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个大腕级的人物,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堪称人物画的巅峰之作。其实绘画并不是顾恺之才华的全部,他"工诗赋、书法",而为人更是率真洒脱,当时人送了他"画绝、才绝、痴绝"的雅号。在今天的人看来,他的有些行为不仅痴,甚至有些傻。其实在那让人掩面而笑的怪诞背后,却是  相似文献   

2.
李翔 《中华遗产》2006,(5):170-171
《女史箴图》的作者顾恺之(341—402年)是东晋、南朝刘宋时期江苏无锡人。他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写入史书,留下个人传记的伟大画家,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  相似文献   

3.
<正>文物的生命历程,跨越了惊人的时空距离。大英博物馆四层,有一间不起眼的九十一号展厅。每年有八周时间,举世闻名的《女史箴图》在这里展出。这幅画卷传为东晋顾恺之所作,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列颠还是罗马帝国的行省。过了一百多年,盎格鲁-撒克逊人才定居此处,建立后来的『英格兰』。公元十一世纪,法国诺曼人的入侵,改变了英国的历史走向。此后不久,《女史箴图》进入宋代宫廷,成为徽宗赵佶的收藏。  相似文献   

4.
从山水画法探索《女史箴图》的创作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女史箴图》中一段山水及虎等的造型和画法,对比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画像砖(石)、佛教造像碑和敦煌壁画中的山水及虎等的造型和画法,认为此图只能产生于北魏后期和南朝齐梁时代。从画作的题材论述,笔者认为刘向的《列女传》是一部对社会各阶层都适用的道德教科书,据此而创作的图画为社会所普遍需要,多见于早期画史记录;而张华的《女史箴》是一篇针对晋惠帝贾皇后的讽谏文章,一般只适合于宫廷,而且不是普遍需要,否则会激起宫廷内部矛盾,据此所创作的图画必须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即宫廷中出现有关类似贾皇后的人物,且握有实权的皇帝有整顿内宫的要求。因为没有最高权力的支持,画家是不敢进行创作的。在考察当时所存在的各朝政权时,笔者认为顾恺之没有创作的可能,其它各朝的可能性也极小。只有北魏孝文帝时期,前受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专政,后接废掉和诛杀两位皇后,符合前述历史背景和需要,故《女史箴图》应是魏孝文帝亲政后宫廷画家创作的。文章最后通过对原本与摹本书法风格的分析,否定其为“唐摹本”,而确定其为北魏宫廷绘画的原本。通过文献考证,笔者认为今本《女史箴图》上的“弘文之印”和“顾恺之画”书款均系米芾作伪,“三槐之裔”为王旦家族收藏印,“广仁殿”印为金章宗完颜景收藏印。  相似文献   

5.
对《列女仁智图》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女史箴图》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曾从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并辅以服饰、器具等图像资料,论证了《女史箴图》非顾恺之作,而应是一幅北魏孝文帝当政时期的宫廷绘画作品。在认识传世早期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当文献严重失载的情况下,借助考古发掘图像资料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惟一办法。从这一方法入手,我认为传为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虽然被公认为宋人摹本,但是它的原本要早于《女史箴图》,这不但有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风画《列女古贤图》为证,而且从衣冠服饰及其它器具的图像也可证明,它的原本可以早到东汉时代。从反复传模中能保存这样久远的图像并且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生活,这件摹本的价值就非同寻常了,至于是否顾恺之作,就不甚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书画作品的跋文对于书画本身的研究非常重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顾恺之《女史箴图》,幅后有四篇跋文,跋文作者以及跋文里涉及数人大都属于元代到明初人.他们是谁?目前并没有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作者翻阅很多资料,从而探得跋文所涉人名情况.  相似文献   

7.
鲁力 《东南文化》2003,(4):64-71
古人常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性之美。有关女性的题材,也是古今中外艺术创作的重要主题,中国历代均有大量以女性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品留存于世。在画中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来体现不同时期的现实生活、伦理观念和审美趣味,使仕女画成为绘画艺术中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门类,并且充分体现了含蓄、顺从,优雅的儒家仕女脱,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管花仕女图》、赵佶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寅的《秋风纨扇图》等完全能说明这一点。在中国仕女面一域,古今不少画家皆以此而闻名。  相似文献   

8.
<正>《女史箴图》入藏大英博物馆,与英国人劳伦斯·宾雍密切相关。宾雍曾供职于大英博物馆版画与绘画部,是英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著名的诗人和艺术评论家,也是最早研究亚洲绘画的西方学者之一。本文以《女史箴图》为例,揭示了宾雍在中国绘画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劳伦斯·宾雍(Laurence Binyon,公元一八六九~一九四三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才华横溢、  相似文献   

