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在慕尼黑危机中所起的作用不像英、法那样明显,因而给史学家们留下了更多的争论余地。对美国持批判态度的史学家,大抵认为它积极地参与了慕尼黑阴谋,其中有人甚至把它看作“幕后的真正指挥者”。对美国持肯定态度的史学家,则一般认为它不曾干过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勾当,其中尤甚者竟然说美国是为集体安全而奋斗。本文主要就美国与慕尼黑危机的关系试作一些分析,并对其前后的有关事件也略予涉及。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德绥靖的“韦尔斯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美国对德绥靖政策的研究逐渐深入,主要集中于“史汀生主义”的性质、30年代的孤立主义及“中立法”、美国与慕尼黑阴谋的关系、以及珍珠港事件的原因等方面。但事实上在1938年英、法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之前,美国也曾酝酿过对德绥靖方案,甚至由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只是由于各种原因,罗斯福最终放弃了这项计划。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历史学派”传统与纳粹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少历史学家与经济学家将罗斯福“新政”与希特勒“新经济政策”视为凯恩斯主义模式运用上的开端 ,这早已成为一种习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曾著文《凯恩斯主义在美国》 ,对此作过一点小小的“修正”。这位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谈到 ,1 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并开始奉行“新政”以后 ,凯恩斯本人以及他的思想在美国仍然遭到冷遇 ,以致于美国既未能真正克服 1 92 9至 1 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也未能阻止 1 937至 1 938年危机的到来 ,只是到 1 939年 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凯恩斯主义的补救方法才真正为美国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1941年日美谈判是罗斯福玩弄新的“远东慕尼黑”。从现资料看,这种论点是缺乏根据的。上述论者的一个主要论点,是认为1941年《日美谅解案》是英国政府同意的方案,它要求美国政府承认并劝告蒋介石接受的条件中有“承认满洲国”,“蒋政权与汪政权合而为一”等条款,这是美国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重要标志。其实,现许多资料表明,《日美谅解案》并不是美国政府所能允许的日美妥协条  相似文献   

5.
贵刊1999年第4期刊载拙文《我与王莹写〈两种美国人〉、〈在美国监狱里〉的历史追忆》中,由于我的偶然疏忽,将王莹在白宫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的“1945年”误写为“1954年”,特此更正。我曾清楚地记得,演出时罗斯福总统在台下坐轮椅观看,演出完毕由罗斯福夫人代表他上台献花并与王莹合影留念。此帧照片,由于稿件太挤而未能同时刊出罗斯福夫妇在白宫观看王莹演出的时间及其他@谢和赓  相似文献   

6.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和恐慌之中,其中美国受害最深。罗斯福总统就职后,实行“新政”,不但使美国摆脱了这次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而且对资本主义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新政”的历史背景1933年3月罗斯福总统就职前,美工业生产比1929年几乎下降了一半,出口贸易下降到三十年来最低点。1932年已有八万六千家工商业停止生产和营业。1933年3月,全国完全失业工人达一千七百万,在业工人工资削减了35%至40%。农业在一战后不久就陷入了危机,到1933年初,农业总收入…  相似文献   

7.
在新政史的研究中,新政的分期一直是争论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新政终止日期的断限,争论更是激烈。国外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历来众说纷纭。第一部综合性研究新政的专著《新政史》的作者巴塞尔·劳赫把新政的下限断为1938年,其理由是:此后罗斯福行政当局再也没有通过任何新的重要的改革法律。也有人认为新政结束于1939年,因为慕尼黑危机后,国际环境恶化,美国开始备战;为了确保党内国内团结,为了使对外政策获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台湾史学界流行把1944年10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将美国驻华军事代表、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华伦·史迪威从中国召回一事,称作“史迪威事件”。为论述方便起见,本文一开始就借用了这一专用名词,但在“史迪威事件”的分析与评价问题上,笔者并不敢苟同在台湾史学界以及国外史学界所流行的观点,即将“史迪威事件”发生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史迪威个人。  相似文献   

