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石雕艺术精品展展厅内,有一件精美的石雕艺术作品—唐代皆公寺造像龛碑。该造像碑通高50.5厘米,石质坚硬,呈黄褐色,造像碑呈半舟形,高浮雕有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五身像(见图1)。造像碑顶浮雕有一半身盘臂化佛,坐于覆莲台上。被两个飞天所承托,飞天对称手持宝珠放置胸前。下面两个飞天手持排箫,一个放置嘴边做吹奏状,一个放置胸前。飞天头戴遮耳帽,臂挂飘带,上身裸露,下身着露脐兜脚  相似文献   

2.
毗卢遮那是吐蕃时期最流行的佛教信仰和造像题材之一,共有四种图像组合方式。其中禅定印毗卢遮那与八大菩萨的组合最为典型,目前可以确认的图像共有6组。排列方式为毗卢遮那居中,八大菩萨分列左右两侧,这也是吐蕃时期相近组合造像的基本排列原则。吐蕃时期,毗卢遮那和八大菩萨作为组合独立出现的文献依据是吐蕃密教经典。通过对相关密教经典与文献的分析可知,敦煌以及西藏东部、青海地区吐蕃时期禅定印毗卢遮那与八大菩萨组合图像应当直接受到了敦煌古藏文写卷P.T.7a、P.T.108等与毗卢遮那崇拜有关的密教经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坐姿作为中国古代人多姿多彩生活的最直接反映,可以说:"明古人坐法"应该是作为考古研究的基础。我们今天研究古代人的坐姿,就是要从中挖掘它富有内涵的礼仪,进而对九州华夏的礼仪之坐姿文化做深度的探究,最终将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风采展现出来。在当下,我们对古人的"坐"的剖释实际上是一个类的概念,即大体可分为:坐,跪,跽,踞和垂足坐等行为方式。下面就以以上几种坐姿,分别加以论述。第一种,坐,《说文解字》:"坐,止也",即表明"坐"是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  相似文献   

4.
延安市收藏的这座铜造像由背光、坐像及基座三部分组成,通高110厘米,宽65厘米(背光宽)。观音坐像高46厘米,头戴五佛化冠,冠两边挂多尖旗状宝缯,宝缯下垂至两肩处,颈戴悬铃的圆形项圈,胸前饰璎珞宝珠,帔帛自肩向两侧下垂至肘部绕臂后下飘至膝。下身着长裙,赤足,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两膝上各卧一相向的盘龙。该像共铸有  相似文献   

5.
张维慎 《文博》2020,(2):53-60+78
某些权威工具书和文博考古类的图书、展览中,常常把席地而坐时的正常坐姿"端坐"(正坐)误为"跽坐"。古人席地而坐,正常情况下的坐姿是两膝著地,臀部压在双脚后跟上,这就是坐,又称跪坐、正坐、端坐、安坐。在坐姿的基础上,把臀部抬起,腰部挺直,使大腿同上身成一条直线,两膝仍然贴在席上,称为"跽",又叫"长跽"。本文认为,"跽坐"就是"危坐",是与"安坐"对应的概念。秦汉时期,"跽坐"使用的场合大致有三:一是某人对另一人表敬时;二是某人应付突发状况时;三是驭手策马时。  相似文献   

6.
1958年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南城县洪门公社长塘村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益庄王朱厚烨元妃王氏墓发掘出土。明代(1368 ̄1644年)。白玉,略有褐斑。扁薄面隆,中厚沿薄,状如一瓣荷花。正中琢观音一尊,结跏跌坐于莲花之上。观音头戴宝冠,直鼻小口,大耳垂下。两侧飘带搭肩,披帛绕臂下飘,双手合于胸前。观音两旁及头顶镂雕火焰纹背光。莲花花蕊为阴刻线斜方格纹,叶面下挖打磨。高5、宽3.5、厚0.7厘米(江西省博物馆藏)。镂雕白玉观音@彭明瀚 @李宇  相似文献   

7.
柳本尊是唐末五代初剑南西川一个著名的宗教人物。安岳石羊场毗卢洞和大足宝顶大佛湾各有一窟雕刻其生平从事宗教活动的十幅行化图。大足宝顶小佛湾还有一通翻刻的《唐柳居士传》碑。笔者根据安岳、大足的柳氏“十炼图”题刻和其传碑,试探唐末五代四川是否存在中国佛教密宗的传承关系,以及柳氏教派的宗教性质。安岳毗卢洞的“柳本尊十炼图”,(图一、二、三)宽14.10米,高5.65米,分上中下及顶壁四层。主像为毗卢佛(柳本尊的法身像?),在岩壁上下层的正中,结跏趺坐在高1.50米的莲台上,坐身高2.90米,莲台由两个半身力士托住。毗卢佛左右的上中层岩壁面各刻五幅图,上三下二,左边的题刻编号为双数,右边为单数,合为“十炼”。顶壁上开有五个直径0.8米的小圆龛,内刻小坐佛像,从西至东,依次是阿弥陀佛、宝  相似文献   

8.
密修本尊是藏传佛教尊奉的最重要的本尊像。密教强调修习本尊,提倡通过身、语、意三密与本尊的相应修习而达到“即身成佛”的极至。密教修行的最高层次是无上瑜伽,无上瑜伽修习所依本尊就是密修本尊。在藏传佛教里,具有代表性的密修本尊有大日如来(图1)、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密集金刚(图2)、欢喜金刚、时轮金刚、  相似文献   

