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札迻》是孙诒让的第一部问世之作,校勘订正了秦、汉至齐、梁间七十八种古书中的讹误衍脱千余条,有功于学界。笔者在研读过程中,发现尚有值得商榷之处,今提出若干条,以见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札迻》是孙诒让的第一部问世之作,校勘订正了秦、汉至齐、梁间七十八种古书中的讹误衍脱千余条,有功于学界。笔者在研读过程中,发现尚有值得商榷之处,今提出若干条,以见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札迻》是孙诒让的第一部问世之作,校勘订正了秦、汉至齐、梁间七十八种古书中的讹误衍脱千余条,有功于学界。笔者在研读过程中,发现尚有值得商榷之处,今提出若干条,以见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以前陆续出版的《全宋诗》26—72册中江西籍诗作的韵字做了穷尽式的考察研究,发现可以利用韵字校勘《全宋诗》中的讹误,从而使它更完美,文中按有讹误得到校勘印证者、虽未被校勘印证但笔者认为有误者、未校勘到但笔者认为有误者、《全宋诗》已知有误但仍未改者四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校勘的目的,是为了订正文献的文字讹误,这一点古今学者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但比较古今校勘家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文字讹误性质的认识,是有所不同的,甚至对文字讹误的内涵也大有区别。即这里的文字讹误,包括不包括著者的错误,而著者的错误包括不  相似文献   

6.
张森材 《陕西史志》2006,7(2):38-44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凡7卷,其中近30条用来分析古籍句读失误的原因。近人杨树达《古书句读释例》分4类15种,共收例句168个,专门研究古籍句读和标点的讹误问题。近人孙德谦《古书读法略例》,今人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王迈《古标点例析》、徐仁甫《广古书疑义举例》、段喜春《古书标点释例》、汪耀楠《注释学纲要》、宋子然《中国古书校读法》等,也都在古籍标点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根据各家的研究,产生古籍标点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因不明词义而误、因不明语法而误、因不明章法而误、因不明礼法而误、因不明史实而误、因不明情理而误、因失于校勘而误,等等。他们虽然讲的是古籍的标点,但旧地方志是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同样也适用于旧方志的标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出土文献校订传世文献讹误,其方法论值得提倡。古书形近讹误甚多,有些讹误如果没有出土文献,不易被发现和解决。但用出土文献订古书的前提是,古文字考释必须正确。如果考释站不住脚,校订古书的科学可靠性便无从谈起。古文字"引"与"弘"形近易讹,学者利用其校订古书,有成功也有失误。本文结合"引""弘"讹混字例,来说明形近易讹字研究对于古文献校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通行的《论语集注》主要有中华书局《四书章句集注》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与安徽教育出版社共同出版的《朱子全书》本,前者流行广,后者校勘精。本文参考《四书大全》以及日本刻本校勘出讹字、倒文、衍文、脱文、标点错误、避讳字等两个本子共同存在的讹误数条,校勘出中华书局本讹误数条。  相似文献   

9.
牛继清 《文献》2001,(4):273-287
历代正史成书以后,在各自的传抄、刊刻过程中,均出现了大量的讹误,后世学者尤其是乾嘉以来的学者对其不断进行校勘考辨,成果不小.  相似文献   

10.
《明史》是明史研究的重要史料,该书《河渠志·黄河》对于研究黄河在明代的相关情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其中存有较多讹误,以往学者对这些讹误已有所校正,但仍存留有一些讹误。本文将"明实录"、地理类志书、政书、笔记、诏令奏议、地方志等官修、私修史书与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明史·河渠志·黄河》加以对比,在前人已纠正的错误的基础上,对仍存在的讹误进行了校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