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6,(5)
正战国中山国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国家,这个国家先后与晋国、魏国、齐国、燕国、赵国等大国持续征战,国运历经风雨,几次亡国,又一次又一次奇迹般地复兴,并屡克劲敌,跻身强国之列(图1)。在战国那样群雄争霸的年代,中山国虽小,却能在列强的夹缝间顽强生存、开疆扩土,甚至称王称霸,其原因何在呢?在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田猎用具和军事器具,向后人展示了中山国的昔日雄风,也让我们更  相似文献   

2.
<正>六安是座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名字也颇有来历。很多人在读六安时把六读成l iù,其实不然。六安,夏属法祖皋陶后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读lù,今六安市北,在寿县发掘的斗鸡台遗址疑为皋陶故地,至今在六安城东二十里有皋陶陵墓,墓前立清代江西布政使司吴坤修的石碑),因此六安城又称皋城。西周至春秋,大小封国林立,先后属英、六、舒蓼、舒鸠、舒庸等,  相似文献   

3.
<正>战国中山国是北方少数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省中南部建立的国家。战国初年逐渐强盛起来,与齐、魏、燕、赵等强国相抗衡,耀兵称王于太行山麓,是一个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但由于中山国非周王室宗亲,而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史籍对中山国的记载非常简略零散,两千多年来中山国成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王国"。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宁远县文物管理所新近收藏两件战国青铜兵器,为剑、矛各1件。兵器出土于县城以北30公里的柏家坪镇柏家村,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前往勘查,发现器物出土地点有白胶泥,初步认定为一座被扰乱的土坑竖穴墓。  相似文献   

5.
王志敏 《北方文物》2008,(3):32-33,图版三
2000年12月,通化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市南郊的金厂镇二组征集到一青铜短剑和一双孔石刀。这两件文物是当地村民于1995年在北山坡上修建暖棚时发现的,其埋藏深度距地表约1.5米左右,并伴出有人骨、陶珠等物。据出土情况分析,它应是一座土坑墓。该出土地点位于通化市南郊通化  相似文献   

6.
四川西南山地盐源盆地出土的战国秦汉青铜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向 《华夏考古》2001,(3):80-86
一 近年来在四川西南山地盐源盆地的干海、双河地区有大批土坑墓群被垦植破坏或盗掘,损失严重。所幸经凉山州博物馆会同有关部门出面制止与查处,得以稍息,并追回大批文物,其中出土的青铜树、杖、杖首等特别引人注目。1995年秋,笔者有幸在凉山州博物馆见到这批标本,这里愿略述己见,以飨读者①。 青铜树 标本的铸造比较粗糙,一般是单范浇铸的扁平饰片,通高在10厘米-20余厘米,宽8厘米-10厘米,厚仅0.1厘米-0.3厘米左右。根据人物图案上下排列的情况分析,当为干茎直插地面使用,也有可能接在竹木杆上。其基本形…  相似文献   

7.
河北灵寿县北三十公里的西岔头村于1984年秋发现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战国早期,灵寿县隶属中山国。从时间和地望来考察,西岔头村的这座战国早期墓当为中山国墓,所出的殉葬品当系中山国文化遗物。在丰富的随葬品中,除有造型精美、纹饰华丽的青铜器外,还有珍贵的盘卷金丝、玛瑙和金贝。出土之时,金贝置放于铜鼎之内,共出4枚,其中3枚保存完好,一枚出土后因遭到人  相似文献   

8.
张晓鹏 《收藏家》2022,(3):103-106
青铜豆出现自商朝晚期,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达到鼎盛,作为重要礼器,与鼎、壶组合随葬于大中型墓葬之中,一直延续至两汉时期才最终消失。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狩猎宴乐图铜盖豆便是一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青铜豆。  相似文献   

9.
<正>考古发现中国古代的酒器产生于六七千年前,最初不过是一些陶器,与生活中的食器、水器不易分开。一套完整的酒具有贮酒器、温酒器、盛酒器、取酒器、饮器等,在汉代时基本定型,沿传至后代。  相似文献   

