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元至抗战前夕粮食进口问题简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元至抗战前夕粮食进口问题简议徐畅我国是以农业立国的国家,然而自19世纪中晚期,尤其是民元以来,每年大量进口粮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从民元到抗战前夕粮食进口的概况、特点、原因及影响。一我国粮食进口主要包括大米、小麦和面粉3...  相似文献   

2.
该局紧紧围绕工作目标,重点抓好粮食营销、购销企业结构调整、储备粮体系建设、招商引资、规模企业培埴和社会粮食统计等工作,抢抓机遇,拼搏进取,粮食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治粮”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全面贯彻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办理和粮食流通统计工作。二是切实推进依法治粮,积极开展粮食流通专项检查。三是认真抓好储备粮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储备粮管理体制。兴化市北郊国储库已连续三年被省粮食局表彰为“一符四无”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3.
庄琴学 《攀登》2003,22(4):70-72
自青海省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消保护价收购,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特别是全面启动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后,青海省的粮食流通格局及供需总量平衡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粮食安全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挑战。针对青海省粮食流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面临的新问题,必须努力构筑青海省粮食安全体系,培育粮食市场体系,加快青海省的粮食信息网络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建立动态储备体系,建立稳定增产的粮食生产体系,建立省际间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关系,培育和扶持具有一定优势的大型粮食企业和粮商,促进青海省粮食企业向现代化规模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4.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农村“六条”。其主要内容是:1.搞好公社的经营管理;2.减轻社队和社员负担;3.分配要兑现;4.粮食分配要兼顾三者利益;5.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6.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自留地、家庭...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河西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粮食占甘肃省粮食总产量的1/3,年提供商品粮占全省商品粮总数的70%。这里年降雨量大多在60~100毫米之间,河西大面积的高额丰产田,以及工业、人民生活用水主要靠祁连山的冰川、雪水。祁连山水系中下游渠道治理与祁连山生态治理应同步进行祁连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祁连山头顶冰川,在海拔2500~3500米之间是水源涵养林。据2000年森林资源调查表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林业用地面积60多万公顷,其中乔木林16.68万公顷,灌木林41.24万公顷,经济林9.3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116公顷。这些林地处…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江汉平原的粮食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风波 《史学月刊》2007,(9):117-121
粮食贸易在民国时期江汉平原的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粮商及粮商组织、粮食加工和运输、粮食价格、粮食集散和粮食存储等几个方面反映了民国时期江汉平原的粮食市场的基本情况。粮食贸易将大量的基层市场、少量中间市场和几个中心市场联系在一起,粮食价格的趋同性表明这个地区当时存在着完整的粮食贸易体系,但相关市场特征又表明这个市场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7.
《江苏地方志》2011,(6):F0004-F0004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十一五”是江苏粮食工作实现战略转变,从改革走向发展的五年,是江苏国有粮食企业走出困境,焕发生机的五年,更是江苏粮食流通产业夯实基础、发展壮大的五年。全省粮食部门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和粮政管理工作,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江苏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已初具雏形,多项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位次。  相似文献   

8.
1953~1957年的河南在统购统销初期实施粮食票证制度,经历了初创时期、基本成型时期、确立时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粮食票证制度的形成,对于保证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贯彻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成为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江淮文史》2008,(6):F0002-F0002
安徽省稼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8月经怀宁县人民政府批准.报省工商行政部门核准,由国有粮食工贸企业整合组建成立,2006年1月改制为民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粮食农副产品订单种植、收购储存、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百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注册资金5000万元,资金总额1.5亿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城市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供需矛盾突出、王朝时期粮食供给措施、京师粮食供应与消费、京师乏粮后果与应急措施四个方面阐述了封建帝都北京粮食供给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颇费。北平火车站附近的粮栈作为第一级市场将粮食输入到北平城内,一级销售商携带粮食样品在第二级粮食交易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第三级市场销售商在二级交易市场确定货源后,将粮食供应全市人民,最终覆盖整个北平城。第一级粮食市场承担代替外地粮商销售买卖的功能,多集中在车站附近;二级粮食市场确定了一级市场的货源后,进一步将粮食供应系统扩大;三级销售市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米庄和陆陈行,其特点为数量大、规模小、覆盖范围广,有效地将粮食输入给最终消费者。粮食供给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本文围绕粮食这一主题,探讨了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的总体运作原则、粮食商业的运行模式以及每级粮食供应商的特点与粮食流通方式,指出北平粮食市场的三个级别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2.
查武汉粮食应有统制准备,前经饬据后方勤务部召集有关机关派员会议商讨据报决议,应备三个月民用粮食,其办法如下:一、武汉粮食之筹划已经成立武汉粮食调剂委员会,由汉口市吴市长为主任委员,三镇市民所需月约二十万石,现在市场商人所存尚有二十万石,可供一个月之用,市府应以奉拨农行专款  相似文献   

