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7,(3)
<正>由广东省博物馆主办的《荟雅南州—明代广东文人的艺术与生活》展历时数月,于近日落下帷幕。关于明代广东文人的艺术情趣和生活习俗,《收藏家》杂志2016年第11期曾有专文介绍和梳理,本文拾遗补缺,从此次大展展出的近百余件文物和艺术珍品中,挑选部分精品作一赏析,与读者共飨。1.陈献章著《白沙子》八卷(图1)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明代理学家。广东新会人,居白  相似文献   

2.
金萍 《东南文化》2012,(1):123-126
明代文人雅士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雅集、园林、玩古等,这些场面被真实地记录于明代绘画之中。明代"雅集"题材绘画的风格样式逐渐规范化和肖像化;园林山水画更具写实性;庋藏珍玩的题材使得画作品味更具高古之风。这表明在明代商品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生活风尚逐渐趋于艺术化,这也体现出明代文人士大夫独特的生活和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晚期城市园林的大量建造推动了明代绘画中以园林为表现题材的作品日益增加,成为明代绘画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明代园林画并不是简单的“清风朗月”、“小桥流水”的园林山水景观的再现,而是文人画家市隐心态的流露。  相似文献   

4.
隐逸文化自古以来为文人提供了精神自由的可能。吴中文人之隐逸传统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明以前,吴中文人已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貌,出现了家族隐逸的趋势,文人或以学隐,或以艺隐,并兼重孝道。明代的吴中文人隐逸,或为避祸,或为自娱。虽避隐一地,仍积极参与家乡活动,影响地方士气。同时,吴中文人亦以不同艺术形式表现个人隐逸生涯。或借助隐逸图绘,以画作表现隐逸生活与隐士高节。或誊抄前代隐逸文学作品,以表现隐逸之好。  相似文献   

5.
<正>旅行和沟通使得世界的内部联系愈发紧密,我们考察艺术理念和风格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转化也随之变得息息相关。日本文人创作的南画艺术正是对中国文人艺术传统的借鉴与继承。"南画"一词源自中国文人业余创作的艺术形式,区别于以职业画家为代表的北宗画派。这种分类来自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公元一五五五~一六三六年)的"南北宗论",但事实上,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并不存在"南宗"与"北宗"的严格区分。尽管中国文人画的出现比日  相似文献   

6.
白芳 《收藏家》2005,(10):3-9
由广东省文化厅与湖北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省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承办的“郑和时代的瑰宝——明梁庄王墓文物展”于2005年9月28日-2006年1月1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这批名贵文物在国内外是首次公开展示。明梁庄王墓位于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二组龙山坡上,西北距钟祥市区约25公里,距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32.5公里,是荆门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工作者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金银、玉石、陶瓷等珍贵文物5300件,是全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出土文物最多、最精美的一次空前大发现。其中金  相似文献   

7.
正叶:中国竹刻是从何时开始的?主要流派与类型?张:使用竹刻工艺制作的生活用具,在秦汉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就出现了,说明竹刻在中国源远流长。直至明代中叶起,由于文人的参与,直接提升了竹刻工艺,从工艺层面升格为艺术层面,逐渐形成了以文人主导、被世人称道的"文人竹刻"。中国的竹刻艺术大致可分为两个流派,一派"嘉定派",是以朱氏三代为鼻祖的;另一派则为"金陵派"。  相似文献   

8.
肖荣华 《文史天地》2007,(11):37-39
本文列举了朱元璋滥杀文人之种种例子,读之令人毛骨悚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贫苦出身的农家子弟。他从小当过放牛娃,做过贼,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后来参加红巾军造反起家当了皇帝。虽说在寺里当和尚时,从佛经中生吞活剥认了几个字,到底根基差,许多字认识模糊不清,当上皇帝后护短的自卑心理强,凭着权力胡乱杀了无数文人,造成了震惊明初的"文字狱"。  相似文献   

9.
白芳 《收藏家》2008,(6):3-8
2008年4月30日-7月30日由广东省文化厅与湖北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省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承办的“剑舞楚天——湖北九连墩战国墓文物展”将在广东省博物馆隆重展出,本次展览是粤鄂两省在文物展览方面的第三次友好合作,它将有力地推动泛珠三角文化领域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台北故宫博物院自壬寅虎年十月至癸卯兔年三月推出“写尽繁华—晚明文化人王世贞与他的志业”特展,以文人视野全面呈现16世纪晚期的社会、经济、文化与艺术,十分叫座,随着限展文物的更换,看展的人们络绎于途。本文特别挑选两件展品—绳络纹玉壶与荷叶犀角杯,从仿古的角度,说明晚明人如何理解古代文化,进而创造出属于当代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正5月18日至8月25日,"大海道—‘南海一号’沉船与南宋海贸"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共同主办。展出400余件"南海一号"沉船文物及馆藏相关南宋时期文物,这批文物涵盖了从1987年第一批调查发现搜集的代表性器物到2019年最新发现的成果。展品类别涵盖了陶瓷器、  相似文献   

