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人文地理》2013,(5):15-15
在西藏的唐卡画家圈中,有一位被视为“另类”和“疯子”的艺术家——边巴。在他的唐卡作品中,你会发现,怫祖菩萨被代之以藏族少女形象,佛教法器变成了横笛、吉他,曼荼罗坛城上飞出神八火箭,地球上也会有佛的慧眼在注视着天下众生。  相似文献   

2.
石宝琇 《中华遗产》2007,(6):118-133
在藏区,热贡艺术是活着的艺术,它和藏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热贡,几乎人人都能绘画雕塑,家家都以艺术为业。村中的任何一座寺院子,都有艺术品陈列;任何一座寺院,都荟萃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在殿堂和民居的内外,精美的砖木雕刻装饰,色彩鲜丽的壁画和唐卡,形象逼真的佛、神、塑像,都足以吸引人驻足细赏。然而,我们对这群钻研佛教艺术的人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3.
卢颖 《中国西藏》2007,(1):58-65
西藏曼唐画派画师次旦朗杰的唐卡.画风严谨、工笔细腻、用料考究。他吸取佛教绘画艺术之精华.苦心磨炼、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采用天然颜料.在线条勾勒、结构比例、色彩调配、人物造型等方面将南亚的绘画艺术和唐卡艺术相融.使古老的唐卡艺术绽放出新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文萱 《收藏家》2011,(6):82-82
“莲生妙相——青海唐卡艺术精品展”于5月10日至7月11日在北京恭王府展出,向参观者展现青海热贡唐卡独特的藏文化艺术风格。本次展览集聚了45位唐卡艺术大师的112幅作品,包括手绘唐卡(红唐、黑唐、金唐、彩唐)、堆绣唐卡、刺绣唐卡、掐丝唐卡、剪纸唐卡、珍珠唐卡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品构图精炼,造型生动,线条细腻,色彩丰富,风格华丽。除作品展示外,  相似文献   

5.
密宗的信息象征符号 唐卡是西藏地区一种丝绸或麻布、毛等织品上的绘画,“唐卡”是藏语的音译,意为“卷轴画”,佛教密宗在制作每一幅佛像之前,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相似文献   

6.
陈卫国 《收藏家》2009,(2):85-91
近年来,随着佛教艺术品在世界范围内收藏品市场的走俏,作为藏传佛教特有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唐卡艺术亦逐步走出神秘的宗教环境,进入世俗的殿堂,成为收藏界的新宠。但由于宗教的神秘性以及藏传佛教教理的博大精深,使得唐卡艺术在向世俗化发展的历程中还带给了许多爱好者以困惑与不解。例如:如何对唐卡进行恰当的命名;如何准确的区分经常被绘制在唐卡上的佛教诸神及其眷属。  相似文献   

7.
画家自述:热爱绘画的自由职业者。无拘无束是草原人的天性,行走世界、体验世界的广阔博大。行走间,如诗人且走且吟,边走边画。1988年,在内蒙古兴安盟察尔森镇教美术课。1991年,在北京琉璃厂卖画。1993年,受聘中国书店画师。1997年,加入内蒙古农牧民书画研究会。1998年,赴泰国参加佛教文化艺术展。2000年,在内蒙古草原坚持写生。2004年,受聘北京龙泉寺大元圣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画佛教唐卡绘画作品。2005年10月,受聘于香港支莲慈善事业文化传播公司从事佛教题材绘画。2006年,深入内蒙古草原从事草原民间风情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8.
正喜饶嘉措大师于1884年阴历四月初八诞生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帏藏族乡贺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乳名多杰。多杰的父亲名叫拉浪杰,母亲名叫拉浪吉,多杰还有一个年长他五岁的姐姐,叫李毛先。多杰两岁时父亲病故,3岁时母亲带着姐姐和他返回母亲的娘家,5岁时母亲把年幼的他送到古雷寺一位叫洛赛的老僧人处。洛赛老僧人是多杰母亲的伯父,他见这小外孙多杰眉清目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认为四川噶玛博秀雪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根秋扎西是个康巴富商,却不知道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藏族雕塑绘画艺术家和藏族文化开发领头人。  相似文献   