13.
由于资料匮乏、经费短缺等多种历史原因,使1990年编辑出版的《尚志县志》先天不足。其主要缺陷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尚志县志》没有记述人事、劳动、民政、粮食、农机、统战、外事、水产、纪检、监察、档案、政事记略、驻尚中省直森工企业单位等10多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4.
广东在历史上属缺粮之地,民国时期同样是缺粮省份。据历史资料记载:广东自产粮食,早造能供3个月之需,晚造可供6个月之用,一年约缺3个月的粮食。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的广西,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尚处于较落后的地位,但其粮食流通却是层次分明,颇为顺畅,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广西构建了相对完备的粮食流通网络,尤其是形成了层层衔接、环环相扣的粮食流通市场.在抗战中,广西虽为贫瘠之区,但却很好地发挥了后方的保障作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究其原因,粮食流通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敦煌清代粮仓杨俊敦煌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虽历经沧桑,附近仍保存了很多石窟、古遗址、古建筑。在敦煌市城南,至今还完整保存的8座清代粮仓,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现市粮食局还在继续任用。据市粮管人员介绍,它储在的粮食3~5年不倒仓换库,仍不变质,不发霉,...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粮食产量吸引子维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混沌理论为基础,对江苏省粮食单产时间序列用分形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从吸引子维数、Kolomogorov熵等方面分析了粮食单产变化的混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1978-1997年粮食单产的时序分布具有分形特征,且单产的变化是一个确定性的低维混沌吸引子。要恰当地描述江苏省粮食单产发生系统,需要构造包含12个状态变量的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18.
西藏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朗杰地处"世界屋脊"的酉藏自治区,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2.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3.7亿元,粮食总产量64万吨,牲畜存栏头数2297万头只,地方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甘宁边区,粮食生产环境不算优越,但为了渡过抗战最艰难时期,中共和边区政府在增加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供应上做了巨大的努力。一是做最广泛的农民动员和组织劳动力,通过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以增加粮食总量;二是规范和调整粮食管理与供给制度,最大程度的节约用粮,以保障粮食供给;三是制定限制粮食出境和用粮食酿酒,以减少粮食消耗。上述三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边区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其次,通过调整政治与经济政策,建立比较合理的粮食制度,以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了与民争食的问题。粮食问题的成功解决,成为边区渡过抗战最困难时段的首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讨论边区自给问题时,粮食生产因素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0.
粮食是重要的战备物资,日本自局部进犯华北至战败,对华北粮食的统制经历了“日满华经济提携”指导下的农粮调查、“增棉保粮”政策下的粮食开发及贸易统制、“重点开发”及封锁掠粮、服务“决战体制”下的行政收买及武装掠粮四个阶段。粮食统制的变化与日本战略扩张及维持沦陷区治安密切相关,本质是维持华北沦陷区的“兵站基地”作用。日伪对粮食进行殖民性开发、劫掠式收购、差别式配给,掠夺强度不断加深,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日本“以战养战”的目的。但囿于华北农情实况和各界抗争现实,日伪主观统制意图与客观经济规律难以调和,粮食统制最终走向失败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