12.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所以保存下来的古迹文物众多,而太原是山西的首府,就文物和古迹而言,在全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目前的研究和开发力度还不够,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想对这些文物作进一步的介绍,挖掘它的艺术和文物价值。通过发掘其内涵,让人们更加热爱这块土地,为方兴未艾的山西旅游热增加人文内涵。明代太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尤其建筑艺术更显得多姿多彩。明代太原保留至今的主要建筑有:纯阳宫、晋祠、双塔寺、崇善寺等。纯阳宫位于太原市五一广场的西北角,…  相似文献   

13.
提起明代,人们称之为时代不今不古,研究的资料不多不少,即使说到明清大内档案,也只是增添了一些宫廷生活的资料而已.对于明代的文物,大都耳熟能详,大自万里长城、南京的明故宫遗址、北京始建于明代的明清故宫、南京的明孝陵、北京的十三陵以及分布在全国很多地区的藩王陵墓等.小到明式家具、明代官窑瓷器、明代的书画等.这些林林总总,说到底都是反映明代统治阶级和士大夫文人的生活及其情趣,带有官气,可归于“文”“雅”一途.至于俗和野的方面,即真正反映底层民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实物则多付阙如.虽然在山西、江西、安徽等地至今仍保留一些明代房屋和村落格局.然仔细揣度,其所有者非商即富,仍有“上层”生活之谦.在  相似文献   

14.
河北宣化文物保管所藏明代墓志初析刘海文李敬斋近十几年来,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保管所通过文物普查、日常征集等工作,收集了大量墓志。这些墓志多数保存较好,有着重要的研究和艺术价值。现将其中四合(方)明代墓志简述如下:一、解士郁墓志1984年征集于宣钢水泥厂...  相似文献   

15.
刘恒武 《文博》2008,(4):72-80
入明以后.宁波成为中日勘合朝贡使船的唯一登陆口岸.因于地利之便,宁波文人群体与日本遣明使团往来密切,双方之间诗文书画的酬和答对,构成了明代中国与日本文化交流的一道景观.本文试图以日藏15-16世纪有关代表性书画作品为焦点,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充分解读文物本身包含的历史信息,以此探察明代宁波文人群体与旅华日本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历史实像.  相似文献   

16.
艾晶 《东方收藏》2022,(12):16-18
增城区博物馆收藏有一批精美的明代彩绘人物陶俑,这些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彩绘陶俑不仅反映出明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也展现出了一幅明代社会生活的画卷。文章从陶俑的起源着手,结合增城区博物馆馆藏陶俑,探讨明代彩陶人物俑的艺术特征。从明代前期的历史发展来看,当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高潮,形成了较强的表现力和时代特征,并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人丘潜在《南海县儒学记》里说:“南海在前代固若遐外,然今日则内地也……而中州之人亦孰敢藐然以遐外视之哉。”南海县如此,广州府属珠江三角洲其他各县亦莫不皆然。明代,广州府的教育事业远超前代,与此相适应的文人蔚起亦远超前代。成为文人蔚起的重要转折时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扇面是中国传统的文人艺术的重要形制,尤其兴盛于明清之际。扇面作为传统文人艺术载体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交往,这其中有文人之间的"以文会友",也有职业画家与文人之间的社交性艺术。本文将以山西省介休市博物馆收藏的《名家绘箑联珠》书画册页出发,梳理其中的内容,并探讨其中所反映的明末至清中期文人社会的社会交往与自我价值的强调。  相似文献   

19.
有明一代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一个朝代,伴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市民阶层逐渐走上历史的舞台,瓦解了传统"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并对传统的禁欲主义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明代的文人们所关注的已然不再是家国天下,而是个体感性生命存在的点点滴滴。他们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放纵个体感性自然的欲望,彰显个体感性生命存在的价值,这在其时的小说中表现得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17,(2)
<正>"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成化瓷器对比展"(简称"传世和出土明代成化御窑瓷器对比展")、"明清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陶瓷考古新成果展"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和斋宫展出数月,吸引了众多陶瓷爱好者,此展将持续到2月底。20世纪70年代,位于今景德镇市珠山(图1)的明代御窑遗址已零星出土过一些明代御窑瓷器残片。80年代以来,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对明代御窑遗址进行过多次局部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图2),出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