9.
宋本《女史箴图》卷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故宫博物院的南宋佚名《女史箴图》卷为本,对比相关的图像和文献材料,用风格比较、结构分析及逻辑推理的方法,考证出该卷的后九段系临绘唐代同名摹本(大英博物馆藏)而得,前三段临者依照《女史箴》文自创而成,其制作过程是先题后绘。箴文的书写风格属于南宋高宗一路,临者露出了马和之的笔法,故该图临绘的时间是在唐摹本入金明昌内府之前。临写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留下副本,更是出于宫闱教化的需求,以顺应南宋朝廷推行封建纲常的需要。在艺术上,南宋本意味着宫廷首次肯定了北宋文入画中的白描样式。  相似文献   

10.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曾先后在大权臣桓温、殷仲堪手下当参军,也就是军事顾问,相传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其中又以“痴绝”最为有名. 一次,顾恺之和著名才子谢瞻一起值夜班.长夜漫漫无心睡眠,顾恺之披上衣服在院里溜达,眼望皓月当空,不由诗兴大发,大声吟起诗来,谢瞻隔着窗户听到后,就称赞了他两句.这一赞可了不得了,顾恺之大受鼓舞,愈发忘我,一首接着一首,开起了个人诗歌吟诵会,谢瞻跟着鼓掌叫好.  相似文献   

11.
崔白《寒雀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安徽凤阳东)人。是北宋中期很有影响的画家,活动于十一世纪,生卒年月不详。他善画道释鬼神人物、山水,更精于花卉翎毛,且以画败荷凫雁得名。魏晋南北朝以前,中国画中的人物山水花鸟是糅合一起表现的,如现存东晋·顾恺之所绘《洛神赋图》,人大山水小;现存唐·  相似文献   

12.
邵彦 《中华遗产》2009,(2):16-19
名文名画背后的“失德皇后” 被今人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师名作之一的《女史箴图》具备了文化“巨迹”的一切特质:重大题材、典范风格、传奇背景、明星作者、离难身世、学术热议。  相似文献   

13.
东晋顾恺之画风与北朝前期画风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是我国绘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它前承秦汉以来稚朴的画法,后启南北朝“绘画六法”皆备的画风。而代表东晋时期绘画风格和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杰出画家,当首推顾恺之。顾恺之(346~407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多才艺,尤工丹青...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原较东西古文明各民族少宗教意识。自汉通西域,引佛教东来,更乘六朝丧乱孔多之际,佛教得以昌盛。于是为宗教服务之艺术,改变形式,大受印度影响,其中士大夫阶级,尚有守中国原来传统之作品(如顾恺之女史箴,展子虔春游等等,假定(?)们都是真迹),若六朝之洞窟艺术如云风、龙门、天龙山之属(宾阳洞高刊已建立中国风格),大抵皆染印度影响甚深。因佛教此时极发  相似文献   

15.
六朝才子———顾恺之濮小南洛神赋图(部分)顾恺之绘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被谢安称之为“生之以来所未有”的著名画家,约生于东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卒于东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江苏无锡人,京师宅邸———“层楼”,在建康花行街(今三...  相似文献   

16.
东晋兴宁二年(364),哀帝司马丕诏谕:“以秦淮河南岸窑地,施僧慧力造瓦官寺。”百官士大夫竞相捐施钱财,将瓦官寺建得规模宏大。150余间殿庑僧寮,金碧辉煌,壮丽灿焕。江左才子顾恺之绘制的《维摩诘》壁画,不仅为瓦官寺募取百万钱财,还使该寺获得了首绝。东...  相似文献   

17.
"阿堵",是六朝和唐时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世说新语·巧艺》载:东晋时著名画家顾恺之画人像,有时画了几年都不点眼睛。别人问他为什么,他指着眼睛回答道:"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  相似文献   

18.
"阿堵",是六朝和唐时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世说新语·巧艺》载:东晋时著名画家顾恺之画人像,有时画了几年都不点眼睛。别人问他为什么,他指着眼睛回答道:"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  相似文献   

19.
正《稚川移居图》表现的是东晋著名中医药学家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画上还有倪瓒、陆居仁、陈则、韩性、乐远、陶复初、钱岳等7人的题跋,据介绍,这7人都是与元代画家王蒙同时或稍后的大学者、大画家或大诗人。此外,《稚川移居图》上还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近20余枚收藏印,极为珍罕难得。王蒙共画了两幅描述葛洪移居罗浮山的画,还有一幅《葛稚川移居图》目前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王蒙的《稚川移居图》是中国画表现山水技法创新的一  相似文献   

20.
虎头三绝     
顾虎头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小名.他出生于晋陵(江苏无锡)。很早就来到了南京,长期定居在瓦官寺附近。因顾恺之常在家中阁楼上专心作画,他的住所被称为“顾楼”,这条街也因此称为“顾楼街”。顾恺之做过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后来又投奔桓温之子桓玄的门下.常周旋于豪门贵族以及名流雅士之间.这些交往活动,应当是发生在当时的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