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南方文物》2015年第4期发表了拙文《明代殿试考官与考生服饰研究》(以下简称《殿服》),其中有关皇帝赐新科状元冠服的内容阐述不够全面,在此借助贵刊对该问题加以补充说明。一、《殿服》的内容与不足《殿服》一文认为,明代皇帝赐给新科状元的冠服存在朝服和常服两个官服系列,但朝服系列的服装构件又都有部分缺失,不够完善。这一认识主要由《大明会典》的内容分析而来,因为明代服制中皇帝  相似文献   

2.
朝袍是清朝皇帝举行登基、大婚、万寿圣节以及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的礼服(图一)。这种朝袍由披领、上衣、衣袖、熨褶素接袖(满语称“赫特赫”)、马蹄袖端、腰帷、襞积、衽、裳等组成(图二)。据《钦定大清会典·礼部·皇帝冠服》载:朝服色用明  相似文献   

3.
王建芙 《收藏家》2014,(4):50-56
<正>衣冠自从摆脱了蔽体御寒的原始属性后就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最外在的文化表征,蕴纳着深邃而多元的文化内涵。中国作为伟大的文明古国,更赋予衣冠以明礼仪,辨尊卑的政治功能,并且在王朝更迭时必制定新的冠服以作为新政权的外在标志。清王朝一统天下后,借鉴吸收了传统服饰文化中色彩与纹饰等精髓,同时又融入了本民族的骑射文化元素,形成特点鲜明的服饰制度,以皇帝后妃为主体的清代皇家服饰,包括礼服、吉服、常服、行服、便服等在不同场合穿着的各种服饰。礼服肃穆庄严,吉服喜庆热烈,行服  相似文献   

4.
朝珠.源自数珠,是清代服饰独有的一种佩饰,清代君臣命妇穿着朝服或吉服时垂挂于胸前。朝珠共108颗。祖先努尔哈赤就佩带朝珠.乾隆时期朝珠制度已经完善,并把它列入《皇朝礼器图式》,以示郑重。朝殊因身份地位的不同.材质也各不相同,以皇帝和皇后佩带的东珠最珍贵。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21,(1)
正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目前主要保存在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其中藏于山东博物馆的明代服饰是20世纪50年代从曲阜孔府调拨而来,孔子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服饰早先是由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保存。孔府旧藏的明代服饰实物种类丰富,涵盖朝服、礼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吉服、便服等主要的服饰门类,具体可分为衍圣公冠服:朝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命妇冠服:礼服和常服。吉庆场合穿着的吉服以及日常起居穿着的便服,其中以纹饰绚丽的吉服和用色素雅、款式多样的便服为大宗。朝服作为等级地位较高的一类冠服,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礼仪场合。《明会典》载,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敕、进表、传制时,文武官员穿朝服。明代朝服继承了唐宋以来的形制,包括梁冠、赤罗衣、赤罗裳、白纱中单、蔽膝、大带、革带、玉组佩、大绶、小绶、白袜、黑履、笏等。目前唯一一套比较完整的明代朝服实物保存于山东博物馆,孔子博物馆则收藏了一件朝服上衣和一件白纱中单。  相似文献   

6.
唐代官员大礼服包括祭服、朝服和公服,各依礼制用于不同场合。然祭服使用范围较小,而朝服、公服礼节繁琐,穿著不便,因而,唐廷虽然制度层面尊从古制,但实际操作中却是屡有调整:初、盛唐时期朝、公服多被祷褶服所取代,后祷褶服渐废,则由常服履行二者职能。这种独特的礼服格局是强大、开放的唐帝国的精神实质的体现,更是南北朝至隋代一直在进行着的民族大融合及多种文明大交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玄端服是华夏礼服"衣裳制度(衣分两截,上衣下裳)"的体现。因为玄端是很规范的男子礼服,并且多做朝服和祭服使用,所以古代男子有"朝玄端,夕深衣"之说,正是因为早上的礼仪更郑重。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将服饰分为正装与休闲装。诸如T恤、夹克等休闲装顾名思义是休闲之时所穿,而到了正式场合,人们往往以西装革履的装扮出场,久而久之,这些来自西方的服饰便成为了中国人默认的常、礼服,而我们本民族的服饰却早已被遗忘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7,(6)
<正>清代的服饰制度,从清初创立,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不断修订,至乾隆时终于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服饰体系,在形式上既保留了紧身窄袖的民族特色,同时又沿袭了汉文化中一些传统典章制度。龙袍作为宫廷服饰中重要一类,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清代龙袍以故宫博物院存世量为最大,其他文物收藏机构也有部分传世品,总体来看,清代龙袍形制丰富,制作工艺复杂,集历代织绣工艺之大成,  相似文献   

