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文 《攀登》2009,28(3):67-71
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日趋多样的社会利益关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科学的利益调节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进而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孙萍 《攀登》2005,24(12):24-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以社会公正为准则,有效地进行利益整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具有强大的利益整合功能,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利益整合资源。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充分发挥多党合作的利益整合功能,并采取多方措施加强和完善这种功能。  相似文献   

3.
孙萍 《攀登》2005,24(Z1):24-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以社会公正为准则,有效地进行利益整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具有强大的利益整合功能,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利益整合资源.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充分发挥多党合作的利益整合功能,并采取多方措施加强和完善这种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三农”问题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农民权益的受损。农民权益受损而又缺乏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沟通与协调渠道,愈来愈多的农民开始走向暴力性的非制度性参与,从而使社会公共秩序受到危害。党和政府应更加注重农民利益的表达,为农民的合法利益的表达广开渠道,为构建和谐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利益表达与构建和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卫平 《攀登》2005,24(5):65-67
社会的转型、体制的转轨,不同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大量出现,必然要求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均衡的社会.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乃是维系和谐社会利益均衡格局的两大制度性基石.建立起畅通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乔军 《攀登》2005,24(12):39-41
本文从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入手,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建设法治政府。认为依法治农,确立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同时提出要完善民商法律体系和法律保障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顺义 《攀登》2006,25(1):50-53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当前最应该关注的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性因素。对此,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的学习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曦 《攀登》2005,24(3):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作把对于和谐社会问题的所学所思所想所得整理出来,发表于此,冀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9.
乔军 《攀登》2005,24(Z1):39-41
本文从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入手,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建设法治政府.认为依法治农确立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同时提出要完善民商法律体系和法律保障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谭鹏 《攀登》2007,26(3):40-43
和谐社会建设关键在党。构建和谐社会要真正发挥党的作用,又是以党内和谐为前提的。党内和谐就是要在党内听取不同的声音、整合不同的利益关系,最终形成强大的合力。能否在党内形成良好的利益分配、协调和运行机制,正是党内和谐的基础所在,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敬秋 《攀登》2006,25(2):5-8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2.
关桂霞 《攀登》2006,25(2):47-50
民族团结进步是多民族国家社会政治问题的焦点、热点和敏感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研究和关注我国各民族的团结进步问题,特别是要研究和关注那些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还相对滞后的民族的发展进步问题。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桑杰 《攀登》2006,25(5):1-4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4.
段继业 《攀登》2005,24(2):17-21
对于中国的社会学来说,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是他们一直持续追求的目标和现实理想,研究和谐社会形成的条件和机制是贯穿中国社会学始终的学术主题。今天,党和政府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既是社会学的优势所在,也是历史赋予中国社会学的重大任务。社会学应该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来君 《攀登》2009,28(1):103-106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法律信用。法律信用是指法律严格遵守其所明示的、确定的规则和内容。以它对公平和正义的理性追求和坚定实践所赢得的社会主体对它的信任。法律信用是法律作为制度规范整体所具有的信用,法律既有信用又能够被信仰,是法治的美好前景与和谐社会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青海民族宗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官却加 《攀登》2008,27(3):62-64
青海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信仰宗教,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民族宗教工作在全省工作大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坚持从青海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与宗教政策,不断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巩固和发展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活动,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切实做好青海的民族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助仁 《攀登》2005,24(3):16-19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凸显,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社会矛盾愈来愈复杂,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建设21世纪中国和谐社会,提高经济社会的满意度,提升人们的生存质量是一个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8.
青海总体和谐的局面是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枉会利益关系没有得到及时调整以及制度和体制存在缺陷等原因,目前仍存在收入差距扩大、就业不充分、人民内部矛盾增多和社会事业发展长期滞后等问题。强须继续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及时调整利益分配机制,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在发展中解决现存的不和谐因素,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的青海。  相似文献   

19.
李晓平 《攀登》2007,26(6):53-56
意识形态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主导地位;必须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建立合理的利益整合与矛盾调节机制;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营造有利于社会和谐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0.
试论和谐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文志 《攀登》2006,25(1):47-49
和谐是一个富于文化内涵的载体。和谐文化是和谐经济和和谐政治的文化审美和文化再造。认识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使我们更加自觉地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科学人才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使我们在提倡“效率优先”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努力营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相互帮助的和谐人文环境;可以使我们更加重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