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富良  安亚伟  尚巧云  胡小宝  胡瑞  高向楠  高虎 《文物》2011,(5):4-11,1,97,98
2001年9月,在洛阳市体育场路东侧发现了3座东周时期的墓葬,其中2座为"中"字形墓,1座为"亚"字形墓。2002年1~4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编号为C1M10122和C1M10123的两座墓进行了发掘。C1M10122为带4个墓道的"亚"字形墓,是目前发现的两周时期唯一的此种形制的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此墓可能是周平王的墓葬。C1M10123为带2个墓道的"中"字形墓,此种形制的墓葬在洛阳为首次发现,根据晋侯墓地的情况可以推断,它与另一座"中"字形墓可能是周平王夫人的墓葬。  相似文献   

2.
1979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发掘禹县吴湾龙山文化遗址时,在T2内清理了三座西周晚期墓葬(编号为M1、M2、M3),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概况三座墓葬的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且东西并列,错落有序,间距为3—5米。三座墓葬中,M1保存较好。其墓口位于地表下0.26米,墓室长3.40、宽1.66,残深1.90米,方向为南偏西11°,墓内尚存有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11月,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山东博物馆考古队对重庆万州区瓦子坪遗址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墓葬11座,除铜钱外出土各类器物268件(套)。11座墓葬中有西汉墓1座、东汉墓7座、六朝墓3座,现选取典型墓葬M11、M7和M2进行详细介绍。M11为西汉土坑墓,形制简单,出土器物以仿铜陶礼器组合为主;M7为典型的东汉晚期墓,出土陶器种类丰富;M2为六朝墓,出土器物主要是青瓷器。这些墓葬的发现与初步研究,为峡江地区汉至六朝时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1990年山西侯马战国、西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7月、11月,我站在配合侯马市区的基建工程中,先后在侯马市内燃机配件厂和冶金部地质勘测队侯马515分队发掘战国墓2座、西汉墓2座、唐墓1座和金墓2座。墓葬编号:侯马市内燃机配件厂战国墓为90 H4 M1,侯马515分队战国墓为90HOM3,汉墓为90HOM2、90HOM4,以下分别简称M1、M3、M2、M4。现将这4座墓葬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襄樊市长虹南路墓地发掘的13座墓葬,其中东汉墓2座、隋墓2座、唐墓9座。均为砖室墓,随葬器物有陶、硬陶、瓷、铜、铁、铅锡、金、银器等。它们的发掘丰富了本地区汉唐时期墓葬资料,尤其是M16画像石门的结构填补了东汉墓葬发掘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茗山前共计发掘的4座墓(M1~4),M1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M2为凸字形单砖室券顶墓,M3、4为长方形单砖室券顶墓,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晚期的盗扰及破坏,其中M3、4未发现任何随葬器物。尽管这几座墓葬均未见明确的纪年材料,但由于M1、2出土的9件随葬器物以实用器为主,时代特征明显,作者通过参照长江下游地区两汉、吴、西晋墓葬分期研究的成果,并通过器物类型的比较,得出了上述四座墓葬的基本年代判断,笔者认为是基本可靠的,为同时期的墓葬研究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龙游县博物馆对龙游县寺底袁墓地进行勘探和发掘,发现宋墓2座。这2座墓葬均为砖室墓,大致坐北朝南。M56有地表茔园和地下墓室,随葬堆塑罐等器物。M59为单室,随葬铜镜、铜钱等器物。2座墓葬的年代均为南宋时期。  相似文献   