9.
关于清代帝后朝服与朝服像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故宫现藏帝后朝服与朝服像的系统排比,结合有关文献研究,作者认为:1、康熙的4幅半身肖像画分别为两幅朝服像的稿本;2、清代帝后朝服像可分为写生像和祭祀像,祭祀像的背景是程式化的,自康熙以后的皇帝服饰,乾隆以后的皇后服饰是写实的,与制度基本吻合,并表现出时代特征,而此前帝后朝服像中的服饰存在着虚构想象的成分;3、康熙《大清会典》记载的服饰形式是康熙青年时期的,雍正《大清会典》记载的则应是康熙晚年和雍正时期的服饰面貌。雍正元年颁布的服饰制度在康熙晚年已经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0.
王建芙 《收藏家》2014,(5):43-49
<正>贵胄冠袍清朝王公贵族和文武官员在宫廷朝会及筵宴活动中,要跟随皇帝穿著礼服、吉服、行服等不同的服饰。同时,由于清朝文武品官自上而下均实行九品官阶制,其佩戴的冠帽、穿著的服装也必须按照各人官衔和品级戴用,不允许发生僭越错误。官员服饰实际成为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标志。清石青直径纱补服(图20)补服是君臣在春夏秋三季里举行嘉礼庆典和吉礼祭祀活动时套在朝袍外边穿着,或单穿的一种礼褂。既属于礼服,又属于吉服。清,纱,身长122.1、中腰70.9、下宽116、袖长84.9、袖口30.8厘米。  相似文献   

11.
试论清代皇帝明黄色朝袍的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代皇帝冠服中,明黄色朝袍的功用尤其引人关注。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朝祭所御”的概念往往含混不清,以至认为清帝明黄色朝袍既可亲郊飨庙又能御殿朝贺,模糊了朝服与祭服的区别。顺治十年(1653年)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傅景星奏言:“自古帝王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制,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衮冕黼黻代有不同,朝有朝服,祭有祭服,所以肃臣民而格上下也……”。本文旨在讨论清帝明黄色朝袍的不同作用,从而区分出朝服与祭服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柴懿  杨阳 《大众考古》2022,(8):67-69
<正>说起朝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清宫戏中皇帝、后妃和大臣胸前类似佛珠的长珠串,随着步伐有节奏的摆动,十分吸睛亮眼。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朝帝后朝服像可以看出,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皇帝没有戴朝珠,孝惠章皇后戴了朝珠,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在晚年朝服像中也戴了朝珠,而自康熙皇帝开始的帝后朝服像中均戴朝珠。可见,朝珠并不是满人一开始入主中原时的标准配饰,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稳定,满汉文化逐渐融合,朝珠成为清朝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刀剑发展到清代是一个高峰,而清朝刀剑中,皇家的刀剑最具历史价值。清代皇家刀剑为数众多,制作精良,并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作为宣统皇帝的溥仪,在紫禁城时尚未见到为他制作的佩刀,清朝就烟消云散了。但其后在日本侵略者的扶持下,溥仪充任了伪满洲国的"康德皇帝",在一些影像资料中,在不同场合身着不同制式服装的溥仪佩带着样式各异的佩刀。当然,此时溥仪的佩刀和清代皇帝的佩刀有着根本区别。清朝皇帝的佩刀的制式、尺寸、纹样、颜色等都是根据《皇朝礼器图式》的规定,由清内务府造办处锻  相似文献   

