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博物馆现藏的王羲之《上虞帖》,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征集到的。关于此帖的真伪和它与《淳化阁帖》的关系,专业工作者之间颇有不同意见,今试述个人的意见如下。此帖刻于《淳化阁帖》等诸帖中。明詹景凤《东图玄览》、清安仪周《墨缘汇观》续录都曾提到,但原本的流传,多少年来湮没不彰,寂然不为人所知。《上虞帖》为唐摹本,北宋内府旧藏,  相似文献   

2.
启功 《文物》1983,(12)
(一) 原写本和摹拓本问题古代没有摄影技术的时候,遇到法书名回,想留一个副本,只有靠钩摹一法。所谓钩摹,即是用较为透明的薄纸或蜡纸以及绢素等,蒙在原作上面,加以描摹。钩摹的绘画,辨别较难。因为画上笔划,颜色常有许多层,摹本上也一样地层层掩盖。后世又较  相似文献   

3.
陕西麟游县博物馆藏有宋刻唐代功臣赞像及宋人游师雄题诗碑石。兹简介于后。清光绪九年《麟游县志草》卷二《建制志》云:"学宫旧嵌功臣像,为唐贞观初元上命阎立本图于凌烟阁者,御制赞词为褚登善书"。褚登善即遂良字。唐亡后,这一珍品摹本流传宫外。北宋时,秦凤路提点刑狱游师雄得此摹件于蒲城、华州间。元祜五年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6,(3)
正"传移模写"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并称为"六法",既是学习绘画的入门之径,又是作品传播与保存的重要手段。自晋唐以来,很多书画作品的原件流失了,因为"传移模写",留下了珍贵的摹本,使后人得以了解其基本面貌,从而有限度地还原历史真实(如王羲之《兰亭序》),在美术史上功不可没。有论者指出,"美术史发展的长流中,对前代风格的实践或学习,过程中从模仿前辈优秀作品,得到诀窍,  相似文献   

5.
原清代内府收藏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墨本,一向被看作传世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古人曾誉之为“天下法书第一”。乾隆帝把它视为“千古妙迹”,赞叹为“神乎技矣!”故而将此帖与晋代王献之的《中秋帖》和晋代王珣的《伯远帖》同藏于宫中养心殿西暖阁的里间,命名为“三希堂”。意为“希世神物,非寻常什袭可并云”。  相似文献   

6.
《文物》2020,(2)
正梁元帝《职贡图》现存四个摹本,最早为唐阎立本摹本。该本原名《唐阎立本王会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唐摹本"),绢本设色,从右至左,依次先用楷书署国名,再绘使者立像。现存二十四国使者立像,首为"虏国",末为"女蜑国",均不见于传世文献。已有学者考证"虏国"为东魏国~([1]),唯"女蜑国"究竟指何国,仍无定说。传统认为,梁元帝《职贡图》,完整本应有三十五国~([2])。但唐摹本二十四国,传世文献最早见于北宋董逌《广川画跋》,云:"秘阁《王会图》,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位爱好翰墨的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作为初唐统治者,他以帝王之力对王羲之书圣地位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以及他的书法成就和审美思想,对唐初书风起了导向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代书法之所以能达到峰巅极致,与李世民的喜好提倡是密不可分的。现存《晋祠之铭并序》代表了他的书法成就,从中可以窥见其书法审美趣味,揭示初唐崇王风尚与尚“法”成因。唐太宗李世民(599~649),陇西成纪人。他雅好书法,师虞世南,尤喜王羲之的书法,曾收集天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真迹,以充内府。宋朱长文《继书断》卷上列太宗书为妙品。其传世书迹有《晋祠之铭并序》、《温泉铭》、《屏风碑》等。《晋祠之铭并序》是一通石刻碑,碑在山西晋祠博物馆。唐贞观二十年(646)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巡幸晋祠时亲自撰文书写而成,同年上石立碑于唐叔虞祠前,乾隆时移基东侧南向。碑高3.55米,宽1.22米,厚0.26米,碑额“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为太宗飞白书,碑文为行书,28行,行40字至50字不等,碑题、铭序共1203字。碑阴有长孙无忌等七大臣的衔名。因至明朝中叶李世民亲书的唐碑下部已剥蚀漫漶,有的字已不可见,清乾隆三十七年,依照旧拓...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收藏明代沈周《杨花图》卷进行了考证,认为该画卷乃是明人的摹本,作伪者是在删割原画之后以摹本配文的。  相似文献   

9.
镇江焦山之《瘘鹤铭》是我国历史文化遗珍,历来得到书家推崇,但其时代和书者却向存争议,现学术界、书法界一般论定其为梁朝陶弘景所书.本文作者遍集资料,从铭刻的文本、思想内涵、晋代书法风韵以及其与王羲之的关系等多种角度加以探讨,认为“陶弘景书之说”不确,而唐人和部分宋人所持此为东晋王羲之书法遗存的说法却有相当充分的根据.文章持论公允,证据颇丰,是近年来研究《瘘鹤铭》的佳作.发表出来,供有意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古摹怀素《食鱼帖》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2)
近年以来,各地的文物工作者,从废弃物品中,曾陆续找出不少珍贵文物。以书画而论,如上海市发现的北宋《宣和书谱》著录的古摹王羲之书《上虞帖》、浙江省宁波市发现的宋黄庭坚书《刘梦得竹枝词九篇》卷,均已见于刊物上的报道。我于1972年曾在武汉市文物商店乱书画堆中找到过一小幅南宋人仿马远一派的无款山水(近曾展出于故宫博物院"全国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中);最近又  相似文献   

11.
阿英 《文物》1965,(10)
王羲之《兰亭序》是否出于伪托,这个问题提出来已经很久。从清陈庆镛《唐刻禊帖考》(《籀经堂类稿》卷十五)所说"今人多疑右军书禊帖无隶书遗意"一语,就可以想见过  相似文献   