8.
一、徐州子房山三座西汉早期墓出土玉器1.墓葬的发现与墓主身份1976年,在江苏省徐州市子房山发现二座汉墓,分别编号为 M1和 M2。1977年又在同地发现一座汉墓,编号为 M3。三座墓都是在子房山西麓的石灰岩上凿成。三墓中除 M2墓主为中年男性外,另两座墓因尸骨已腐而无法辨别性别。经考,三座墓的埋葬年代均在西汉早期,具体时间可定在汉武帝之前的吕后至文景时期(公元前182年至前140年间),墓主均为一家族成员,其身份应是当地楚王国中的官僚士大夫阶层。三座墓中的 M2时代稍晚于 M1和 M3,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金沙巷战国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6月,成都市金牛区城乡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光荣小区金沙巷南侧建设住宅楼时发现一批战国兵器,我队立即派员前往,发现这些兵器出自一座土坑墓。经勘查,在该楼基础内共发现战国土坑墓4座,其中一座破坏殆尽,另外三座大小形制相近(编号:93CGM1~M3)。M1北偏西5°,M2、M3正南北方向。4座墓葬从东到西最远的间距5.9米,最近的间距不到2米,均为狭长形土坑墓,开口被破坏,现距地表约3米,打破黄土层,构筑在沙砾石层上。三座墓均以木板为葬具,M1、M2随葬器物以铜器为主,有少量陶器,M3及另一座被毁墓葬只随葬数件陶器。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4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吉县博物馆联合对安吉县天子湖工业园区的一处汉代土墩遗存(编号D14)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D14为椭圆形土墩,现存封土南北长33米、东西宽25米,经发掘清理汉代土坑墓葬6座(M1、M3~M7)、六朝窑炉2座(Y1、Y2)、明代墓葬1座(M2)。六朝窑炉为马蹄形窑,产品为青砖;明墓为长方形双室墓,出土青花瓷碗2件。汉代墓葬皆为竖穴土圹墓,年代为西汉早、中期。6座汉墓可分成三排、四组。面积最大的甲字型墓葬M7位于  相似文献   

11.
四川大邑五龙战国巴蜀墓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五龙公社机砖厂位于大邑县城东南2公里。这里是一处高出周围农田1—2米的平坦台地,台地西南为汉代以前的古河道,台地上曾发现历代墓葬。1982年4月、8月和1983年1月,我们配合砖厂取土先后在这里清理了五座土坑墓(图一),除M5为西汉残墓外,M1—M4均为典型的战国巴蜀墓葬,葬制、葬具及出土器物都颇具特色。现将四座巴蜀墓葬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郭家细湾墓地位于鄂州市司徒村,西北距六朝武昌城遗址约1500米,北距长江约1000米,在洋澜湖东岸的低矮丘陵上(图一)。2002年10~11月,为配合公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鄂州市博物馆联合在此进行勘探、发掘,共清理10座六朝墓及2座唐墓。现将六朝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均为砖室墓,其中多室墓1座(M3)、双室墓1座(M8)、单室墓8座。单室墓依其平面形制,又可分为“凸”字形墓(M1、M2、M5)、“刀”字形墓(M7、M10、M12)和长方形墓(M9、M11)三种。举例说明如下:M5单室“凸”字形墓。墓向175°,分为甬道与墓室两部分(图二)。…  相似文献   

13.
浙江奉化南岙石菊花地墓群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8座(其中M11无法确定墓坑和葬式,从出土器物组推测为唐代土坑墓;M7为近现代墓),简报主要内容为两汉时期的14座墓葬,六朝时期的2座墓葬。两汉时期墓葬包括土坑墓6座、砖室墓8座。其中土坑墓多数被破坏,个别墓坑中留有二层台,随葬器物有陶器和釉陶器,器物基本组合为鼎、盒、壶、罍、罐、瓿等。砖室墓亦多遭盗扰破坏,平面形制主要为凸字形,随葬器物有陶器、釉陶器、青釉瓷器。六朝墓葬共2座,均为凸字形,随葬器物均为青瓷器。作者在结语中从发掘的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入手,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分期,分别是西汉晚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西晋时期共计三期。《简报》的发表,无疑大大丰富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资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葬俗、随葬器物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1984年6月,上海普陀区工业分公司工程队在陕西北路挖下水道时发现两座清代墓葬。上海博物馆考古部派员前往作了清理。墓葬距地表0.5米。结构简单,只在棺外用糯米浆三合土封闭。其中一座为夫妇合葬墓,编号为陕M1—1(女)、陕M1—2(男)。另一座墓为单棺,编号为陕M2。两座墓棺外均髹黑漆,棺前宽后窄,棺盖凸起呈弧形。陕M1—2棺内后和钉有铜镜一面,陕M1—1、陕M2棺内后和各钉圆形铜皮一块。两墓尸体均已腐朽。陕M2未见随葬品,陕M1随葬有金银饰件和玉器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1年秋,山西省襄垣县煤运公司在襄垣县城西南基建过程中发现多座隋唐时期墓葬。县文博馆闻讯后,派工作人员进入工地。经抢救性发掘,清理了一批隋唐墓葬,其中有隋唐时期浩氏家族墓3座。另外从已破坏的墓葬出土物中,收缴浩氏家族墓志2方。隋代浩墓已另文发表[1],现将唐代浩氏家族墓葬清理情况报告如下。一墓葬形制浩氏家族墓葬位于襄垣县城西南新建西街,该地区从2000年以来陆续发现了不少唐代墓葬,如唐代李石夫妇合葬墓等[2]。发掘的唐代浩氏家族墓的编号为2001M32和2001M51,均为单室砖墓。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人分别为浩宽和浩顷(墓葬位…  相似文献   

