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夏商周三族源流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夏、商、周三族起源的探讨,一直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热门之一,但由于材料和方法的制约,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们迫切希望有一部依着实是求是的态度,对各家学说加以审析,全面、系统地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李民先生、张国硕先生共同编著的《夏商周三族源流探索》...  相似文献   

2.
文明起源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学术课题,夏、商、周三代是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关键阶段之一,但传世文献的确切记载只能上推到841BC.为此,国家设立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以期解决841 BC以前的夏、商、周三代纪年断代问题.  相似文献   

3.
河南杞县境内夏商夷三族之考古学文化刘春迎夏时期,在辽阔的黄河中下游平原,曾活动着三个大的古族:夏族、商族和东夷族①。近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夏、商、夷三族渊源有自,文化各异。约当公元前20-17世纪时,这三族都步入了青铜时代②,完成了...  相似文献   

4.
河南应为五帝断代工程做准备文/朱绍侯中国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奴隶制国家从夏代开始,商、周两代也是奴隶制国家。但是,对于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年代还没有最后确定,而且分歧很大,这就给中国文明史的研究和对外宣传带来了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决定实施“夏、商...  相似文献   

5.
夷夏商三种考古学文化交汇地域浅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夏时期,在辽阔的黄河中下游平原,曾活动着三个大的古族:东夷族、夏族和商族。据近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夷、夏、商三族渊源有自,文化各异。约当公元前20~17世纪时,这三族都步入青铜时代,完成了从原始部族向文明民族的过渡,从而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三种不同性质的青铜文化,即以东夷族为主体创造的岳石文化,以夏族为主体创造的二里头文化,以商族为主体创造的漳河型一类文化。  相似文献   

6.
马真福 《丝绸之路》2011,(10):17-18
本文主要探讨夏、商、周三代青铜器艺术的总体美学特征,在此基础上,从青铜器艺术的造型与纹饰风格转变出发,解读了其背后隐含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青铜技术研究领域相当活跃,不断出现的考古新发现展示了过去一无所知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亚洲各地及西方的最新研究又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夏、商、周三代以及秦、汉两代的研究较为深入,汉之后的青铜技术研究看来还只是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8.
商和西周时期献禽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商、周三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农业生产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畜牧和田猎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从总的来说,我国自古就是以农立国,畜牧业和田猎是农业经济的补充。可是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幅员广大的,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在一些农业不发达的地区,畜牧和田猎仍然占主要的地位。从目前已知的资料中可以看出,田猎在夏、商、  相似文献   

9.
徐基 《中原文物》2007,(5):42-46
海岱地区岳石文化出土的种类繁多的铜质小工具,尤其是合范冶铸的青铜镞和新出现的一些东夷式青铜礼器如鼎、鬲、甗、戈等,不仅体现了岳石文化较高的青铜冶铸水平,也反映了夏、商、夷三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0.
许宏 《南方文物》2014,(1):86-90
<正>众所周知,三代,指夏、商、周三代王朝文明。这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大的阶段划分的概念,其与史前时代、秦汉至明清时代一道被相提并论,三者当然有其相当的共性,但三代的特殊性也颇鲜明。同时,这些特殊性又并不都是不  相似文献   

11.
历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结晶,它在天文与数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推算年、月、日的时间系统,对于历史纪年、农事活动乃至年龄计算,都有密切关系。中国历法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既不同于以《儒略历》为代表的“太阳历”,也不同于以《回历》为代表的“太阳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这种历法起源很早,夏、商、周三代即有所谓“三正”,汉代的《太初历》已确立了中国历法的基本体系,南北朝时期的《大明历》又有进一步发展。在此之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每个王朝的灭亡,几乎都与一个女人有关,上古的夏、商、周三代也不例外。夏桀时的妹喜、商纣王时的妲己,周幽王时的褒姒。传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乱举烽火,导至西周灭亡;《封神榜》让妲己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13.
“民本”即以民为本,认为民众是立国安邦的根本。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本文主要论述三点;一、柳宗元以前的民本思想概述。二、柳宗元对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三、柳宗元民本思想的渊源。兹按此论述如下。一、柳宗元以前的民本思想概述民本思想渊源于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的先王对“天”极为崇拜,认为“天”是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而天所具有的道德就是“保民”,它代表的是“民”的愿望,正如《尚书》说的:“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之上是王,王亦由…  相似文献   