12.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文学和书法上的"双璧",尤以"天下第一行书"之名声闻天下。很少有人知道,这件旷世之作曾经伴随它的主人在浙东的一座大山里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岁月,最后又从这里流入外人之手,从此开始了它扑朔迷离的传承。"天下第一行书"的故事,无疑为"浙东唐诗之路"增添了新的传奇……  相似文献   

13.
<正>在2013年9月19日纽约苏富比举办的"中国传统书画精品"拍卖会上,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书法作品《功甫贴》成为最大的亮点。这幅估价30万美元的作品经过70轮激烈竞价后,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元人民币)被上海收藏家刘益谦拍得。12月21日,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突然向刘益谦发难,称其用5000万买了一幅赝品。上博的三位研究员单国霖、钟银兰、凌利中联合发表声明,力证《功甫贴》钩摹自晚清鲍漱芳(约1763-1807)辑刻的《安素轩石刻》,作伪时间大概在道光四年  相似文献   

14.
说起钟繇,都知道他是三国时期的大书法家。他学书法达到痴迷的境界,白天没事在地上乱画,晚上睡觉时拿被子当纸张,结果,时间一长,连被子都被他画穿了。正因为如此刻苦,才锻炼出他那独步天下的隶书和楷书,以至于后人评价他时,把他和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并赞他的书法成就,"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唐·张怀瓘《书断》语)。其实,他除了以书法名世之外,还是有名的政治家。他平河东、收抚南匈奴,屡建奇功,并多为曹魏建  相似文献   

15.
王素 《文物》2020,(2):33-40
梁元帝萧绎《职贡图》摹本旧存三种:第一种为唐阎立本摹本,名为《王会图》,存虏等二十四国使者着色画像,无题记;第二种为五代南唐顾德谦摹本,名为《梁元帝蕃客入朝图》,存鲁(虏)等三十三国使者白描画像,亦无题记。这两种均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第三种为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前摹本,原名《唐阎立德职贡图》,经金维诺考证,定为梁元帝《职贡图》[1],存滑、波斯、百济、龟兹、倭、狼牙修、邓至、周古柯、呵跋檀、胡蜜丹、白题、末十二国使者着色画像,并题记十三条(倭国残题记后多宕昌国残题记)。  相似文献   

16.
<正>天津博物馆藏书画较为丰富,在全国文博界中也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历代书法藏品是重要的收藏,尤其以明清书法为重点。本文将馆藏历代重要书法藏品做简要概述。晋唐宋元书法馆藏晋唐宋元时期的作品数量较少,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钩填本王羲之草书《寒切帖》(图一)。此作较完整地保存了王羲之的书法风貌。全帖墨色斑斓,笔意神采超逸,书体遒劲妍润,沉着流动。文中"谢司马"应为王羲  相似文献   

17.
《文史月刊》2013,(9):47-47
东晋永和九年忪元353年)三月初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共41人,到会稽山的兰渚,即今浙江绍兴西南水边修楔(在水边祓除不祥,实际上成为一种游乐)。他们在兰亭饮酒赋诗,非常高兴。王羲之酒酣之际,在蚕茧纸上,用鼠须笔挥毫疾书了一篇28行,324个字的《兰亭序》,成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珍品,王羲之书法的杰作。  相似文献   

18.
徐利明 《收藏家》2000,(10):49-54
《兰亭序》,晋王羲之(303—36l,享年59岁)撰文并书。其文叙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5l岁时与谢安、孙绰等友人及子侄们共42人游春,在会稽(今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一事,缘事抒怀。《世说新语&#183;卷五&#183;企羡第十六》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可见他本人对此文颇为得意。而此墨迹,唐以后被奉为王羲之书法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前人怀疑《兰亭集序》者,或以为从文章到书法都是伪造的,或以为此伪作乃出自陈僧智永之手。鉴于东晋南朝历史文化条件,本文则以为这些看法值得商榷。自来皆肯定传世今本《集序》书法水平极高,"章法为古今第一",是"神品",而据唐人书品论,智永书法虽善,乃指其隶书(正书)、草书,其行书水平则稍差,与王羲之相距甚远,这就意味智永绝对无法伪造出这一"神品"来。而且鉴于当时琅琊王氏礼教家风,智永的"末裔"身份也决定他不大可能违反孝道,去伪造远祖文章、墨迹;史载《集序》墨迹的存在在唐代以前几乎是不为人知晓的,因而纵使撇开智永,假定当时另有一造假足以乱真的无名顶级书法高手,在南朝社会风气影响下,为了获取经济或政治利益而伪造王羲之墨迹,则此伪造目的必然决定他选择目标乃是易于出手,为人们熟知、欣羡的王氏墨迹名作,而不会去找一当时毫无名气、很可能无人问津的《集序》去伪造;这些表明,唐代以前没有伪造《集序》的条件,不存在伪造《集序》这一问题,由唐代流传至今的今本《集序》当是真品。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发现了许多珍贵文物,196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唐墓中出土的卜天寿手抄《论语郑氏注》,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文物》第二期《唐写本〈论语郑氏注〉说明》一文,谈到这个手抄本的书法说:"书法虽不算很好,但出自一个十二岁的小学生,也可以看到唐代人书法水平的一个基点。十二岁写的已经能到这样程度,唐代书法艺术所以那么发达,正是由于这方面教养的效果,这又是艺术史上的价值"。从报刊上看了影印的这个抄本的部分书迹,又读了这段话,对我很有启发。义学生卜天寿,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孩子,手抄的《论语郑氏注》能达到这样的书法水平,绝非偶然,而是唐代书法发达的表现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