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景洋 《草原文物》2023,(2):107-113
床金沟5号辽墓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床金沟,发掘者根据墓葬形制与壁画内容将其年代下限判定为辽圣宗统和之前。该墓存有完整的仿木结构门楼建筑,墓门斗栱中扶壁栱作重栱并使用独立令栱。经梳理辽墓斗栱形制资料可以得出,其形制演变首发于辽统和以后。根据斗栱细部特征及墓葬形制与随葬器物,综合判定床金沟5号辽墓相对年代应在辽太平至重熙年间。  相似文献   

2.
斗栱     
本刊接到各地许多读者来信询问关于"斗栱"方面的问题,如:各个时代斗栱的特征及演变的情况如何?希望配合照片及图来讲解;斗栱结构有几种形式?在建筑上担负什么任务?希望绘图说明等等。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本刊的读者对我国古代建筑文物的学习,已从一般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到要求对内部结构的研究了,也只有深入地、具体地研究了古建筑的各种特征和优点,才能深刻体会到我国建筑的优秀传统,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贯彻人民政府保护文物古建筑的政策法令。本文是我们请罗哲文同志就读者提出的"斗栱"方面的问题做一个综合的简单的介绍,同时作为总的答覆。我们希望读者能多提类似的有关问题,以后将以同样的方式在本刊上做总的答覆。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明清北京官式建筑斗栱形制分期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档案,对故宫太和殿院落四隅崇楼的斗栱形制年代进行探究。作者利用斗栱的形制年代和文献史料互证,论证了现存太和殿院落东南和东北角崇楼的斗栱形制为明末天启年间,西北角崇楼的斗栱形制为清康熙年间,西南角崇楼的斗栱形制属清乾隆时期。  相似文献   

4.
应县木塔是中国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蕴含多方面的遗产价值。作为古代木结构建筑的高峰,其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率先得到了挖掘与肯定,而对其艺术价值的阐释却因为宗教意涵的缺位而被忽视。斗栱是宗教建筑的基本元素,也是艺术价值的重要载体。应县木塔丰富的斗栱样式参与木塔平面与立体形象的构成,是建筑整体与细部关系的呈现;同时表达宗教空间的等级,与显密圆通的信仰体系紧密相关。可以说对应县木塔斗栱设计意匠的解读是认识木塔艺术价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建筑装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世的汉魏六朝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与都城、宫室或佛寺相关,如《两都赋》、《两京赋》、《三都赋》、《鲁灵光殿赋》、《景福殿赋》、《殿赋》、《中寺碑》、《郢州晋安寺碑》等。根据其中对于建筑装饰的描绘可知,当时的大型建筑内外,凡人们进出观望所及之处,如屋顶、檐口、斗栱、楹柱、门窗、外墙、台基勾栏以及殿内的藻井、梁架、壁面等,皆遍布装饰。虽然结合后人注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赋中所述的装饰部位、大致做法与形式特点,但由于缺少形象资料,难以确知其具体样式。本文拟据文献中的描述,对照现存实物及考古发现,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装饰做法及传承等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一、概况左权文庙位于山西省左权县县城内。文庙大成殿,是庙内中轴线上唯一幸存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椽,加副阶周匝,形成外观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图一)。副阶周匝把头绞项造斗栱,殿身四铺作,用材12厘米,单材高18.5厘米,足材高26厘米,其"分"值为1.2厘米,合《营造法式》第六等材。柱头作卷刹,梁架构造为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青灰布瓦屋面,琉璃瓦剪边,前檐当心间、  相似文献   

7.
战国中山国建筑用陶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创造出多种建筑形式。在柱头和枋上装置斗和栱的结构,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斗栱的发展过程中,至迟在周初已有在柱上安置栌斗(坐斗)、承载横枋的方法。根据出土文物考查,西周时期铸的铜器"令簋"四足上方,即制出栌斗的形态。建筑中用斗出现于铜礼器的装饰或器体上,在  相似文献   

8.
开元寺料敌塔在今河北定县南门内,原有寺院已毁。塔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为八角形十一层砖石结构,高达84米许。塔基的下层暗室内斗栱彩画图案色彩鲜艳,是我国宋代建筑彩画的重要遗存。宋代建筑彩画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加精工秀丽,出现了不少新工艺。反映在李诫编纂的《营造法式》关于彩画一卷中,就  相似文献   