9.
安岳毗卢洞     
毗卢洞位于安岳县城 东南34公里石羊场附近的 毗卢山上。大足到安岳的 公路经过山下。此地峰迴 路曲,谷幽石秀。古石雕 匠师们在此依山取式,摩崖造像465躯,碑刻题记32处。造像集中于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内。 据现存明万历年间碑文和毗卢洞内“十炼”题记,此外造像开创于五代,它是五代  相似文献   

10.
(一)《明通鉴》(中华书局1980年重印本)卷7页388:“今元遗孽巴咱尔、斡尔密等,自恃险远……”按:“巴咱尔、斡尔密”误,将一人点作两人。巴咱尔斡尔密,《明史》作“匝刺尔瓦尔密”,卷124有传。《明通鉴》卷4页288:“巴咱尔斡尔密(旧作把匝刺瓦尔密)嗣位。”此处标点不误,可仿之。(二)《明通鉴》卷9页445:“值[平越]卫民麻哈、苗杨孟等作乱……”  相似文献   

11.
大足石刻博物馆中心展厅陈列着一件毗卢遮那佛头像,原为大足宝顶山大佛湾14号窟内毗卢遮那佛的造像头部,原龛窟呈现的是《华严经》中描述的毗卢遮那佛七处九会的庄严场景,是我国宋代高超雕刻技艺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释迦舍利宝塔禁中应现之图”碑(简称“宝塔图”),嵌于宝顶山石窟小佛湾主尊窟“毗卢庵”背外壁佛龛中(参见《文物》本期《大足宝顶山小佛湾祖师法身经目塔勘查报告》图二)。小佛湾,是宝顶山石窟造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自称“六代祖师传密印”的南宋僧人赵智凤,承持四川晚唐,前、后蜀  相似文献   

13.
安岳毗卢洞石窟调查研究曹丹,赵晗安岳县毗卢洞石窟,在县城东南50公里的石羊场厥山上。有石窟5窟,计造像465躯和摩崖铭刻、碑记32通(件),是四川著名的佛教密宗派造像之一。这五窟造像分别命名为:毗卢洞(即“柳本尊十炼图”)、幽居洞、玉皇洞、千佛洞和梯...  相似文献   

14.
周军 《文史月刊》2007,(3):40-44
在日本侵略军于1937年12月实施南京大屠杀后的血腥恐怖的日子里,离“总统府”不足千米的毗卢寺内,曾经发生过两个年轻人冒死密藏日军屠城血证的感人壮举。当枪弹、刺刀、鲜血和惨叫声组成的《屠城血证》的画面在银幕上出现的时候,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又一次回想起了那段不堪回首、屈辱的往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传统坐姿进行区分,确认垂脚踞坐为中国古代一种特殊坐姿。胡床由东汉灵帝时传入中国,魏晋渐盛,隋唐在民间普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胡床不仅使用地点与床、榻有别,而且取独坐和踞坐为坐姿。1世纪前后胡床传入日本,传入途径可能并非由中国,而是直接通过东胡输入。宋人名胡床为交椅,故推想胡床为交腿折叠椅,初为革面,后改绳面,因而北朝、唐也称绳床,且可能带有靠背。折叠椅早于固定椅子由西方舶来中国,是因为游牧民族尚其便利,并由其传入中国。《补遗》根据胡三省所记元时实物定绳床为固定扶手靠背椅,胡床为折叠马扎,而板制固定椅子后出,仍袭用胡床的旧称——绳床为名。  相似文献   

16.
暮霭沉沉,巴部落所有人都聚集在悬崖上,他们双膝跪地,合掌于胸前,用自己的心去祈祷所有在神水士兵剑下丧生的巴人在另一个世界安息。  相似文献   

17.
白伞盖母具有多种化身,对应不同的文本描述,进而可追溯到不同的宗教修行实践。近年来新材料的陆续发现或公布,不断推动着白伞盖信仰的进一步考察。八思巴在《白伞盖母成就陀罗尼念诵法》(1275)中描述了观想千面千手百千俱胝眼、三面六臂、一面二臂共计三种形象,并归结于观修的[广]、中、略。然而诸化身之间并非简单的省略或增生关系:千面者植根于白伞盖经的简单描述,三面者与一面二臂者则别有渊源,前者部分与无能胜母融通,后者则是伞盖的人格化。11-15世纪跨地区、跨人群的文化交流使得佛教艺术呈现出繁荣景象,神系的重构相当普遍且各具特点。不同源头的神灵被聚合到一个名号之下,便是本文总结出的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18.
白文 《文物世界》2010,(1):22-31
<正>法门寺地宫身处后室的八重宝函的第四、第五宝函中均出现头戴宝冠、持智权印为特征的毗卢遮那佛,说明毗卢遮那佛在八重宝函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图一)。以下就以法门寺地宫八重宝函的第四、第五宝函的毗卢遮那佛为例,就唐代佛教图像系统的问题谈一下初步的想法。试图厘清一直  相似文献   

19.
毗卢寺创建年代、壁画绘制年代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毗卢寺创建年代、壁画绘制年代略考孙启祥毗卢寺位于石家庄市西北郊杜北乡上京村,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封底照片)。有关毗卢寺的文献记载很少,仅《正定县志倦十五"寺院'有"毗卢寺在城西,唐天宝中建"的记述。1979年我们在整修毗卢殿时,在毗卢佛下面长...  相似文献   

20.
匝尕     
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忿怒法相,有单身,双身,2臂、4臂、18臂,34臂膊等不同的变体,在密法修行中,尤其是修本尊法时,修行者要首先把画在匝尕上的本尊的形象观察得一清二楚,毫发不差,例如观修大威德金刚.要把大威德金刚的每一首,每一臂及持物都观察清楚,直到闭目开目如在眼前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