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伟 《攀登》2000,(2):45-47,53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本文认为,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必须深入研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澄清模糊认识,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逐步建立起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严谨完备、衔接紧密的权威性党内生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离开民主讲集中的错误,恢复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并提出"民主集中制的中心是民主"等重要理论,具有拨乱反正和创新的重大意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条件下完善和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理论,开辟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新境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把民主集中制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无不对民主集中制的实践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4.
畅思 《沧桑》2014,(3):248-248
刘万品在《云南史志》2014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三制”即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实行主编负责制,严格实行督查通报制。这三个制度,进一步深化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编纂委员主持实施”的修志格局,强化了“一纳入、五到位”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商兆鑫 《攀登》2010,29(1):37-40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认清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至关重要。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的功能和目的包含集思广益和利益协调两个方面。民主集中制中的集中则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个人对多数人意见的服从,对整体意志的服从,对统一的决定的服从,对纪律的服从,对代表共同利益的权威性指挥中心的服从。从作为一个政党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来讲,民主集中制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和谐整体。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归宿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制度建设是馆员和读者共同遵守的工作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文章对如何把握图书馆制度建设与以人为本管理的关系,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孙立梅 《神州》2012,(33):110-110
中职教育发展强劲。但发展的背后存在着理论体系不完善、思想观念落后、生源质量滑坡、制度建设滞后、经费投入不足、专业设置盲目、师资力量缺乏、教材建设滞后等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为克服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扩大宣传、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创新培  相似文献   

8.
汤茂林  蒋永华 《人文地理》2011,26(1):154-159
地理学界关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有些研究,关于研究与出版、教学与出版的关系几乎没有研究,但人文地理学界对这两种关系没有什么研究。研究表明,教学与研究相互依赖,研究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是研究成果得以普及和传承的途径之一,还可能促进研究的深入。教学和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与出版有相当的关系。教材建设需要引进足够的重视并根据成果写出,研究的理念需要拓展,需要培养问题意识、学术史意识、与同行对话的意识和理论意识,还应注意著述的学术规范。学术出版要坚持高标准,以品质为导向,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历时八年,数易其稿的《陕西省志&;#183;军事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省军区军事志办同志的辛勤劳作下终于问世了,可庆可贺。捧读长达200余万字的《陕西省志&;#183;军事志》,使人如临其境,目睹了四千多年陕西军事活动的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领略了一大批功勋卓著的领军将帅的风采,了解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军事名著,熟悉了陕西的军事地位和几千年的军事体制、军队训练、政治工作及后勤保障制度,再现了重要战役铁马金戈、硝烟弥漫的场景,尤其是详尽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创建和为民族独立、解放以及保卫国防、投身建设的伟大成就。从而弘扬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传统,展示了“兵学强国”的绚丽军事文化,填补了陕西地方志的空白,丰富了中国史志的宝库。它的出版发行对加强国防和部队现代化建设,为军政领导决策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地方志工作功能定位 “地方志工作的目的说到底是应用”,而应用的主要体现形式就是服务——为党委、政府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后人服务,更要为今人服务。从史志事业资政、存史、教化的三大功能来说:位居第一位的是资政。放在当代来解释,就是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搞服务。“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史志工作领导体制,也决定了史志工作的服务对象首要的就应当是党委、政府本身。“官书官修”,政府主持编修的书自应首先能够为政府所用。  相似文献   

11.
1944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杨森为贵州省主席。杨森既非蒋介石嫡系,又非其同乡,却能够出掌贵州省政。究其原因,本文认为,南京国民政府主要考虑了巩固战时国防,加强地方建设,实现抗战建国目标;彻底解决西南地方势力,实现国家统一和杨森的个人经历及其与蒋介石的关系等几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2.
倪玉平 《安徽史学》2012,(1):25-29,45
曾国藩是对晚清两淮盐政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人物。在两江总督任上,他对两淮盐政开展全方位的改革:一是力图收复川盐济楚失地,二是在淮南推行保价整轮,三是在淮北实施改票轮售。曾国藩的改革,承前启后,是晚清盐政史上的重要环节,也成为梳理两淮盐政改革脉络的基石。虽然曾国藩的改革取得了税收上的成功,但也彻底颠覆了原有票法的精髓,并充分显示出他对市场经济的怀疑。  相似文献   

13.
中唐以后的史家开始重视史学褒贬人事、惩恶劝善的宗旨,编年体史书由此中兴,历史上的二体优劣之争再起。及至北宋,孙甫强调编年体具有体正、文简的优点。体正,指编年体便于立褒贬以惩劝,同时起源较早,与儒家经典关系密切;文简则是指编年体史文简约。孙甫的观点得到宋代多数论者的响应。同时,宋代史学考察重心由人到事的转移,也对编年体史书占据史学主流地位推波助澜。以上因素最终导致了编年体史书空前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多次出现过女主临朝,女主临朝具有重用外戚、手段残酷、宠幸宦臣的特征;而女主临朝的原因大概有皇帝体弱多病、昏庸荒淫,嗣君年幼、不能亲政,后妃本人具有政治才能等。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是对晚清两淮盐政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人物.在两江总督任上,他毅然选择大商人而放弃小商人,以捐输票本、循环转运和招商联保的方式确保税源;在湖广总督任内,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他又坚决维护原来力图加以改变的"川盐济楚"局面.由此可见,利益才是李鸿章施政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洛阳大学文物馆所藏一件西汉铜鼎见有"宣春"刻铭,有学者认为"宣春"与《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宜春县有关,《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宜春"当据铜鼎改正为"宣春"。本文结合传世文献及出土文字资料,指出《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宜春"并非讹误,铜鼎刻铭"宣春"之涵义当另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气候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和钻孔孢粉资料等,对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战国初期,该地气候温暖湿润;战国中后期至西汉武帝后期,气温下降,气候温凉,极端寒冷事件不断出现;约从公元前100年始,气温明显回升,至公元初年前后,长江中游地区复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公元之初的新莽政权时期,气候经历了由暖而寒的历史转变,降温过程大致持续到东汉明帝时期;之后至东汉中后期,气候暖湿,尤其是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汉后期,气候再度出现了幅度不大的波动,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降温的开始。此间气候虽屡有起伏,但总体而言,战国秦汉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气候仍以暖湿为主,气温略高于今,或与现今差别不大。在干湿状况方面,具有干湿相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对外交体制进行了全面变革,从而实现了外交体制的现代化转型。变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三个有利因素是:统治集团中形成了浓厚的变革氛围;清政府前期现代化事业卓有成效;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科技法制建设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科技法制建设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历经了转型与初创、破坏与调整、恢复与重建、拓展与深化和创新与完善等5个发展阶段,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和科技进步对法律需求程度的提高,其角色、地位和作用有一个逐渐演化的轨迹,科技法制建设也由此踏上了一条充满矛盾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通州是大运河北端的漕运枢纽,漕运物资悉经通州码头转运至北京。由于通州一带土质松软,水道迁徙频繁,对漕运码头影响巨大。在自然水道自身变化和人力整治的叠加作用下,通州运河水系格局屡有变迁,位于通州附近的运河码头分布和功能也随着水系格局改变而迁移和调整。本文从分析明清时期通州运河水系格局变迁入手,梳理通州码头兴衰起伏和迁移分布过程,以阐述河道变迁与通州漕运码头之间的依存关系。通州码头变迁实际上是人与自然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