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敖汉旗榆树山、西梁遗址房址和墓葬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发掘了敖汉旗孟克河右岸的榆树山和西梁(千斤营子)两个遗址.其房址结构、出土遗物与小河西遗址比较相似,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形状有方形、长方形、梯形、不规则形四种,无门道,部分房址有外凸的"小窨"[1].个别房址有居室葬.榆树山、西梁遗址所测年代晚于兴隆洼一期文化.  相似文献   

2.
1982年秋冬,敖汉旗文化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在敖汉旗东南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兴隆洼遗址,1983年进行发掘,命名了兴隆洼文化[1]。已发掘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还有查海[2]、白音长汗[3]、南台子[4]、  相似文献   

3.
文章题目作者总期数页码一、调查、发掘敖汉旗南台地赵宝沟文化遗址调查敖汉旗博物馆52凉城县杨厂沟遗址清理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511包头西园春秋墓地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包头市文物管理处513凉城县北营子汉墓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525杭锦旗乌兰陶勒盖汉墓发掘报告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536清水河县拐子上古城调查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554辽中京大塔基座覆土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558辽代龙化州调查记郝维彬564宁城县小塘沟辽墓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568呼和浩特郊区辽代佛寺发掘记内蒙…  相似文献   

4.
小河西文化得名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内蒙古敖汉旗小河西遗址。关于该文化的性质,学术界至今没能形成一致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田野考古和整理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又有一些重要的考古材料得以发表。本文在重新梳理和全面分析以往和新近公开发表的相关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小河西文化的特征、年代、分布、类型、去向等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小河西文化是辽西地区早于兴隆洼文化的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年代在公元前6200年以前,是兴隆洼文化的前身。依据现有材料,可把小河西文化进一步区分成两个不同的类型,即白音长汗类型和查海类型。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敖汉旗榆树山、西梁遗址出土遗物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发掘了敖汉旗孟克河右岸的榆树山和西梁(千斤营子)两个遗址.所出遗物与兴隆洼文化同类器相比,筒形陶罐与之相差较大,石器、骨器中有许多相同的器物,如石锄、石刃骨鱼镖等.西梁遗址所出的钻孔石器和环状器很有特色.艺术品中陶塑人头像和骨笛令人瞩目.根据其碳-14数据测定,两处遗址年代均为距今5000年以前.  相似文献   

6.
敖汉旗乃林皋村出土的几件辽代陶瓷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7月,距敖汉旗所在地——新惠之南七公里半的乃林皋村,出土了一批辽代文物。乃林皋村地处孟克河冲积的河滩地上,河从村东侧流过。村中和村南、东两边散布有辽代陶、瓷片,故知这里是一处辽代遗址。但由于多年耕种和孟克河的冲刷,现已很难看出整个遗址的全貌,只从断崖处看出有一米多厚的文化层。这批文物是发洪水时冲出来的,据社员讲,有大瓮、瓷器、  相似文献   

7.
信息之窗     
考古与文物 内蒙古发现五千年前红山文化“金字塔”。这座“金字塔”是中国考古专家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四家子镇发现的,远看份一个梯形的小山包,近看是三层石砌的塔形建筑,最底层长约30多米,宽约15米向上逐渐变小。在现场指挥发掘的着名考古学家郭大顺说:这是迄今所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红山文化时期的“金字塔”。在“金字塔”顶部发现了7座墓葬和一座祭坛遗址,整个遗址散落着许多内壁刻有“米”字符号的  相似文献   

8.
小河沿文化分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文物普查表明,小河沿文化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包括辽宁省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地区和内蒙古赤峰、通辽地区。经过发掘的小河沿文化遗址和墓葬有辽宁省锦西沙锅屯洞穴遗址、内蒙古敖  相似文献   