14.
该文根据故宫博物院和美国迪美博物馆藏的孝穆成皇后朝服像,探讨了清宫寿皇殿悬挂皇后御容的各项规制,如悬挂的方式、御容像的画式、装裱的样式,以及与皇帝合祭时的一帝带二后(嫡皇后和生育嗣位皇帝的皇后)像的典制等,并推断了两个藏本入贮与流出寿皇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坐轿这件事     
轿子是清代主要的交通工具,有权有钱的人都想靠它代步。然而,在清代,从皇帝到各级官员,能不能乘轿、怎样乘轿都有具体规定。潘洪纲在《细说清人社会生活》一书中介绍:在清代,皇帝、皇后可以坐36人抬的奢华的轿子,其他官员,旗籍亲王、郡王、大学士、尚书准许乘轿;贝勒、贝子、公、都统及二品文臣,只有年老体弱或得到皇帝特许的人才能"乘舆"。  相似文献   

16.
奏折是清代独创的一种官方公文,是高级官员向皇帝请示、报告政务的主要文书。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公务文书,都是统治者实施统治政策的工具,自然地产生并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奏折文书亦不例外,从它开始作为一种官文书使用,就鲜明地表现出它自身的特点和活力,成为清统治者的有力工具。奏折文书自康熙中期开始使用,最初仅是皇帝的亲信,用来密告下情、请安问好,与皇帝私相往来。至康熙后期,奏折开始被推广使用,逐渐取代了题本的主要功能,而成为官员上报政务的主要文书。当这一文书制度逐渐形成并扩大使用之初,在撰拟、封发、呈递,以至批、转、办、结等种种环节上,都具有堪称最为严谨、慎密的规定,其程式简便,传递亦迅捷。它的使用不仅是清代文书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尤其对清代皇帝的集权政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清朝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在清王朝近300年执政间,收集、并形成了大量种类繁多、内容极为重要、且又珍贵的档案,这些档案乃成了清代信史的最可靠依据,它亦成为清代利用档案编修史书的直接素材。在清代,依档案编修史书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卷帙之大、编修之勤,都超越了以前任何朝代,成为我国历朝之最。在清代,尤为前期,历代皇帝皆重视利用档案编修史书,凡修一书,即由皇帝钦定设立一修书之馆,且成贯例由皇帝钦定修书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孔子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清代衍圣公府奉天诰命盒为例,分析它的制作工艺、象征意义及其所反映的清代统治者与衍圣公府之间的特殊关系。奉天诰命盒是清代皇帝颁发给孔子后裔的诰命文书之专用容器,“奉天”二字代表衍圣公对天子的效忠,也昭示其在维系祭孔、陪同皇帝祭祀、朝觐等方面的责任,保存诰命的严格规定也体现着二者关系的专属性。这件器物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统治阶层与儒家代表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乃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物证。  相似文献   

19.
<正>入关之初,清统治者强制推行"剃发易服"以别逆顺,维护统治,强制汉人改穿具有满族生活特点的衣冠。同时礼法制度上多承袭明代,修定了严格的衣冠制度,冠服体系周详严整。从帝后到官员的冠服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类,都有各自严格而详尽的定制。而清代严格的服制对便服限制不大,可依据各人喜好选用衣料及纹饰。同时,部分便服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皇子分府是清代皇家事务中重要的一环,它是皇子们走出紫禁城,独立生活的开始.清代的皇子分府内容有分爵、分府第、分旗、分户丁、物品及移居府第时的相关工作,涉及到内务府、宗人府、工部、礼部、兵部、钦天监等多个部门.在清代,皇子分府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规章制度,保证了皇帝对皇子的控制.同时,皇子分府与清代不同时期的皇室人口和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