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博》2016,(3)
长安地区早在十六国时期已有金铜佛像传入。长安地区北朝金铜佛像有圆雕、背屏式、板式造像三类,其中背屏式占绝大多数。造像技术有范铸法和失蜡法两种,至迟在北魏末期的530年前后,长安地区已经出现了成熟的失蜡法技术铸造佛像;至迟在北魏太和年间,长安地区已经出现了范铸法铸造的金铜佛像。部分出土或馆藏的北朝金铜造像为20世纪初期伪制,必须进行甄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陕西咸阳成任墓地东汉墓M3015出土的两件犍陀罗风格金铜佛像开展了工艺考察和检测分析,主要采用了宏观观察、超景深显微摄像、X光摄像、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金矿相显微分析等方法。结果表明两件佛像材质均为铅锡青铜,以陶范法铸造,并经插接组合、锉磨、钻孔等工序制成。两件金铜佛像的合金成分、铸造技术与犍陀罗地区同时期铜雕像技术有差别,而与商周秦汉青铜器的主流相同,应是具有犍陀罗风格的中国本土产品。  相似文献   

3.
孙涛 《收藏家》2011,(12):65-70
在晚期西藏金铜造像作品中,扎什利玛佛像是知名度很高的一种。扎什利玛为简称,全称为扎什伦布寺利玛,指以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为核心铸造的佛像系列,代表了以扎什伦布寺为核心金铜造像艺术的最高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山西寿阳出土一批东魏至唐代铜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7月,山西寿阳县水利局在修建宿舍时,发现一批金铜佛造像。县文物管理所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清理。金铜佛像出土地点在县城北1.5公里处,现场已被破坏。据施工工人反映,金铜佛像出自一圓形窖穴中,窖穴口径约0.5、距地表深1.3米。现绝大部分流散佛像已被收回。计有佛及菩萨像62件,力士像3件,护法狮子3件,发愿文碑5件,四足床8件,残座、床、床足、背光、头光9件,共90件。  相似文献   

5.
陈浩 《收藏家》2010,(3):25-30
近年来佛教造像,尤其是金铜造像以其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国际市场上成为追捧的热点。其中唐宋时期云南南诏、大理国铸造的金铜佛像,以其风格独特、铸造精美、流传数量稀少,向为世人所珍。  相似文献   

6.
隋代三件阿弥陀佛整铺造像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柏华 《文博》2010,(2):57-64
本文通过对文献与实物的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对佛教的推崇和阿弥陀佛信仰的兴盛,才使阿弥陀佛整铺造像得以在隋代出现,并且成为中国金铜佛像的三鼎甲。它不仅代表了中国金铜佛像艺术的辉煌顶峰,并和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一起,成为隋唐佛像艺术的最高代表。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洪渎原成任墓地发掘了一处东汉晚期家族墓地,出土了两尊金铜佛像,它们是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可独立供养的金铜佛像。通过对其形制特征、制作工艺和金属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初步认定系本土制作的具有犍陀罗风格和马图拉风格的金铜佛像。这两尊金铜佛像的出土,对于佛教及佛教造像艺术的传入、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阜新于寺镇出土鎏金铜佛1992年7月4日,阜新县于寺镇下窑屯村民在盖烟房挖土过程中,距地表1.5米左右探处发现察金铜佛。经有关专家鉴定,无论从造型、铸造技巧以及雕塑艺术,可堪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此尊佛像为半裸体鎏金立佛像。佛像身高23厘米,重量2...  相似文献   

9.
元嘉金铜佛像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山东莒县博物馆所藏的一尊元嘉二十一年金铜佛像,并就其造型艺术与海外现存同类金铜佛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2021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北杜街道成任村南发掘了一组6座东汉晚期墓葬。墓葬形制完整,排列整齐,是一处家族墓葬。其中一座墓葬出土了2尊金铜佛像,是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金铜佛像,对于佛教文化的传入及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由于明代佛学兴盛,广建寺院,为满足朝廷布施及民间供奉的需要,金铜佛像迅速发展,形成了永乐、宣德年间最高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铜佛像"。此时的造像面相丰满、造型优美、金水充足,艺术水平极高。清代造像继承明代风气,使汉藏金铜佛像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些佛像不仅是佛教徒膜拜崇奉的对象,也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受到中外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X-CT技术对隋唐时期鎏金铜释迦佛坐像的铸造结构进行无损分析检测,结果观测到隋唐时期的鎏金铜释迦佛坐像存在三种不同的铸造结构:头顶开孔式(陶范法)、全身插针式(失蜡法)、头部实心铸造。这一发现,对今后古代金铜佛像的结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08,(5):83-84
翰海“拈花微笑一金铜佛像专场”集历史、文化、宗教、思想传承多维度干一体,旨在通过拍卖传递普世大众干传统文物的恭敬与热爱。本场由140余件拍品组成,总估价逾60007万元;以藏传佛像为主,包含多件世界顶级佛像珍品。  相似文献   

