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雄是冀州信都人,"安史之乱"时加入河北叛军田承嗣部。战后,他担任魏博镇属州贝州清河尉,并于代宗大历九年(774)上半年成为朱滔属下,先后担任幽州卢龙节度押牙、行瀛州别驾、莫州刺史等重要职务,深得朱滔信任。德宗时,他辅助朱滔平定李惟岳,不久又参与朱滔的叛乱。但是,贝州战役的失利及朱滔的去世,结束了他在幽州的仕途,迫使他弃官趋易州以避祸,并于贞元三年(787)二月十六日郁郁而终。16年后,其长子良乡县尉蔡昭把他迁回幽州下葬。  相似文献   

2.
<正>李白虽有入仕之心,但他的本质却只是个纯粹的诗人。于是,他在求官路上的坎坷也就不可避免了。"诗仙"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称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晚唐诗人杜荀鹤在《经谢公青山吊李翰林》给予了李白极高的评价,称他为"千古一诗人"。他与杜甫齐名,有千余首作品流传于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  相似文献   

3.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名句,见《南园十三首》之七。唐代诗人多慕豪侠剑客,李白、杜甫青年时都曾学剑,李白曾咏“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与其同时还有一位击剑名人叫裴曼,唐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曼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见《新唐书·李白传》,后人因之。说明青年  相似文献   

4.
李白游江夏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雅号“谪仙”,被称为“诗仙”。古往今来,一提起李白这个名字,在文人学士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纵酒高歌,豪放不羁的浪漫诗人形象。他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5.
李白,这位我国独步千古的伟大诗人,因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而辞官离开长安,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公元753年秋至756年冬,他寓居当涂3年,经常泛舟于今高淳、溧阳、宣州一带。这里的山水令他留连忘返,这里的故事让他感叹不已。公元756年,李白去溧阳,县令郑...  相似文献   

6.
梁文娟 《沧桑》2008,(4):214-215
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气韵飞动,浪漫飘逸,豪迈奔放。笔者尝试从一种新的角度——形式学来阐释李白诗歌的美,兼及阐释李白诗歌特色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望夫石传说古今流传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芸 《民俗研究》2007,19(4):162-188
一、引言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望夫石"《刘禹锡集》卷24这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吟咏望夫石的一首诗。为这块眺望千年的望夫石留下笔墨的又何止刘禹锡一家?李白也写过,白行简也写过,王建也写过,许多的诗人词人为它驻足心动过。这就是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望夫石。  相似文献   

8.
一李白作为我国人民所爱戴的伟大诗人,他的创作成就,在整个古典诗歌连绵不断的群山中,矗立起一座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在创作中,李白差不多运用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所有表现手法。而表现自我,表现主观,在诗歌中塑造自己鲜明的抒情个性形象,则更是李白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我们不妨以李白与杜甫作个简单的比较。杜甫和李白的诗同样具有灼人肺腑的感情,都有诗人自我的形象。但杜甫往往是寓情于事,寓“我”于物,表现得沉着蕴藉,  相似文献   

9.
裴其勋是清末民初一位镇守北疆的爱国名将,他在长期的戍边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军事指挥艺术,还曾主持编写了一部《吉林剿抚蒙乱详细报告书》,记载民国初建时发生在东蒙地区的乌素叛乱事件,对于研究民国初年北疆边务额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他以“自然为宗”,诗风豪迈奔放、飘逸若仙,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美称。李白是一个尊道信佛之人,但也是一个渴望从政而有所作为的人,所以在他身上体现的是多种思想的杂糅。  相似文献   

11.
毕晓飞 《沧桑》2009,(5):224-225
李白被誉为"诗仙",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盛唐散文大家,他的散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本文选择李白文中的序文来分析其散文的特点。本文按文体特点将李白序文分为三类,并逐一分析每一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通常印象,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在《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这得先从"斗"说起。古时量酒用的斗,跟现代称粮食的斗并不是一回事。这种称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来的形状就是这种斗的样子,这种斗有长长的柄,实际是盛酒的勺子。  相似文献   

