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谈玉带饰     
袁伟 《收藏家》2003,(6):52-58
玉带是一种饰玉的束腰器。带饰的种类很多,除玉外,尚有金、银、铜等,然而尤以玉带饰最受古人的重视。一条完整的玉带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供给扎玉饰用的革或绸缎制成的带(古称鞓);二是结扎在玉带两端形如圭状的铊尾;三是其它结扎玉饰即带板(古称銙);四是供佩戴时用的带扣。玉带虽系腰间之物,却是古代统治者显示职务高低、身份尊卑的象征,是古代礼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后来玉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合肥市省粮校工地宋墓出土了一批玉器,其中有6件玉带饰,一直收藏在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库房中。本文选取几件典型玉带饰,逐一进行介绍,并结合其他相关出土资料做简要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带銙是古人革带上的饰片,系腰间之物。一条完整的革带应由鞓、銙、铊尾和带扣四部分组成(图一)。唐代革带上的带銙质地有玉、犀、金、银、铜、铁等多种。从文献记载看,虽然唐代三品以上的官员金玉带皆可服,但唐人更重视玉带,因而玉带便成为唐人服带的最高等级。玉带上带板块数的多少和纹饰的不同,代表官阶和身份的差异,因此,玉带銙成为古人显示其职务高低、身份尊卑的象征,拥有这类玉带銙文物的主人,大多为身份较高的贵族或官员,这一点从目前掌握的资料也已得到了证明。1970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了10副玉带銙,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其玉质细腻温润,工艺精美,堪称是古代玉器光辉的典范。这是唐代玉  相似文献   

4.
《唐实录》载:"高祖始定腰带之制。自天子以至诸侯、王、公、卿、相,三品以上许用玉带。"玉带在唐代才正式出现于职官的冠服制度中,成为朝廷礼仪用带,文献中多有关于当时朝廷对玉带使用制度规定及其具体使用的记载。本文将从玉带使用方式、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玉带本身艺术等方面,对唐代玉带的社会地位作以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20,(8)
正中国玉器历史悠久,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玉器是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环等,距今大约9000余年。在这近万年的玉器发展历程中,玉器不仅是实用品和装饰物,而且在宗教、礼仪、政治道德观等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先秦时代,玉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和规范制度,《左传》中曾记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玉器的使用也逐渐走向世俗化,摆脱了礼仪、  相似文献   

6.
玉带板     
<正>中国古人均着长袍束腰带,所以对腰带十分讲究,常在腰带上缀饰数块乃至十几块扁平状玉板,这种镶嵌有玉板的腰带称为玉带(见图1)。玉带上的每块玉板称为玉带板或带饰板。玉带板有两种:一是镶在玉带两端的圆角矩形玉带板,称为双铊尾;二是中间多种形制的玉带板,称为玉銙。玉銙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月形、桃形等,正面常雕琢各种浅浮雕图案,也有些是素面的,背面有穿孔,可以缝缀在腰带之上。有的铸有孔或附环,用以悬挂物件。  相似文献   

7.
玉带漫谈     
玉带已有一千余年的发展史,它是古代高级职官身份的标志之物。作为舆服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皇室、贵族及上层官僚的关注,反映了封建的等级观,因而玉带是一个涉及到官职品级、服装化、玉器制作等方面内容的重要课题。我们依其演变轨迹,探本溯源,既可明了其造型纹饰的变化又可从中窥得历代的职官制度和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8.
从东北亚视野,探索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距今8000—7000年前),中国东北兴隆洼遗址,俄罗斯滨海地区鬼门洞及日本福井桑野遗址出土相类似玉器,包括玦饰、匕形器、弯曲条形器等组合。由香港中文大学通过实验证实鬼门洞的玉玦是通过砂绳切割技术开口,这是一种以砂、绳子和水结合,对玉器加工的技术。同样的技术在兴隆洼和桑野出土的玦饰上被证实。因此,从空间、时间、玉器组合及制作技术,证实在7000年前后,中、俄、日上述三处的遗址可能存在共同玉器文化的因素。最后,讨论了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玦饰的起源和传播关系:一、按现今东亚玦饰整体分布,8000多年前原生玦饰玉文化在辽海一带已经形成。在距今8000—7000年间,玦饰范围已突破辽海地区进入河海平原及山东丘陵一带,是东亚最早玦饰的分布圈。二、早期玦饰的传播,是玉器组合的扩散。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玉制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礼仪用品和工艺美术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历万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笔者从玉器自身的属性分析,系统地总结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玉器研究。同时指出玉器研究应该是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一批精美的玉器在山西省侯马博物馆展出,笔者曾两次前往参观,获益良多。这批玉器有礼仪类的璧、环、璜、圭、璋、琮;佩饰类的耳块、镯、牌饰、端、龙纹佩及串饰、芯料等,而最吸引笔者注意的是一件淡黄色的玉舞人(图一)。玉舞人玉质温润细腻,呈淡黄色,厚片状,轮廓透雕而成,阴线刻出面部五官和衣纹。舞女身着曳地长裙,轻舒长袖,一袖上扬,水袖高举过头,恰如“长袖擅舞”之谓,另一袖横置腰际,垂袖款摆,腰部束带,衬托出舞姿的曼妙,袖褶用凹弧面表现,刀法简洁有力,展现出动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李本明 《南方文物》2002,(1):109-110
最近,我到一个老朋友家中作客,老友热情地将其近来收藏的一批古玩玉器给大家鉴赏,其中有一块螭龙玉带板深深地吸引住我,老朋友也认为该带饰确有相当年份。现征得主人允准,向收藏界朋友作一介绍。带饰为青玉质。形体作长方委角形,正面周边框沿微凸,框内减地浅浮雕螭龙纹(图)。背面光素,只在右上角和左下角分别饰有一对牛鼻孔。螭龙龙首,以侧面形式表现,嘴长前伸,上颌微钭上翘,下颌短促。圆眼。嘴  相似文献   

