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章松 《世界历史》2000,20(3):30-37
进入现代社会 ,国际竞争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影响也日渐凸现。 1941至 1945年爆发的苏德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说 ,苏德战争是在两大战场上同时进行的 ,一个是军事战场 ,另一个是经济战场。苏德双方军事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对苏德战争进程的影响巨大。一、军事经济的重要性及其界定战争离不开经济的支持 ,自古如此。马克思在一个多世纪前就指出 :“没有什么东西比陆军和海军依赖于经济前提。”1列宁在一战后曾精辟地指出 ,“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2 ,“在战争中 ,…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史学家谈“苏德条约”王少平〔按〕1995年3月,吉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少平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期间,就苏德条约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俄罗斯功勋科学活动家、历史学博士、新西伯利亚大学教授11·A·莫列托托夫。问:二战前后和现在对苏德互不侵犯...  相似文献   

3.
在木老源陡峭山道的路口,一左一右地高耸着两座山峰。过去,凡是本地人从这里走过时,个个都低着头慢慢地走,悄声悄气的,唯恐惊动了那“藏剑峰”上的两把神刀。相传,这一雌一雄的神刀,在强盗土匪、官兵恶霸横行的日子里是护寨的宝贝,而且十分灵验。只要山下的歹人稍稍有点什么动静,还没等他们爬上半山坡,这对神刀就会朝着寨子呼叫: “木老源的汉子, 强盗来了要当心!”寨子里耳朵尖的人传给耳朵背的人,不  相似文献   

4.
1939—1941年苏德经贸外交及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桂石 《世界历史》2002,31(2):63-70
1939年—1941年苏德战争前,苏德两国从各自的战略和利益出发都要求改善两国关系。如何打破自希特勒上台后两国关系的僵局?苏德双方都力图从经贸外交入手。苏德战争前,苏德之间开展的经贸外交使双方的经贸关系异乎寻常地热起来。这种关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对苏德双方产生了什么影响,造成了什么后果,我国学对此研究较少。本就这一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苏联和法西斯德国,这两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交战国,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前,经济贸易关系异乎寻常地密切起来。这种关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扩大、对苏德双方都产生了什么影响,仍然是研究二战史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6.
胡同专题刚启动,我这个外地人意外被拉“入伙”。这是一个老北京的话题,我能理解好它吗?那一日,我来到城南的教子胡同,采访作家李金龙。李老师从小在宣南长大,对北京胡同和南城掌故如数家珍。“什么是北京人?俗话说,一口京腔,两句二黄,三餐佳肴,四季衣裳。”他一张嘴,满口京味。“不过这二黄呢,原本还真不是北京的东西,是徽班进京给带来的。”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1688年政变的性质,我国史学界早有定论。绝大多数有关著作指出:它是一场阶级妥协而不是革命。既然是阶级妥协,就要牵涉到是哪些阶级实行妥协的问题。对此,歧义常见,且颇为微妙。一种意见认为,1688年政变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贵族联合发动的,自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之间的妥协。如王荣堂、姜德昌两位先生主编的《世界近代史》中指出:詹姆士二世的种种行动“不仅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极端反对,而且封建僧侣和土地贵族也深为不满。……从而使托利党和辉格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詹姆士二世”。再一种意见认为,这场政变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达成了妥协。如严钟奎先生写道:“经过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和1688年的政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苏德关系问题上,人们往往把注意点集中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实际上,1939年9月在德军侵波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两个条约,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苏联政府和史学家对前一个条约,发表了大量文章,充分肯定了它的功绩;但是,对后一个条约,苏联政府则竭力避讳。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也只注重研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忽视了对《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的研究,甚至有许多文章把《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所造成  相似文献   

9.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1,(33):24-24
中国经济未来的出路在告别“强盗逻辑”。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说,按照强盗的逻辑,就是靠政府的力量,政府的干预去解决中国的问题。因为只有市场的逻辑在创造财富,强盗的逻辑只是在分配财富。  相似文献   

10.
1940—1941年两次印度支那危机与英美远东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0—1941年两次印度支那危机与英美远东关系的转变曹大友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英美两国在对付日本侵略扩张的问题上基本上是各行其是。英国竭力遵循对日妥协的方针,以保证其远东殖民地的继续存在;美国则执行一种“非纵容不抵抗”政策,防止日本过...  相似文献   