14.
记榆林发现的刘宋金铜佛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刘宋一代,朝野对佛教颇为重视。从文献记载看。当时的佛教造像以金铜质地为多。元嘉十二年(435年),丹阳尹萧摩之曾上奏说:“形象塔寺,所在千数……不以精诚为至,更以奢竞为重……无关神柢,有累人事……请自今以后,有欲铸铜像者,悉诣台自闻”。由此可见,金铜佛像的铸造在刘宋一代曾经盛行,但保存至今的遗物却屈指可数。现藏日本东京永青文库的元嘉十四年(437年)韩谦造金铜佛坐像,一直是世所公认的南朝造像的最早实例。前读《文博》杂志1990年第1期刊登的张钟权、郝建军《榆林发现一件南朝刘宋鎏金铜佛像》一文,始知1986年陕西榆林地区  相似文献   

15.
邢继柱 《收藏家》2011,(8):69-78
佛教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像艺术亦随之而来。东汉中晚期,我国开始了造像活动,揭开了中国佛像艺术发展的序幕,此后历朝历代造像不断,绵延近两千载。最早期的佛造像多见于石雕石刻,随着佛教的兴盛,金铜佛像逐渐出现。  相似文献   

16.
根据佛像的造型、头背光以及服饰等因素的差异,龟兹石窟中的佛像风格可分为四类:印度风格、龟兹风格、汉地风格和回鹘风格。印度风格佛像出现于龟兹石窟早期,包括犍陀罗风格和秣菟罗风格两种类型,其中犍陀罗风格佛像较多。龟兹风格佛像形成于公元4世纪,延续至龟兹佛教的衰亡时期,是在龟兹本地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印度、中亚文化而发展形成的佛像类型。汉地风格佛像,是唐代汉传佛教艺术传入龟兹的产物,艺术风格接近同时期中原佛教艺术。回鹘风格佛像,约公元10世纪及以后,是回鹘人西迁后在吸收中原佛教和龟兹佛教艺术因素,形成的具有回鹘人审美特色的佛像类型。  相似文献   

17.
《陕西金融·唐代钱币专辑》(9)是我国少有的一本唐代钱币系统研究资料,现已出版。共收文87篇,图片近900拓。对唐钱的铸造提出了新见解,并有钱范、拓片和资料。每本国内定价2元(包括邮费和包装费),款请邮汇西安市解放路233号中国钱币学会陕西分会。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古代铸钱大致可以分为前期的"范铸法"和后期的"翻砂法"两种工艺。范铸工艺是干型硬范铸造,来源于商周青铜器的铸造技术,铸范按材质可分为陶范、石范、铜范和铁范等,其中模印陶范叠铸工艺是范铸法铸钱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翻砂工艺是湿型或软型铸造,是中国铸钱业在传统范铸工艺基础上的新发明~[1]。学界已经普遍认同,中国在唐宋时期就已经采用了成熟的翻砂法来铸造钱币。  相似文献   

19.
传统金铜佛像的浇铸首先是一件供信徒礼拜的圣物,而后才是一件艺术品,对虔诚的信徒而言,创作佛像作品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艺术本身,而在于这一行为所聚集的无量功德。  相似文献   

20.
金申 《文物》1995,(12)
《文物》1995年第1期发表的《记榆林发现的刘宋金铜佛像》文(以下简称《记榆林佛像》),介绍了一件被认为是南北朝时南朝宋的金铜佛造像。笔者据所刊出佛像照片的形制和发愿文,并结合近年发现的两件同类型伪造佛像分析,此件属款景平元年(423年)的王世成造弥勒铜像亦应为近代的伪品。理由如下。 1.关于单尊的弥勒倚坐像榆林景平佛像据发愿文可知为弥勒,呈倚坐姿(普跏趺坐)。弥勒像从十六国时期即多见于石窟的雕塑和壁画上。但从目前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