10.
1961至1965年,在辽阳下麦窝、沙岭房、头台子、北园、大新庄等地,先后出土了几批战国货币,共重约五十公斤,达八千余枚,主要是明刀和布币,分述如下: 下麦窝出土的货币 1961年9月间,辽阳城东下麦窝村前太子河岸被河水冲出一批布币。我们得知后,前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承德县多次出土战国钱币。品种有布、刀两种,多为刀币。最多的一次出土刀币二百余公斤。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一、高寺台镇马营村东南台地出土的布币 马营村东南台地是一处战国至汉代遗址。遗址东西长约230米,南北宽约120米,面积27600平方米。文化层距地表约在2.1米深以下,层厚约0.5米。据村民介绍,在打井、挖管路等工程中,曾发现布、刀两种钱币70余枚,多已散失,仅保存下来12枚。均为平首,平肩,方足布,面文铸地名。 1、平阳布:1枚。完好,细铜质,薄体,正面铸“平阳”二字,幕面有五条竖向排列凸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陕西省扶风县境内出土了一批商周青铜兵器及生产工具,它对于研究商周时期的兵器和生产工具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现介绍于后: 一、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十日,天度乡村民强天龙交献给扶风博物馆青铜兵器四件,其中戈二件,削一件,刀一件。现叙述如下: 1、直内戈:援宽脊圆而隆起,有上下齿,无寄,内呈长方形,中有一直径为0.8厘米的圆孔,末端两面饰夔龙纹,通长22.3、内长宽为5.9×4厘米,重300克。此戈同一  相似文献   

13.
芮城县在山西省西南部,商周时为芮国,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魏,负山带河(中条山、黄河)为昔日水陆交通要道。1956年秋季,永济永乐宫古迹保养所傅子安同志报告:芮城县农民在城南傍黄河的土岭上耕地  相似文献   

14.
原平县农场于1963年5月间,在县东北武彥村东,开掘下水渠,从地下发现一批战国货币,计重64公斤。我们为了了解这批货币的出土情况,曾进行了现场勘查,并对出土货币,加以初步的整理,兹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0月.吴城乡桥背村村民张晓如在吴城遗址正塘山放牛,采集到一件青铜斧。该斧方銎、束腰、宽弧面单刃,合范铸造,外侧上端近銎口处饰一周粗弦纹凸起,其余部位素面。从腰部开始至刃部两翼张开,形成束腰宽弧面刃状,刃锋锐。器表呈黑色,平  相似文献   

16.
<正>河南省新乡市地处中原腹地,殷时为畿内地,西周为共国,战国时属魏国。由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在此曾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新乡一带地上地下也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在现今的卫辉、辉县一带,分布着许多商周时期的墓葬:琉璃阁卫国贵族公室墓地、辉县固围村战国魏王墓、山彪镇魏国贵族墓地、赵固镇战国墓群、共城  相似文献   

17.
甘泉县城北距延安市40公里,地处关中通往陕北的咽喉要衢,历史悠久。夏商时,为雍州西河地,周为白翟所居。据《史记·匈奴传》记载,春秋时“晋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圁洛之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漆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漆器杨权喜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土地湿润,气候温和,西部山区历来盛产油漆。广阔的江汉平原,江湖密布,地面多被水田复盖,地下水位较高。战国秦汉墓葬多为深埋的竖穴式土坑木椁墓,而椁室四周又惯于用白膏泥或青膏泥填塞密封,出土时椁室内往往都有...  相似文献   

19.
1978年10月,围场县龙头山乡小锥子山村一农民在“小锥子山古城址”附近挖土时,发现了战国青铜兵器7件,其中戈3件,矛4件,后由县文物管理所征集并收藏,现分别介绍如下。三穿戈3件。1.长援,微上翘,双面刃,长胡,近阑处有3个半圆形穿,平内,后缘上翘呈弧形,中间有一梯形穿。援长14.7、内长8.7、胡长10、通长23.4厘米(照1)。2.长援,微上翘,双面刃,长胡,近阑处有3个半圆形穿,直内,后缘开双面刃,呈弧形,中间有一长方形穿。援长14.6、内长8.7、胡长10.2、通长23.3厘米(照2)。…  相似文献   

20.
数年前山西黎城县博物馆送来一批该县城关出土的古货币拓片。现将资料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