11.
张愿 《史学月刊》2012,(7):83-88
苏德战争的爆发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对远东地区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政府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不仅密切关注着远东局势,而且立刻做出了防止日本北进苏联的反应。更重要的,苏德战争爆发促使远东局势进一步趋向明朗,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对日本推行更为强硬的威慑政策。首先,它进一步冲击了远东原已摇摇欲坠的力量均势,迫使美国更积极地介入到远东事务中来;其次,它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战场在美国远东政策筹算中的地位,美国必须更重视中国的态度;再次,美苏结盟增强了美国对抗日本的决心和信心;最后,援苏政策的确立使得美日妥协的希望更加渺茫。1941年下半年不断升级的美日矛盾正是在苏德战争的背景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如何评价美国内战前的几次妥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内战前的半个世纪内,资本主义制度和奴隶制度之间,出现过几次大的妥协事件,如1820年的密苏里妥协案、1850年的大妥协案、1854年的堪萨斯一内布拉斯加法案等。如何评价这些妥协?史家历来有不同看法。康马杰、摩里森和洛伊希腾堡合编的《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一书断定,这些妥协是必要的,认为“现在必须作出让步,来制止分离运动”,还说这是亨利·克莱“独具慧眼”的“高等战略”。①福斯特则认为这些妥协是不对的。他认为,这些妥协是对“进攻的种植园奴隶制度的重大让步”,“刺激了种植园主的胃口”,“是南部奴隶制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过去康巴藏区曾出现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强盗、游侠(藏语为“昌巴”),随之强盗、游侠歌(藏语为“昌鲁”)也应运而生。在藏族传统的民歌分类中,强盗、游侠歌属鲁体民歌,即山歌。这种山歌在藏区流传不广,而且失传也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吴凡 《黑龙江史志》2013,(15):20-22
本文以1933年希特勒上台和1938年慕尼黑阴谋两件事作为分界点,将1930年代分为三个阶段来阐述苏德关系;并始终围绕国内政治形势、国际外交局势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展开论述。《拉巴洛条约》建立的良好关系持续到国社党上台正式结束,苏德相互视对方为不能避免的敌人,却又都极力避免成为对方的首要目标以赢得充裕的战备时间。为此纳粹开始了对凡尔赛体系的渐进式破坏;而苏联则在英法和德国间反复权衡,力图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最终与德国妥协。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西藏是“歌舞的海洋”,其民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备受海内外文史学家的关注。但是,藏北“强盗歌”这一特殊的民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本文拟对藏北“强盗歌”的思想内容和产生的原因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晋国之所以在春秋时期迅速崛起,先后成就文公和悼公的霸业,其人才思想与举用制度的先进就是一项重要原因。春秋时期晋国的人才思想与举用制度对战国时代的“三晋”和秦国有很大影响,“祁奚之举”、“楚材晋用”等被传为千古佳话。一晋国人才思想述要人才思想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在此我们仅探讨晋国统治者视什么人为人才以及如何举用人才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举善选贤对于什么样的人是人才的问题,不同时  相似文献   

17.
试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英美对日妥协倾向——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二王建朗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英美的远东政策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对日妥协的倾向,1939年有田—克莱琪协定、1940年滇缅路禁运以及1941年的美日谈判皆是这一倾向的具体表现;一是...  相似文献   

18.
重新认识二战前夕苏德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乾 《安徽史学》2001,(1):84-89,70
1990年,苏联出版《危机的年代,1938—1939,文件与资料汇编》,首次公开了二战前夕苏联对德国交往中的一些重要文件。美国学者罗伯茨据此重新研究了二战前夕的苏德关系,指出在导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结局的苏德关系的发展中,德国是主动的一方;苏联对英法苏莫斯科谈判并非一开始就脚踏两只船;《苏德条约》中的秘密议定书并非是苏德瓜分波兰。这些观点,与西方传统的观点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对两点进行一些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德战争之前 ,苏联通过与希特勒德国的合作与争夺 ,在其西北部扩张领土和建立势力范围的努力获得初步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苏联以战场上的胜利为基础 ,使盟国逐渐地同意了苏联关于领土和边界、安全保障和势力范围的大部分要求。最后 ,苏联和西方国家以妥协和谅解的方法确立了划分它们势力范围的雅尔塔体制  相似文献   

20.
“苦撑待变”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前期的基本外交方针 ,但欧战爆发后 ,国民政府并未欢欣鼓舞 ,而是在重重疑惑和担心中度过了最初阶段。苏德的突然妥协出乎中国意料 ,国民政府不得不谨慎应对 ,并力图因势利导。已处于权力高峰的蒋介石 ,其对德宣战的主张和发表表态性宣言的设想 ,竟受阻于下属而未能实现。国民政府最高决策层内的谨慎由此可见一斑。从战略角度看 ,欧战对中国有利 ,但短时期内中国则面临更多困难和风险。苏芬战争爆发及苏联被国联开除后 ,中苏关系日渐疏远 ,中美关系则更为国民政府所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