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徽州建筑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其建筑在规划设计、风水理论、美学原理及营造技术方面堪称独具特色,也是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瞩目。徽州地方建筑突出的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理念。明清徽州建筑中的和谐理念与徽州移民带来的中原文化、程朱理学的流传与发展、徽商经济的崛起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1990年11月,在安徽休宁召开的徽州民间建筑艺术研讨会上,与会者有的以论文,有的以录相、幻灯配合的形式发言。他们或从整体文化的角度,哲学、美学的角度,或从民俗学的角度,或从艺术的角度,或从中外建筑艺术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了徽州民间建筑。 会议就徽州民居的保护与利用,新民居的继承传统与体现时代精神,徽州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等三个问题,进行了相当集中的讨论。 大家一致肯定赞赏了徽派民间建筑的美,对徽州民间建筑遭受的破坏感到痛心,对一些新建筑的不理想感到遗憾。  相似文献   

3.
牌坊与徽州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牌坊与民居、祠堂并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作为建筑艺术与人文精神交融的产物,牌坊不但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代表,更直观体现了社会伦理文化.明清时期徽州建造了大量的牌坊,这是经济因素、乡土礼法和宗法制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浮梁县地处江西东北部,与古徽州接壤,建筑艺术具有徽派建筑和赣派建筑融合的特点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体现了中国建筑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和乡土建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代,徽商以其雄厚的财力,建立起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并体现其自身的价值观和美学观的商人文化。徽州商人文化熔铸理学并杂糅宗族文化和通俗文化,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举凡科技、艺术以至饮食、建筑等,无不包罗其中。本文拟结合徽州商人文化的内涵探讨其基本特征,并略评其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徽州古民居(村落)的风水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风水角度,探讨明清时期徽州古民居在村落规划、建筑设计及营造技术方面,利用和借鉴风水理论,在功能、美学和技术上,形成独特的地方性建筑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正>徽州古建筑不同于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宫殿式、园林式的建筑格局,它以清秀典雅、宛如水墨画般的艺术风格演绎民间的居住形态,粉墙、黛瓦、马头墙,四水归堂式的天井布局,精美的砖、木、石三雕,共同构成了徽州古建筑的重要因素。徽州三雕中以传统木雕的数量最多,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相对最高。一、徽州地区传统木雕技艺形成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试论徽州地理环境对徽商和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成林 《人文地理》1993,8(4):57-63
文章从文化生态学角度,论述了徽州地理环境对徽商和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认为:1、徽州人商业活动起源于徽州物产"结构性失调",徽州"地狭人稠"促使"徽民寄命于商";2、徽商经营行业受徽州地理环境影响,以徽州物产余缺为基础;3、徽州群山环抱,陆路交通闭塞,新安江等水路从而成为徽商境内外贸易的主要通道;4、徽商投资产业多在徽州以外地域,明显受徽州物产和市场因素影响;5、徽州民居建筑在选址、用地、材料、结构、造型等方面,与徽州地理环境和谐、协调。  相似文献   

9.
臧丽娜 《民俗研究》2007,(3):107-116
徽州宗祠是徽州礼制建筑类型中反映社会思想意识最突出的代表。明清时期,祠祀建筑兴起大量营造之风,最本原的起因是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当时不但在都  相似文献   

10.
明清徽州民居风格形成之民俗背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丽娜 《民俗研究》2006,(3):105-111
一、徽州民居的平面布局与群体组合反映了徽州的“营宅”民俗(一)“天井民居”模式与徽州的“楼居”民俗作为传统民居的一支,徽州民居的群体组合方式符合中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体系的群体组合特征,通常“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1”而具体来说,徽州民居的平面布局与群体组合方式是以多进院落式为主,主要形制有三合院式、四合院式以及变体式三种,在这几种形制基础上又大多建二层或三层楼,因此,徽州民居是一种以“楼居”模式为核心的组合方式。从现存的明清民居实例可以结论,典…  相似文献   

11.
<正>竹刻(徽州竹雕)是形成并流布于古徽州境内的竹雕艺术,明清时期,古徽州已成为著名的竹木砖石雕刻艺术之乡。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流芳、程嘉燧、吴元满、李希乔、方洁、程文在等。竹刻分竹面雕和竹根雕两类,作品内容取材广泛,如名家书画、山水名  相似文献   