9.
杜力营子遗址于1982年敖汉旗文物普查时发现.1998年11月,由于该地区搞农田基本建设,遗址中的部分遗迹遭到破坏.旗博物馆得知消息后,先后三次对该遗址进行复查,采集了大量标本,并对该遗址进行了全面测绘.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辽宁敖汉旗小河沿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73年我们在昭乌达盟敖汉旗小河沿公社老哈河、蚌河两岸进行了调查,在四道湾子大队三道湾子生产队村南和白斯朗营子大队的塔山、南台地、四稜山下发现了六处古代文化遗址(图一)。1974年6—8月,在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协助下,由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和敖汉旗文化馆共同进行了发掘。现将所获材料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0,(10)
200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肃北蒙古自治县进行早期玉石之路调查时,发现了马鬃山古玉矿遗址。2008年7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在开展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遗址调查时,又对玉矿遗址进行了复查。两次调查共发现矿坑数十处,采集到大量陶、石器。发现的最早遗物属四坝文化时期,此矿自青铜时代晚期开始开采,沿用至东汉,可能晚至魏晋时期。这是甘肃境风目前所发现的唯一处早期玉矿遗址,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玉矿遗址,为研究河西走廊地区乃至甘青地区早期玉器的矿料来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辽西地区迄今已报道的史前时代考古文化中,陶窑的发现仅在内蒙古敖汉旗小河沿乡四棱山遗址有所发现1,共6座陶窑,属于红山文化.其它考古学文化尚未见有陶窑发现的资料报道.2005年夏,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为配合内蒙古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松山区初头朗乡上机房营子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揭露了2座红山文化和1座夏家店下层文化陶窑7.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为研究辽西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陶窑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敖汉旗小河西遗址简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发掘了小河西遗址,共发掘了3座半地穴式房址,房址内出土遗物不多,有陶、石、蚌、骨器.小河西遗存代表了早于兴隆洼一期文化的类型,其年代早于距今8200年.  相似文献   

14.
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引起了国内外文物考古界和历史学界的很大关注。对吴城遗址文化的研究,并最早提出“吴城文化”这个名称,是在1976年;同年,赵峰同志对吴城出土的部分陶文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论文,文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他率先肯定,吴城的先民们,“虽居住于今天的清江县,远离中原,但仍是殷人的一支,祭祀其远祖上甲,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今天的清江地区,不仅有着同中原一样发展的农业生产,而且有着同一语言、文字”。近年来,对吴城遗址文化研究的同志更多了,且有提出文化命名问题。我作为吴城遗址多次发掘的参加者之一,想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文物考古和历史界的同志们。一、吴城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的初步收获吴城遗址是1973年秋发现的。同年冬进  相似文献   

15.
河北怀安王虎屯、小高崖遗址调查范秀英王虎屯、小高崖遗址是怀安县两处内涵较丰富的新石器时期遗址,1978年张家口地区文物普查队调查了王虎屯遗址。1986年怀安县文物普查时复查了王虎屯遗址;并调查了小高崖遗址。现将这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收获报告如下:王...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敖汉旗英凤沟金代墓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秋,敖汉旗文物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新地乡三家村英凤沟发现一处金代墓地,并征集到这个墓地出土的石棺一个、墓碑一通。1986年6月初,我们对墓地进行了复查,并对其中两座已全部暴露并受到破坏的墓葬(编号为M1、2)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英凤沟屯北距敖汉旗政府所在地新惠约10公里,西距孟克河约3公里。墓地位于英凤沟屯北面1.5公里的山洼中,北依一道东西走向的山脉。此山当地称为鹰窝山,顶上有石砌的燕长城遗迹,山南坡向前伸出两道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赤峰市敖汉旗丰收乡白塔村的村民平整坡地时,发现了1座砖室墓.正在白塔村处理非法盗掘辽代白塔事件的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敖汉旗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得知该情况后,对该墓葬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除了已暴露的砖室墓之外,又发现3座墓葬,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随即对这些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相似文献   

18.
新建或改建知名度较高的考古遗址博物馆成为很多地区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就是这种发展浪潮中的一个典型例证,采取的是“小隐”型逐渐向“大显”型转变的发展模式。文章通过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案例浅要探析陕西省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现状和不足,针对现状初步梳理和分析,提出了转变发展模式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哈民遗址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草原腹地,南距通辽市区约50公里。遗址南望西辽河,北靠新开河。遗址所在相对低洼平坦,被掩埋在1米多厚的风积沙层下,遗址(含南北两个区)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2010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当时正在被盗掘的哈民遗址进行了现场踏勘,鉴于遗址现状堪忧,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迅速上报国家文物局,经批复后对遗址进行了局部的抢救性考古  相似文献   

20.
栗媛秋 《四川文物》2020,(4):110-118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是辽西地区史前研究的重要遗址之一,对该遗址出土陶器进行科技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地区史前陶器工艺发展及文化演变。通过对兴隆沟遗址三个地点出土陶器的岩相和成分进行分析,可知该遗址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到夏家店下层文化制陶工艺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时期采用了不同的制陶黏土,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工艺表现出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