9.
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后,通过远东司副司长汉密尔顿1933至1934年远东之行所提交的报告,重估了胡佛政府时期的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决定继续实行“不承认主义”。同时,针对1934年伪满洲国出台《石油专卖法》给美国商业利益造成的打击,国务院加强与美孚石油公司合作,以保持东北市场的营销额。这一进程表明: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的制定深受大企业的影响,体现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需要,远东司在制定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求是·创新·发展史学──评《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黄柯可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时期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50多年来,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学者关于“新政”及罗斯福其人的研究从未间断,论著可谓汗牛充栋。在我国,由于资料的缺乏,加之过去“左”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孔凡保 《史学月刊》2002,(11):126-128
自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国内关于美国金融体系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20世纪80年代的放松管制改革.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的金融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场争论似乎是以对罗斯福“新政”金融立法的全面否定而告终。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有必要对“新政”的金融立法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国宋垄断资本主义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不仅仅是战争或危机时的权宜之计,它已成了美国历届政府必须遵循的长期施政方针。艾森豪威尔是在民主党人执政20年后第一次入主白宫的共和党人,他组织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富豪政府”,曾使共和党保守派寄予厚望一回到传统的共和党主义。但是,从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体和长远利益考虑,艾森豪威尔不得不顺应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历史趋势,有限度地接受新政改革的自由主义原则,走上了中间道路。文章指出,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共和党人在政治哲学和社会经济政策上所必然要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史迪威事件”始末[南京]李伟"史迪威事件"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起重大事件。约瑟夫·沃伦·史迪威(188──1946年),受蒋介石(左)与史迪威(右)美国总统罗斯福派遣,以中国战区参谋长和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的双重身份驻节远东。在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情报失误──“罗斯福阴谋”驳论翟晓敏,高金虎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特遣舰队向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偷袭,太平洋舰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一事件的起因其实并不复杂,谁正谁邪也不难断出,但自大战结束后,有些人...  相似文献   

15.
滕海键 《史学月刊》2006,(10):57-64
民间资源保护队是罗斯福新政期间从事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组织”。它的成立是由一种保护自然资源的愿望和为城市失业青年提供有报酬的工作的需要所决定的;同时它也是罗斯福具有进步主义内涵和特征的社会改革和资源保护思想与实践发展的逻辑结果。民间资源保护队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当时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社会危机,而且扩展了资源保护运动的范围和群众基础,为战后美国的环境运动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企业遇到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生媒体危机。什么是“媒体危机”?“媒体危机”就是突发事件或危机发生后,企业由于不善于引导舆论,让事件被媒体炒作而变得不可收拾,使一个不大的事情变成一个很大的麻烦。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收到了一定效果,不仅挽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且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但是要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必然牵涉到对同时代美国的各种政治势力与社会运动的评价。被视为“美国政治生活中最有争议的人物”的休伊·朗(Huey P.Long)早在“新政”时代,曾一度被罗斯福称为“美国第二号危险人物”;在后来的美国学者中,有人把朗视为“罗斯福新政的左翼”,也有人把他看成具有“极右倾向”的权欲狂;在我国,有的学者甚至干脆把他作为“法西斯分子”,认为他不断煽动法西斯运动,始终处于罗斯福“新政”对立面,阻碍、破坏“新政”。  相似文献   

18.
在由江西省文化厅主管,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博物馆主办的《南方文物》盛情邀请和同仁的支持下,“盐业考古”这个栏目终于与读者见面了。作为主持人,此刻未免有些惶恐。毕竟我的专业领域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盐业考古,但一直作为副业来“经营”,并未想到会陷得如此之“深”。  相似文献   

19.
张淮深之死是敦煌学界一大扑朔之谜案,诸家众说纷坛,未有定论,且多有之处。本文不揣冒昧,对P.2913《张淮深墓志铭》作一年代小考,兼对淮深死后的沙州政治内幕进行推设,希有助于淮深死因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文中不当之处.祈盼指正。(一)《张淮深墓志铭》的撰写年代P.2913《张淮深墓志铭》中云:“公以大顺元年二月付二日殒毙于本郡,时年五十有九”。据P.2482《罗盈达墓志铭并序》,罗盈达卒子天福八年九月十日,葬于九月十六日;P2482《阴善雄墓志铭并序》,阴善雄卒于清泰四年八月十四日,葬于二十日。照此推论,《张淮深墓志…  相似文献   

20.
杨天石 《世纪》2022,(2):62-67
<正>一、开罗会议缘起:罗斯福邀请蒋介石及丘吉尔相晤1942年1月1日,世界上26个反侵略国在华盛顿签订《联合国家宣言》,宣布接受《大西洋宪章》的目的与原则,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第二天,蒋介石指示驻美大使胡适,立即签字,意味着中国正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员。1943年6月4日,蒋介石从外交部长宋子文来电得知,美国罗斯福总统约斯大林、丘吉尔与蒋介石举行“四头会议”,并愿先与蒋介石会谈。蒋介石觉得,如自己参加,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