12.
黄山八面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元年,历时18年建成。该建筑占地0.29公顷,平面呈长方“回”字形布局,主轴线上分布有花厅(花园)、门厅、大厅和堂楼四座厅堂,两条副轴线上为南、北跨院分四座厢厅,共八座厅堂。功能上融家祠、厅堂和家居建筑为一体,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黄山八面厅以其精湛绝伦的石雕、砖雕和木雕艺术著称,整个立面装饰具有徽州门头的装饰风格,其木雕为东阳木雕艺术发展至顶峰时期的典范之作,堪称雕刻艺术博物馆,是一朵雕刻艺术的奇葩。  相似文献   

13.
徽州传统聚落是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载体,从文化景观的视角对徽州传统聚落进行文化空间结构认知研究,发现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徽州传统聚落文化空间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徽商为徽州传统聚的落形成、发展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极具特色的风水术的应用展示了徽州传统聚落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物质建筑与精神文化的巧妙融合。  相似文献   

14.
徽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建筑石刻使用历史,以安徽省休宁县中国状元博物馆馆藏柱础石狮图像为例,从美术造型的视知觉角度对徽州建筑石刻中的狮子图像进行分析,分别从艺术形象的建构和重构、形状与简化、艺术形象的制约、平衡和“力”的作用等造型形式视角,探究徽州建筑石刻图像的艺术形象构建。  相似文献   

15.
徽州老祠堂     
潘小平 《江淮文史》2005,(1):162-169
如果你前往徽州,那么你会发现,在徽州的各个村落之中,耸立高出普通民居的最雄伟高大的建筑,就是祠堂。祠堂是全宗族或是宗族的某一部分成员共同拥有的建筑,它同时又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因此和一般的民居相比较,要高大气派得多。  相似文献   

16.
徽州戏剧演出活动源远流长,东晋时期就有“宴会辄令倡伎作新安人歌舞离别之辞”的记载。徽州古戏台是戏曲文化的延伸,与徽州的建筑、徽商、宗族等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徽州的商人发达后,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方面读书登第,努力入“仕”,一方面以戏剧等各种文化活动为载体,结交四方文入雅客,追求士大夫阶层的高雅品位。而在许多徽商看来,  相似文献   

17.
李晔  张震燕 《旅游》2004,(4):12-13
徽州地处安徽东南,是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张震燕,《英雄》、《十面埋伏》等大片的制片主任。因工作的需要,他去过很多地方,是干活也是旅行,“每一次出去就想弄点东西,这已经成了一种乐。”能把数次下徽州和他联系在一起的不是电影,而是一种心情,一种去淘旧货的心情。猴年初二,张老师驱车南下,10个小时就从北京“杀”到苏州,辗转上海、杭州,再次造访徽州。此行的目的除了陪在美国读建筑的儿子看中国有特色的建筑外,更重要的任务当然是收东西。  相似文献   

18.
徽商是徽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学术界对徽州商业生活习俗问题关注不多。本文从民间歌谣的视角,对徽州的商业生活习俗进行了整体研究和审思,认为徽州民谣反映了徽商白手起家积极求富的习俗心态,反映了徽商族人相扶、诚信勤俭和以义为利的优良习俗,反映了徽商早婚习俗、爱情生活和徽商妇从一而终的风俗观念,还反映了徽商妇受理学思想影响的民俗特征。并从民间音乐艺术的角度,对相关民谣进行了一些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9.
徽州古道是古徽州地域及其周边地区近代以前、采用传统技术修建的道路,这些道路遗迹反映了当时的人们迁徙路线和相互交往状态。徽州吉道是徽州移民、徽州人对外开拓和徽州文化形成与扩散的道路,特别是徽商经商路线的见证,可以说徽州古道的形成历程是徽州社会发展的缩影,具有移民文化与商道文化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20.
张艳红 《江淮文史》2023,(1):131-145
<正>徽州古城墙是中国东南第一大河钱塘江流域唯一现存的古城墙,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两处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徽州古城墙府县双城相连的空间格局,是中国建城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子城与罗城双层相套的形制,在中国明清城墙中为极其罕见的案例,具有唯一性。徽州古城墙是冷兵器时代,城墙与城市在选址、构筑等方面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