些惊险的场面、温馨的情景、忙碌的身影,可以窥见一个血气方刚、正气凛然的青年周恩来在狱中斗争中是如何成长的。  相似文献   

9.
郭立新 《华夏考古》2000,(2):103-108
考古学与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一样,其总的研究对象都是人类社会。所不同的是,考古学研究的起点是古人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总称...  相似文献   

10.
<正>在1920年代安特生发掘仰韶遗址和李济发掘西阴遗址之前,一批文化先驱就已经在向中国社会公众传播西方考古学并产生一定的文化影响了。如1900年章太炎作《中国通史略例》,就提到了欧洲"洪积石层"的史前考古发现,"足以补旧史所不逮"。梁启超也在1901年所作《中国史叙论》中提到了考古一词和汤姆森"三期说"等(1)。换言之,如果将这样的做法看成是公众考古,或者把这一时期看成是中国公众考古的肇始期,也许有人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所听到的关于中国考古学的情况,多数是有关实物材料令人震惊的重大发现;还有一些象秦始皇陵兵马俑已在国外展出。发掘、描述和解释所有的考古材料,需要根据一些思想框架来进行。本文就是关于当代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的思想。在西方,当代中国考古已被严肃地作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考古学 起自仰韶村——从仰韶开始的中国考古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线的中国现代考古学,其起始阶段,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分别是1895年、1921年、1926年、1928年。这几个年份,各有其重要意义。1895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辽东半岛开展田野调查,这是中国土地上第一次以考古研究为目的的田野活动。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先后发掘了辽宁锦西沙锅屯遗址和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揭开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2017年9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会议借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之际,梳理了科技考古在复旦的发展轨迹,并对今后的日益壮大予以厚望。与会专家、学者就科技考古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建言献策,分别勾勒了科技考古发展趋势的五个重心:着重强调考古学问题指导下的科技手段运用、不同学科间的合作攻关、科技考古方法论的建设、一专多能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考古学的新时代转型。会议还发布了科技考古的六点"上海倡议"。  相似文献   

14.
《世界遗产》2014,(1):219-219
3013年1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正式发布了“2013年中国考古6大新发现”,它们分别是: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园、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0月29日上午,由四川省物局、成都市化局、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历史学会共同主办的“永陵考古发现六十年纪念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物出版社再版的《王建墓发掘报告》、天地出版社出版的《走近永陵》一书发行仪式亦同时举行。省政协老领导章玉均、省物局书记王琼、省社科联副主席何其知、市化局局长严晓琴及市建委主任刘玉成等领导出席纪念大会并讲话。省历史学会会长李绍明、常务副会长谭继和等百余位在蓉史学界、物考古界、音乐界专家学及博单位、大专学校、社科研究机构的负责人、省市新闻媒体的记参加了纪念大会;永陵考古发掘主持人冯汉骥先生的亲属冯士美先生及发掘参加刘复章老人亦参加了纪念大会。  相似文献   

16.
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考古志是考古研究的基础,主要是对实物材料的整理、分析和共时性阐释;第二层次的考古学是将实物资料与人类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的联接,是对文化进程的历时性阐释。中国历史考古研究走过了以证史为目的的考古志阶段,也通过分区与分期研究奠定了基本的时空框架,但离综合性的文化阐释还有一定距离;在墓葬的"晋制"讨论中,研究者开始以考古材料阐释丧葬行为和丧葬观念的进程,将墓葬研究从物质文化推进到了精神文化层面,迈出了从考古志向考古学研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许永杰 《北方文物》2023,(1):104-112
陈雍新著《考古何为》是一部全面阐释考古学中国化过程及中国考古学特色的专著,从五个方面对该书的内容做延伸和展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学派考古学的理论基础和最突出的特色,给予考古学这一“外来物种”旺盛的生命力。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生命源泉,根植于中国黄土的考古学经过几代人的实践,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层位学等方法论;作为阐释考古学的聚落考古学和认知考古学属于“新考古学”的范畴,作者通过缜密的逻辑阐述与易懂的实例演示,使读者能够有很好的理论理解和实践参照;考古学是一门与众多学科存在联系的学科,在与其他学科结合研究时,要注意把握考古学的学科本位;“考古学文献导读”是作者奉献给青年一代考古学者的全新知识。  相似文献   

18.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承担着重要角色,是人民群众无法离开的医疗援助机构.新冠疫情以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工作方面再次凸显其重要性.与此同时,党的领导在这一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许许多多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筑起了抵御新冠病毒的坚实防线,维护了我国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此背景...  相似文献   

19.
刘庆柱 《考古学报》2021,(2):161-176
目 次 一 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结合 二 形成于民族存亡关头的中国考古学 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考古学 四 佐证中华文明国家认同与家国同构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考古工作者提出的时代使命、科学使命.作为考古工作者,我认为,必须深刻、全面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考古工作者发出的时代强音,这样才能通过我们的考古学研究,更好地向世界宣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增强中国特色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历史学界乃至整个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话语权.中国考古学建设中的"中国特色"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核心,只有全面、深刻、准确了解、把握中国特色考古学,才能完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考古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公共考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罗泰先生认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中国的考古学事业也得到飞速提升,特别是国际化的趋势越发显著。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公共考古可以从加强中小学师生的考古与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展现考古学术问题论争等方面入手,在坚持学术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条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