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6,(11)
正说起中国青铜器文化,用"器以藏礼"四字概括最恰当。礼器是我国古代祭祀、宴飨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具。我国青铜礼器铸造始于夏代。1973年,沉睡了4000多年的青铜爵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三期堆积层重见天日,这是我国第一件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青铜礼器,它的破土而出为我们打开了古代青铜礼器铸造研究的大门(图1),让我们看到了夏代青铜礼器的身影,以后陆续出土了酒器爵、角、斝(图2)、盉和食器鼎。青铜礼器在夏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当阳县赵家湖以北的慈化公社电一大队社员在搞平整土地中,发现了一组青铜礼器。立即报告了文化部门,原宣昌地区发文物工作队派员到现场进行了调查。出土青铜礼器共六件。从棺椁腐烂痕迹看,断定这组青铜礼器应是一墓所出。现将六件青铜礼器分述如下:鼎:二件。  相似文献   

3.
不少学者认为青铜礼器在殷墟二期达到了鼎盛时期,自此走向了衰落。本文认为殷墟晚期青铜礼器没有衰落,而是发生了重大变革,青铜礼器向着两个方向继续发展:一个是向着明器方向发展,另一个是沿着实用器方向发展。实用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一是沿着传统的样式继续前行,此风格在铸造技术上没有多大进步,甚至还有衰退趋势;另一种风格是在传统基础上大力创新,此风格的青铜礼器造型奇特,纹饰夸张,使人耳目一新,在铸造技术上有较大提高。明器化和传统样式的青铜礼器多出土于墓葬中,而创新风格的青铜礼器多见于国内外传世铜器以及孝民屯部分陶范所对应的青铜礼器,后者真正代表了殷墟晚期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殷墟晚期青铜礼器向着实用器与明器两个发展方向发展的内在原因应是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殷墟晚期,殷人开始对上帝及鬼神有所怀疑,宗教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人类思想观念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4.
青铜礼器也称为彝器,彝的意思是常,以钟鼎为代表的宗庙常器,也就是青铜礼器^[1]。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数量大,种类丰富,制作精致,是华夏古文化的精华。在商周社会,礼器是贵族奴隶主在祭祀、宴享等重要的仪礼性活动中使用的一种器物。青铜礼器只有贵族才能使用,不同等级的贵族所使用的铜礼器的数量、种类、大小都有严格的区别。所以,铜礼器在奴隶社会是“明...  相似文献   

6.
吴娇 《沧桑》2013,(4):22-23,53
青铜爵是夏商周时期酒器组合的核心,也是重要的酒礼器之一。本文通过对青铜爵来源、器物组合、发展演变的分析,提出青铜爵为饮酒器的可能性较大这一观点。此外,考虑到青铜本身的特殊性,推断青铜爵在诞生之初即为夏商周时期进行礼仪活动的重要礼器。  相似文献   

7.
《文博》2018,(6)
通过对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的3组共10件青铜礼器,从形制、大小、图案、纹饰、铸造、打磨等多方面,进行观察与比较,结合两类器物的时代不同等方面,推测为铸造一般甚至草率的商周之际或西周早期的青铜礼器,很可能是宝鸡当地工匠仿制自铸造上乘的殷墟中晚期的青铜礼器。  相似文献   

8.
青铜礼器是商周时期身份与权利的象征,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反映出当时上层社会的精神崇拜。青铜礼器形制的演变,不仅是生产工艺的变化,一定程度上还受精神文化的影响。本文从商周青铜器的形制变化角度入手,结合商周对"巫"与"神"的不同理解观念,试析巫史文化对青铜礼器形制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洛阳唐城花园西周贵族墓出土的11件青铜礼器进行了金相组织、扫描电镜能谱(SEM-EDS)成分分析、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该批青铜礼器合金类型为锡青铜和铅锡青铜,锡青铜为主体;金相组织除典型的铸造组织外,还发现受热均匀化及退火组织。综合研究表明,这几件青铜容器曾经过加热,应为实用器。  相似文献   

10.
<正>前段时间,一位友人将其收藏的一件青铜爵(图一)拿来分析,因感慨做器者高超的作伪技术,故将分析过程做了详细记录。众所周知,青铜爵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之一,发轫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周时期。作为礼器,青铜爵大多铸造精美,且往往还带有  相似文献   