10.
提起那些曾经辉煌的艺术大师,我们很快就会想到吴昌硕、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等名字,然而还有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师级艺术家我们却很陌生,他就是在中国鲜为人知而在欧洲无人不晓的中国雕塑大师张充仁(1907—1998)。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我国历史上中外交通的大门,是佛教艺术最早流入我国的地区。到了唐代佛教及佛教艺术都得到很大发展,无论在雕塑或绘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5月,一幅来自西藏的唐卡作品《度母》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度母》既有着传统唐卡色调和谐大方、宗教人物庄严典雅的特点,叉巧妙结合运用其它绘画技艺,使得整体画面的凝重中不失轻盈优美,色彩布局瑰丽大方,一位美丽善睐、温柔宁静,仿佛随时将会开口说话的度母形象跃然唐卡画面之上。创作这幅唐卡的作者便是本文主人公,中国当代杰出藏文书法家、西藏多派唐卡创始人、国家级唐卡艺术家年叙多吉顿珠。  相似文献   

13.
佛教图像中的维摩诘是中国古代佛教信徒和艺术家们根据大乘佛教经典《维摩诘经》而创造出的形象,其造像、绘画等作品广泛见于公元5~18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石窟寺、造像碑和传世绘画作品中,他的产生、形成和演变过程生动再现了外来佛教艺术的中国化历程。  相似文献   

14.
邹海鹰  王磊义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1):100-102,图版六
唐卡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绘画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宗教色彩,留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种原以藏族画工为主体的绘画艺术,在明代之后伴随着藏传佛教传入,随着寺院的建立和兴起,为蒙古族接受和学习,同时也更加丰富了唐卡艺术的内涵。蒙古语称唐卡为“布斯吉如格”。当时蒙古族画工或僧人也为寺院绘制壁画、唐卡,但这些绘画由于没有题记和不署作者之名,所以很难区分是哪个民族所绘。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各殿堂现存唐卡466幅。时代多为清代,也有部分为民国时期所绘。这些唐卡有西藏高僧赠送本召活佛的精美之作,有青海…  相似文献   

15.
堆绣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寺院化艺术,从广义上讲,堆绣流于唐卡的一种,唐卡从外观形式上讲大概有卷轴(绘画)唐卡,刺绣唐卡,提花唐卡,贴花唐卡(又称剪堆,即堆绣)和宝石唐卡等几种。  相似文献   

16.
佛教雕塑艺术中弥勒佛形象的演变张平一中国佛教艺术是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兴起的。东汉明帝时佛教绘画、雕塑、寺庙建筑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国的佛像雕塑、壁画和佛寺建筑三大艺术开始。佛教是十分重视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扩大自己的教义和思想的。佛教艺术...  相似文献   

17.
任熊(1820—1858年)是我国近代画坛的一位重要画家。虽然他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七年,从事创作的年月更短,但却在人物、花鸟、山水以及木刻画稿等方面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作品,在题材内容和技法风格上都有所创造,突破了当时绘画界保守的倾向和纤  相似文献   

18.
在藏区流传着一种传统绘画艺术,叫“唐卡”。唐卡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三大派系,分别为“门孜”、“钦孜”、“噶孜”。位于四川西部康巴藏区的寺庙僧人,在继承传统唐卡绘画基础上,发展了“噶孜”派唐卡艺术,他们兼容并蓄,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噶孜”画派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介绍了“噶孜”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体介绍了郎卡杰大师的作品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殷安妮 《收藏家》2006,(5):11-15
唐卡(藏语音译)是有着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藏传佛教艺术风采的佛像画。其特点是运用鸟瞰全局和散点透视结合的手法,将远景近物组织在同一个画面里,向佛教众生宣传佛教教义及佛祖生平事迹。按照佛教的教义,“若有众生于佛灭后,造主形象,幡花众香持用供养,是人来世必得念佛清净三味……除却百亿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因此,自佛教传入中国之始即出现了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刺绣佛像,崇奉者通过针黹的繁复精致,表达虔诚礼佛的心态。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吐蕃王朝之后,富于藏族特色的唐卡也出现了。早期的唐卡是写在织物上的文告,形制基本…  相似文献   

20.
杨金凤 《四川文物》2007,(3):71-73,I0001,I0002
在藏区流传着一种传统绘画艺术,叫“唐卡”。唐卡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三大派系,分别为“门孜”、“钦孜”、“噶孜”。位于四川西部康巴藏区的寺庙僧人,在继承传统唐卡绘画基础上,发展了“噶孜”派唐卡艺术,他们兼容并蓄,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噶孜”画派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介绍了“噶孜”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体介绍了郎卡杰大师的作品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