14.
官印起源     
从古籍记载看,印章的起源,首先与印章是权力的象征有关,特别是和帝、王有关。换句话说,印章最早是以官印身份出现的。官印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唐代徐坚等人编纂了一部名为《初学记》的书,该书卷三十辑录了汉代《春秋合诚图》里记载的关于官印起源的传说:尧与太尉舜坐在舟中泛游,忽然,一只凤凰飞到他们面前,将背负的图书交给尧。这图书装在一个赤玉匣子中,长三尺,宽八寸,上有黄玉检斗,用绳子捆扎,两端用泥封固,并加盖了“天赤帝符玺”的印章。《后汉书·祭祀志》下则认为官印起源于夏、商、周三王:“…  相似文献   

15.
先周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周文化探索牛世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周族是与夏、商等族一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族,关于周族的起源与灭商以前的周人社会是中国古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据《史记·周本记》等文献记载,先公、先王时期的周人都邑有邰、豳、周、丰、镐等地,关于其地望,清代以前注...  相似文献   

16.
所谓商文化,指的是商王朝时期商族所创造的文化。商王朝建立之前的商族文化,可称作先商文化,以遗址命名,又可称作下七垣文化。商文化与先商文化通称为商族文化。对商族文化进行研究,这是多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对于先商文化和商文化的形成与分布地域的研究,尤为学术界所重视,可谓是研究商族起源必须涉及的问题。众所周知,有关商族起源诸观点中有一“东方说”,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商族文化存在着由东而西渐之势。本文在确定商代初年文化和先商文化的基础上,认为商文化存在着由西而东渐之势,进而否定有关商族起源的“东方…  相似文献   

17.
越民族作为一个古代民族,经历史沧桑,在春秋战国时与夏、商、周、楚诸民族,以及部分蛮、夷、戎、狄融合而形成为华夏民族,最后于西汉时发展,转化为汉民族,而消失于历史舞台,但是,其风俗文化,却转化嬗变为中国风俗文化的一部分,形成汉族风俗文化中别具一格的江浙风俗文化.早在夏、商、周三代之时,分布在从江苏、浙江到两广乃至云贵高原这一弧形地带的百越集团,因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长期以来处于“百越杂处,各有种姓”的状态.但是,由于历史的机遇和地理位置的优越,  相似文献   

18.
夏、商、周三代时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均在黄河流域。由地缘关系而导致的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吴、越、楚等,在中原史官掌握着话语权的文献记载中均被记为“蛮夷”。对东周时期地处中原的诸侯国与地处长江流域的“蛮夷”国之间的文化交融乃至冲突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中国地域文化产生早期时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互动情况的研究,同时也是对华夏本体文化交融过程的深层次研究。本文分析夏、商时的“五服”和周代时的“九服”,并以春秋时期中原文化的代表性诸侯国——鲁国与“蛮夷”国家的吴国之间的军事、文化冲突为例,论述春秋时期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与长江流域“蛮夷”文化冲突的形式与渊源。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青铜文化时代,是否大量铸造、普遍使用青铜农具,一向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问题,过去很多学者写了不少文章进行讨论,但至今仍是众说纷经。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可见研究生产工具,了解社会经济时代,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青铜文化时代,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延续了一千多年,它与我国奴隶制社会几乎是同步发生发展的。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研究农业生产工具。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实际上也是研究奴隶制社会经济问题。在我国广大区域内,很多地方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铜器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其间青铜器的装饰风格从凝重庄严转向了朴实、简洁,同时青铜器的社会功能也从祭祀用的礼器逐渐转变成实用器具。青铜器的纹饰则由庄重的饕餮纹、夔纹到富有韵律的窃曲纹、环带纹,再发展为清新的蟠螭纹、宴乐纹、攻战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