11.
据古文献及出土文物证明,东周时期以青铜兵器及棘刺纹礼器为代表的吴越青铜技术冠绝一时,其制作技术均已失传。课题组根据现代科学仪器对文物标本进行检测所得信息,逐项破解了吴越青铜复合剑(又称双色剑)、剑首同心圆、细绳纹类礼器制作技术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
青铜器被公认为商周礼制文化的重要承载物,因而通常又被称为"礼器".按照一般的看法,青铜礼器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礼器除容器外还包括乐器和仪仗类器物;狭义的礼器则专指容器①.然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这种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我国的青铜时代延续了一千五百年以上,有些青铜容器并非在所有时段都在礼制中发挥了作用,一概定为"礼器"显然并不符合实际.这篇小文就是以青铜容器中非常重要的鬲为例,谈一点看法,浅陋之处还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3.
以器体四隅为视点中心形成中轴对称的结构布局是商周时期方形青铜礼器的重要装饰方法之一,此类装饰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兽面纹玉琮,商代早期开始用于装饰方形青铜礼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继续存在,西周中期逐渐消失。统治者在设计铸造青铜礼器时刻意模仿被诸多氏族部落所认可的兽面纹玉琮,目的在于藉此笼络其他氏族部落势力,掌控宗教话语权,强化自身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4.
余岗墓地是邓城城址外围的一处重要楚、秦、汉墓地,2004~2005年清理的174座楚墓中16座出土楚式青铜礼器40件,包括17件鼎,1件盆,2件盏,3件簠,8件敦,1件盒,4件尊缶,3件和,1件匜。本文通过对40件青铜礼器的类型学特征比较,界定其相对年代在春秋中期后段至战国中期后段之间,并分析了这批青铜礼器形制和组合、纹饰的演变轨迹,同时构建了各类器物的发展序列,为本区青铜礼器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件汉代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商周时期,“尊彝”是对祭祀所用礼器的总称,并不用来专指某种青铜礼器。到金石学发达的宋代,人们常把一类体型偏大的容酒器叫做尊,约定俗成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6.
胡洪琼 《南方文物》2022,(2):220-225
青铜觚、爵是殷墟时期青铜礼器组合的核心,根据觚、爵套数多寡至少可把青铜礼器墓分为五个等级。铜觚、爵配套使用的原因是其在裸礼上两者要相互搭配使用,才能完成祭祀祖先神灵的祭祀活动。晚商时期,青铜觚爵随葬制度对商文化核心区产生影响并被广泛认同,至西周中期,这一制度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17.
孙明 《中原文物》2023,(5):51-59
青铜礼器复杂的铸造工艺和制作流程,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特殊的材质和烧制工艺,使其具备稀缺资源的多种属性。郑州商城出土的青铜礼器、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种类和数量远多于偃师商城,青铜礼器级别也远高于偃师商城,而且有多处青铜礼器铸造作坊,其主导性和统治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偃师商城的从属性和被统治地位也是显而易见的。郑州商城作为早商时期王朝都城的可能性更大,其在商王朝建立之初就已经建成,且极有可能是商汤所都之亳,偃师商城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军事目的而设立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最初可能是为了镇抚二里头及周边地区的夏遗民,后期增加了许多具有都城性质的设施和功能区。  相似文献   

18.
王霞 《中原文物》2005,(5):57-60
宋明清三朝各有不同规模的仿制三代青铜礼器之举,器物质地有铜、瓷、木、竹、漆等.表面上这种仿制活动只是不同时期决策者的个人爱好,深入研究则可以发现其目的是要借此复建以青铜礼器为代表的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并规范社会行为,是对三代青铜文明的渴求与复兴.  相似文献   

19.
郑州洼刘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洼刘西周贵族墓葬位于郑州市洼刘遗址内,墓内随葬有一批珍贵文物.其中青铜礼器10余件,还有一批车马饰、蚌饰、贝币等.尤其是青铜礼器制作精美,造型奇特,在考古发掘中极少见到,是郑州地区近几年来西周考古的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天马-曲村》报告中的47座青铜礼器墓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陶器、铜戈等的分期,结合原报告以青铜鼎和簋的变化为标准进行的分期,将47座铜礼器墓分为三期6段,年代从西周早期延续至西周晚期。其次通过对诸墓葬要素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归纳总结曲村墓地铜礼器墓的埋葬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