9.
华扬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12):83-96+141
本文从墓主身份明确或可推定的墓葬入手,通过考察墓主的终官、爵位与事迹,揭示了南朝墓葬用门乃普及士族的一般性制度礼遇,其等级制度以官品为规范原则,以本官五品为使用下限。在此基础上,发现石门上所使用的人字栱雕刻很可能是以宗室为中心、旁及诏赐的特权。而后本文又分三个维度逐步解明了南朝石门的形成过程:在甬道中置门之葬俗上承东晋,远追西晋;以人字栱雕刻及其载体半月形石额为显著特征的形制或由宋孝武帝创设,其范本越两晋而接汉魏;工匠所雕刻的人字栱,仿照的是江南本地的木构原型。要言之,论文以墓葬石门及人字栱为切入点,关照了南朝的墓葬结构、丧葬礼制与建筑文化等诸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运用建筑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考察元代北方官式建筑、江浙地区元代建筑和明永乐至正统年间北京官式建筑在斗栱形制上的异同变化,进而厘清元明之际,中国官式建筑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北宋李诫奉敕编撰的建筑专书《营造法式》中构建了一套相当于现代建筑模数制度的"材分制",本文探讨了其中材、栔概念的含义来源。"材"的概念来自于用于制作斗栱栱、枋构件的标准枋木断面,并根据实践经验将这一断面的高、宽比例定为3∶2;而"栔"则是为完善材分制,根据斗栱结构所假设的一种枋料,其在实际中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2.
前言一九八一年八月,已故北京图书馆制图专家金勋先生的后人,将金先生生前所收藏的一批《圆明园图》交售给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批旧图是以《圆明园图》为主,其中还夹杂一部分东、西陵和北京城郊园林名胜图,此外还有金勋所临摹放大的《圆明园图》以及建筑彩绘图样等。  相似文献   

13.
清嘉庆年间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是一部研究隋唐时期长安、洛阳的宫殿遗址、建筑布局、城坊制度等方面的重要作。徐松《唐两京城坊考》的东都部分主要依据是从《永乐大典》中纂辑的《河南志》及其图。正如《唐两京城坊考》序中所说,“己巳之岁,奉诏纂辑唐,于《永乐大典》中得《河南志图》证以《玉海》所引,《禁扁》所载,灼是次道旧帙。其源亦出于韦述《两京记》而加详焉。”  相似文献   

14.
<正>定襄关王庙,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北关。建筑外长12.3米,宽8.8米;内长11.2米,宽7.9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歇山顶琉璃脊饰;大殿斗栱结构独特,特别是其形制多达八种之多。本属宋代地方官  相似文献   

15.
任伯年《人物图》,习惯上将其定名为《金谷园图》或《东山丝竹图》。本文认为其描绘的内容实为苏轼与侍妾朝云的参禅故事,应将其定名为《玉局参禅图》。  相似文献   

16.
东北财经大学政教部讲师李克历时十年,四易其稿,首次编绘出《中国史图》和《世界史图》.史图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结合,采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全方位、综合地反映了中国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的各个要素,将之浓缩为两张史图.各长五米,宽一点五米.图中的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划分为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学、哲学、宗教、建筑等二十几个方面.内容均以《辞海》为蓝本,构成了史图的主体,它们在图上分别用不同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建筑上的彩画,是指绘在室内外梁枋、檩桁、斗栱、天花、藻井、椽、飞头等构件上的彩色图案纹饰。彩画历史久远,其最初的功能在于保护建筑木构件,使之防腐、防虫,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后来经过逐渐发展演变,又在实用功能之外具备了很强的装饰性,成为中国古建筑民族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宫殿建筑上的彩画,更以色彩丰富、设色大胆、花纹富丽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8.
宋代融州报恩寺在广西宗教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淳祐二年(1242)杜应然的《融州老君洞敕赐真仙岩之图》和淳祐五年(1245)甘有立的《融州老君洞图》,并参考有关文献,对报恩寺建置、建筑、住持制度等要素进行考述,复原其基本面貌,可为广西宗教史增加重要物证,弥补长期以来宋代广西佛寺研究的缺略。  相似文献   

19.
刘瑞 《文博》2000,(5):34-36
我国地图测绘历史悠久,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难得的珍贵资料。日前倾读傅熹年先生在《建筑历史研究》上发表的《(静江府修筑城池图)简析》一文,收益颇多。该文所附的《静江府修筑城池图》镌刻于南宋咸淳八年(1258年),是一幅珍贵的古代城防地图。  相似文献   

20.
杜应然《融州老君洞敕赐真仙岩之图》绘刻真仙岩自然胜迹和建筑景观,内容涉及宗教、民俗、教育、建筑、园林诸单元,为宋代岭南文化景观之典型。本文释读《图碑》(及附刻诗),并参考有关石刻和典籍文献,考察真仙岩文化构成要素及内涵,复原因文献传承缺失而长期以来未曾揭示且极为丰富的宋代融州文化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