12.
鱼形饰是中国古代玉器的一个重要门类,但史前鱼形饰出土很少。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日)斯台遗址发现了一件红山文化鱼形饰,然而其材质的观点多样且缺乏科学数据的佐证。借助拉曼光谱和X-荧光光谱等便携式仪器对该件鱼形饰进行了无损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该件器物系萤石材质。由于这是北方地区唯一一件经科学检测的史前萤石质玉器,进一步结合南方地区出土的史前萤石质玉器,对材质、造型、加工工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以礼仪用玉和丧葬用玉为主体的中国古典玉器,在东汉末年基本上结束了,此后的中国玉器逐渐进入以装饰用玉和观赏用玉为主体的新的发展时期。探讨汉代礼仪用玉的渊源及其演变过程,对了解中国古典玉器将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文所论的礼仪用玉,包括古代贵族阶层祭祀、朝聘以及其他各种礼仪活动所用的“礼玉”(或称“祭玉”)、“瑞玉”及仪仗用玉等。 一  相似文献   

14.
二里头遗址墓葬出土玉器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里头文化的玉器制造业并不十分发达,表现在尚未形成规律性的用玉制度。玉器在二里头文化各期之中的使用情况差别很大。二里头一期仅见少量绿松石饰;二期为发展期,玉器数量和种类均有增加;三期的玉器数量和种类都达到高峰,这一现象与三期二里头遗址夏代王都文化繁荣的景象是密不可分的;四期的玉器出现明显衰落的趋势,数量和种类大大减少,体现了夏商政权交替对手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曲石 《文博》2003,(2):62-64
去年底,在对民间收藏品的鉴定中,我们征集到一组玉带(?)。虽然由于对它的出土情况不甚明了,科学研究的价值已失,但无论是其玉带的用(?)规格,还是其工艺的精美程度,都堪称是古代玉器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严钊周 《南方文物》2000,(2):117-117
西汉初年政局渐趋稳定,社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到西汉中期已有所发展。当时汉武帝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罢黜百家而独尊儒学。先秦时期儒家的“君子贵玉”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还提倡孝道等伦理道德,厚葬的习俗大为流行。汉代的皇室贵族等上层阶层的人们生前佩玉,死后也用大量的玉器随葬。这时期的玉器制作因此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汉代用玉不仅数量多,种类也颇多。前朝的礼仪用玉逐渐减少,而开创了新的玉器类型,如玉剑饰、韘形佩、“翘袖折腰”的玉舞人等装饰用玉开始盛行。特别是丧葬用玉显著增多。当时的丧葬用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窍塞、玲玉、握玉及玉面饰等。  相似文献   

17.
院文清 《收藏家》2010,(8):72-76
2.单纯饰品玉器纯饰品玉器有玉牌饰、管、珠、坠、簪、端饰、柄形器、棒形器、叉形器、锥形器等。  相似文献   

18.
论西汉中期玉器风格的变化及其社会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方 《中原文物》2003,(5):55-61
西汉早中期玉器组合最大的区别之一在于装饰用玉器类和数量的消长。西汉早期装饰用玉在整个随葬玉器中占很大的比例,代表了当时玉器风格和工艺水平。西汉中期装饰用玉的数量和种类骤然减少,不但复杂的组玉佩消失,而且玉具剑饰数量也比早期少得多。分析和统计组玉佩和玉具剑饰数目、组合、出土位置及其造型、纹饰,是认识西汉早中期玉器变化的重要参考标准。西汉中期玉器风格的变化,对整个汉代玉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代玉器的风格是在武帝时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1970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南京北郊中央门外张家洼明洪武四年汪兴祖墓中清理出一副镶金托云龙纹玉带①。。这副玉带做工精细,型制特殊、纹饰精美,不仅是中国玉雕工艺的杰出作品,也是迄今所见明代职官最高规格的赐授王带,出土后影响很大(图一)。近几年曾在美国、新加坡等国展出,并著录于《中国玉器全集》、《中国美术全集》、《中国文物精华辞典》等大型图录中。在这副玉带出土27年后,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观察研究,又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关于汪兴祖玉带(一)、汪兴祖玉带的现状及其结构复原江兴祖玉带采用上等和闻玉料制作,玉色…  相似文献   

20.
<正>红山文化弯板状玉臂饰,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极为少见的一种器类,目前经考古发掘出土的仅有一件。因为少见,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所以学术界迄今没有对它进行过专门的研究。然而,这件弯板状玉臂饰蕴藏着有关红山文化晚期后段玉器的大量信息,并涉及红山文化晚期后段玉器的发生发展及其在红山文化之后的演化延续等许多重要问题。本文试作探索。一红山文化弯板状玉臂饰的形制特征及使用方式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