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13益突出,人类开始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反思自身的活动,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研究的兴起。国际社会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关注生态环境演变,并于1972年由联合国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专门讨论这一重大问题。该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广大民众和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生态环境变迁研究开始进入史学,逐渐成为史学研究的新领域,13益得到多方学者的重视,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成为史学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西北地区按自然地理区域划分 ,除包括今之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 5省、自治区外 ,还当划入内蒙古自治区西半部与山西省。其下又可分为 8个二级自然区。这一地区在历史时期以迄现代 ,生态环境发生了多方面的明显变化 ,主要是 :1 .天然植被大多消失殆尽 ;2 .水土流失不断加剧 ;3.土地沙漠化扩大 ;4.高山冰川雪线后退 ,冰雪储量减少 ;5.河流湖泊变化显著。一些河流河道流程减少、发生断流 ,有的湖泊湖面缩小、甚至消失 ;6.绿洲萎缩。总结其变化特征主要为 :生态环境变化主要反映在干旱化、沙漠化与水土流失不断加剧 ;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既有气候干旱化的影响 ,也与人为活动关系密切 ;生态环境变化在历史时期以秦汉、唐、明清时期最为显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更趋剧烈 ;生态环境变化影响广泛深远 ,不仅制约着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还威胁着其周边地区 ,尤其是其东部华北平原与京津地区之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的变迁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清 《攀登》2005,24(6):139-143
改革开放给中国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家庭从其结构、规模等各个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迁。正确看待家庭在整个社会变迁中的发展,不但有利于国家的安定、枉会的进步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家庭沿着富裕、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清代陕南生态环境变迁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学者在分析清代陕南生态环境变迁时忽视自然因素的缺憾,在系统搜集陕南历 史文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相关成果,考察清代陕南生态环境变迁的基本成因。本文认为,清代陕 南秦巴山区生态环境恶化是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地质地貌以往为学界所忽视的因素值 得重视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杨通祖  陈子飞 《沧桑》2009,(5):109-109,114
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探索和发展,作为改革开放根基的农村发展尤其是农村土地改革的发展亦经历了一个艰难探索和发展的历程。在此过程中,党和政府始终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大力提高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实践证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农村土地改革发展成效显著,但是为了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作为推动改革开放发展助推力的农村土地改革必须而且应该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生态环境变迁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佳宏伟 《史学月刊》2004,(6):112-119
近十余年来,环境变迁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人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展开广泛探讨,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之关系、古代都城与生态环境之关系、动植物变迁与区域沙漠化、灾害与疾疫问题、气候变迁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与环境变迁密切相关的中国生态环境史学研究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代云南"八景"与生态环境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王朝的经营及汉文化的影响下,云南各地在明清时期涌现了大量以生态景观为主的"八景",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八景文化".清代是云南"八景文化"的发展及繁荣时期,"八景"及其相关记载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云南生态环境的状况,其发展变迁也反映了生态环境的变迁状况,对清代云南环境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富裕沟村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西南部山区,20世纪40年代以前,这里植被茂密,生态环境较好。六七十年代,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村民的生产生活陷入困境。90年代以后,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以逆转。该村生态环境由好变坏的原因:其一是人口增加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受极限,其二是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和相对应的生活方式在人口达到环境承受的极限后成为破坏环境的人类活动模式。该村生态环境由坏变好的原因:其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和城镇化引发的人口大幅度减少,从而减轻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其二是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大减少了人类活动对资源的索取,其三得益于70年代开始的对生态环境的不遗余力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1978年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大量农民转向城市和第二、第三产业寻找就业机会;城乡分割体制逐渐被打破,国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放宽了城镇对农民的户籍限制,自由流动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张晓东 《丝绸之路》2014,(22):42-43
"李陵碑"是明代的一座墩台,实名泛沙泉墩。20世纪70年代以来,"李陵碑"发生较大变化,由柱体坍塌为圆形土丘状。"李陵碑"的变化与周边环境变迁密切相关,其根本原因是近几十年来人类对自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罗菊芳 《攀登》2010,29(1):83-87
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进行的理论创新和新的伟大革命。实践证明,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党在改革的实践中寻找到的既符合客观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为此,梳理、分析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探索和研究其历史经验,把握其发展规律,这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党都心系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将这部分工作视为重点工作内容.近年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受到了广泛重视,在各大重要会议上,都要求全面深入地开展农业污染防治工作,要求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不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本质需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清以来人类经济活动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晖  徐建龙 《攀登》2005,24(3):87-92
三江源区在江河水流循环和大气环流中的枢纽作用使之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根据有关历史记载、统计资料和科学知识,本对中清以来各主要时期三江源区的人口变迁、人类活动规模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测算和评估,以期对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性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武建霞 《神州》2012,(28):149-149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本文从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完善我国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回顾和总结建国后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变迁过程,对总结历史经验,准确把握、并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对集体化时代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变迁、特征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短暂的人类历史时期,祁连山南麓经历了由纯草原生态环境到半农半牧生态环境的变迁过程。各历史时期的战争、历代政府的农牧业生产政策、区域人口的增加以及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等人类活动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变迁过程的主要原因,研究该地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过程,有利于正确认识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促进该地区今后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分析农村社会成员结构的变化及其社会历史原因,揭示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失衡状况,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理性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考古材料和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先秦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环境变迁与文化演进的关系。文章指出,如果自然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互补和易于攫取,也能发育丰富多彩的、甚至是分层化的擢取经济文化,珠三角网河平原南部的渔猎采集和北部的渔捞采集经济文化,就是两个典型的实例。东周时期冲积平原火耕水耨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促成珠江三角洲这个自然地理单元形成文化地理单元,又说明合理的区域文化也不可长久背离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赵祥辉 《风景名胜》2020,(3):0283-0283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农村建设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的生态农业处于稳定、有序的发展状态,生态环境有较为有效的改善,但是在建设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如农民的保护意识较差、缺少先进的技术、已有的资源未充分利用等。基于此,以下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赵振坤 《区域治理》2022,(13):42-45
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而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的落实,已成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这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结合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性高效治理的路径,围绕着政府、市场、网络监管、基层自治组织等多个角度研究了综合性高效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