13.
提起民国年间的名诗人兼名作家易君左,许多人都熟知他随笔挥写《闲话扬州》而吃官司的事件。但抗战胜利后,他在南京老虎桥监中探视大汉奸周佛海一事,恐怕了解的人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14.
幽州镇位于河朔三镇最北端。偏处一隅,孤立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内部频仍的动乱,使它同魏博和成德二镇相比,对中央表现出较强的恭顺性,在平叛攘外、稳定唐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应看到它所谓的恭顺是阶段性的、相对而言的,不宜绝对化。虽然唐廷河朔政策原则上视三镇为一体,比较注意维持三镇的平衡,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重魏博、成德而轻幽州的倾向。由于唐廷对幽州镇的限制乃至歧视政策,幽州镇又往往成为三镇叛乱的主要肇始地。它游走于恭顺和叛逆两极之间,构成了唐后期政治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相似文献   

15.
唐代大诗人李白知识渊博,所作诗时人惊呼可“惊天地、泣鬼神”,这与他青少年时期在今江油市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小匡山位于江油市城区以西约4公里处,南距李白故里青莲场13公里,因李白小时在山顶读书,亦名“读书台”,传说又因他发愤攻读的精神感动了燃灯仙师,便点石成灯,使小李白苦读通夜,称为“点灯山”。此山东临让水河。背负龙门山脉,  相似文献   

16.
新昌有两座山,一座是岚气氤氲的山,一座是诗仙李白这座山,形神合一,这才是至真至美的天姥山。在诗人的国度里,超越了时间的隔膜,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而诗人的心事和天姥山的魅力却是猜不透的。不知是否巧合,李白几次来剡中都是在秋季,正如今天的新昌,年复一年地呈现出山水碧透的秋色,秋声邃远,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7.
李白《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以为这首诗描写的是唐代炼铁工人的劳动情景。其实它写的是道家之流于月夜下烧炼丹药的事。 唐朝统治者推崇道教。李白生活的开元、天宝年间,道教盛极一时,道士炼丹药者颇多。知识分子中也不乏其人。李白在诗中说:“仆卧香炉顶,餐霞嗽瑶泉。”他给自己的歌  相似文献   

18.
1954年,诗人高平写了一首献给藏族阿妈的诗,其中有一句:“我们替你种下的青稞要在你的门前发芽”,当时的西南军区文化部部长陈斐琴看后建议他把“替”字改成“帮”字。陈部长说:“我们对于少数民族的事情是帮助而不是代替。”这件事让高平感触颇深,40多年后他记忆犹新,感慨地说:“这样的‘一字师’最可贵,这不仅是一字之易,更是思想的提高和改变。”  相似文献   

19.
论马日事变及其解决杨天石1927年5月21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叛乱,因为这一大的电报代号是“马”,史称“马日事变”。对于这一事件,本应及时用武力加以平定。但是,武汉政府领导人对叛乱怀有同情;鲍罗廷主张纠正工农运动中的过...  相似文献   

20.
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在安史乱中因从永王磷事被流放夜郎。但,李白是否到达了夜郎贬所,是人们长期以来争论未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对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作品的研究,在对文学史和贵州古代史的研究上,无疑都有重要的意义。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李白于流放途中遇赦而返的是宋人曾巩,其后诸如宋代薛仲邕,明代杨慎、清代王琦、郑珍、莫友芝等都沿曾说,以后学者,也多从此说。然而明清以降,有些人提出相反的意见,认为李白不仅到了夜郎贬所,而且还在夜郎住了较长时期。持此种观点的主要是明清时代一些贵州的和曾到过贵州的学者,如张澍、黎庶昌等。周春元先生的《李白流放夜郎考》(以下简称《周考》)(《贵阳师院学报》1981年2期)也认为“李白到达了夜郎贬所,大概是没有疑问的”。对这一意见,我不敢苟同,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资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