16.
浙江奉化南岙石菊花地墓群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8座(其中M11无法确定墓坑和葬式,从出土器物组推测为唐代土坑墓;M7为近现代墓),简报主要内容为两汉时期的14座墓葬,六朝时期的2座墓葬。两汉时期墓葬包括土坑墓6座、砖室墓8座。其中土坑墓多数被破坏,个别墓坑中留有二层台,随葬器物有陶器和釉陶器,器物基本组合为鼎、盒、壶、罍、罐、瓿等。砖室墓亦多遭盗扰破坏,平面形制主要为凸字形,随葬器物有陶器、釉陶器、青釉瓷器。六朝墓葬共2座,均为凸字形,随葬器物均为青瓷器。作者在结语中从发掘的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入手,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分期,分别是西汉晚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西晋时期共计三期。《简报》的发表,无疑大大丰富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资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葬俗、随葬器物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1983年春,我们在配合洛阳东花坛立体交叉桥建设工程中,清理了明代墓葬三座(编号为M11、M12、M13)。墓葬北邻焦枝铁路,三墓呈“品”,字形排列,均为座北朝南。墓葬结构基本相同,由墓道、封门砖、门洞、石门、甬道、墓室、棺床等部分组成。现简介如下。一墓葬形制结构墓道形制各异。M11为长方形竖井式,长度不明,底宽1.14、深6,6米。M12墓  相似文献   

18.
河北抚宁邴各庄东汉墓地发现、发掘墓葬6座,分布集中,另有石砌遗存和砖砌遗迹。该墓地为一处经规划的家族墓地,M1位置在最北侧,其他墓葬以M1为核心进行布局和墓位的安排。石砌遗存面积较大,但仅围绕M1,其他墓葬基本都在其外,加之砌建的石材规格较小,该遗存为M1墓垣的可能性较大。墓垣外的2处砖砌遗迹应为墓外用于祭祀的祭台,南侧祭台可能为M1及其南侧的相关墓葬共同使用,西侧祭台则主要为M2所用,也可能服务于M1。M1规模大,形制复杂,墓葬的建造与多人葬的需求及墓外设施的砌建有着密切关系,而陪葬品及墓外、墓内祭祀的设置等均反映出汉代丧葬文化的不断推广、普及和趋于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浙江宁波市蜈蚣岭吴晋纪年墓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在浙江宁波市鄞州区蜈蚣岭发现两座纪年墓葬。皆为凸字形单砖室券顶墓,均发现较多纪年文字砖。东吴墓 M1保存基本完整,随葬品包括青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铜钱等。西晋墓 M16被盗,仅出土部分青瓷器。这两座墓葬,为研究当地这一时期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和分期断代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0.
陕西神木大保当东汉画像石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8年,在陕西省神木县大保当镇发现了26座东汉墓葬和一座汉代城址,其中14座墓出土了精美的画像石。2008年秋,在大保当镇又发掘了3座汉墓,其中2座墓(M1、M3)出土了画像石。画像石均为浅浮雕,局部涂有黑色和红色,内容主要有车马出行、神仙羽人、祥禽瑞兽等。这3座墓的时代应为东汉早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