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玲 《丝绸之路》2013,(8):123-124
元朝时期蒙古文翻译活动的现实情况显示,作为翻译策略选择制约主体因素的译者,在各类各级管理机构中的配备、翻译能力培养及翻译文本的选择等方面均受到权力网络的操控。权力网络是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力因素所组成的。本文从翻译与权力关系入手,主要以元朝时期蒙汉翻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为例,试论权力对蒙古文翻译活动产生的影响,以拓宽该领域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
根据阐释学的理论,翻译不可避免地处于译者的"先结构"之中。所以,译者对原作的翻译就一定会受到他本人的"先结构"的影响。借林语堂对清代张潮的作品《幽梦影》的翻译,译者的"先结构"对他翻译对象的选择以及他所进行的翻译本身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翻译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一千多年以来,对翻译方法与翻译标准的争论其实可以归结于一点,即译者的介入。并且,译者对原作的"再创造"是一种必然,根据译者是否出于故意,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从传统翻译理论出发,也就是在实践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译者的"再创造",缩短译者与原作之间的距离。从译介学,也就是从比较文学角度来讲,译者的客观"再创造"具有比较研究的意义,由此向我们展示了翻译研究的两种不同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的活动,译者是原作者与读者的中介。译者的主体性始终贯穿翻译的始终,翻译的成败取决于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维度。小说《狼图腾》的英文译者、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在其翻译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即译者的审美意识和个人情趣对原语文本的选择、理解以及翻译策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长江  吴艳萍 《沧桑》2010,(1):238-239
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的活动,译者是原作者与读者的中介。译者的主体性始终贯穿翻译的始终,翻译的成败取决于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维度。小说《狼图腾》的英文译者、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在其翻译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即译者的审美意识和个人情趣对原语文本的选择、理解以及翻译策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洁 《丝绸之路》2011,(8):92-93
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是文学译者一直以来不可回避的问题,究竟是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备受众多翻译工作者关注。本文回顾了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历史,通过对归化和异化对立及统一的分析,提出过度的归化和异化都会对翻译造成不利的影响,译者应该根据文学翻译的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孙晓芸 《丝绸之路》2009,(24):61-63
随着许多学科如心理语言学和语篇语言学的介入,翻译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翻译文本的研究,探索翻译过程也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域。翻译过程是译者解码原文和编码译文时进行文本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必须体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本文尝试将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结合起来,用有声思维的方法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解码原文和编码译文时义本加工的具体方式,以此来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达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讨《水浒传》的翻译问题。作为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产物,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为探讨典籍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性别视角。这种研究摒弃了译者"隐形"的观点,突出了译者的性别身份地位,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文化和意义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侯小翠  陈彩霞  陈莹莹  李珊珊  沈敏滢 《风景名胜》2021,(8):0235-0236,0238
广告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是商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宣传活动。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因素,正确运用广告翻译原则,灵活采用翻译策略,使广告具有推销能力、记忆价值和可读价值等。文章从中西文化差异中的思维方式差异、价值观念差异、社会风俗差异和审美情趣差异阐述分析广告翻译策略中的归化和异化。  相似文献   

10.
邓良春 《丝绸之路》2010,(20):51-52
目的论在翻译批评与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强调译文符合翻译行为目的,在文学文本中体现为某种功能对等.本文拟从杜甫〈春望〉一诗的三个译本中探讨译者的翻译目的,从不同角度寻找对等翻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刘峰 《神州》2014,(15):120-120
风格翻译关键在于译者对原作风格的整体把握。风格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统一体,要最大限度地传达出来,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把握,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本文探讨《大瑟尔》最高层次上的风格翻译再现问题,解读译者是如何运用风格翻译方法达到译者风格和作者风格辩证统一、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翻译活动离不开语言,优秀的译者应精通源语和的语。翻译硕士专业作为一门新专业如今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但相关硕士生汉语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日渐突显。文章在介绍翻译硕士专业的设立及译员能力培养的同时,从英汉、汉英翻译角度举例说明汉语能力对翻译质量的影响,认为在高校院系与导师的培养目标中应着重培养翻译硕士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并就如何提高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周雅琨 《神州》2014,(17):144-145
我们应如何在要求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客户需要我们翻译的各种稿件呢?翻译中,在做语言转换的时候,有什么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呢?对于来自不同地方或不同领域的客户,我们完成的翻译稿件是否使用同一个词汇库,同一种文体结构呢?为使译者可以减少在翻译工作中因不必要的思考而产生的耗时,本文就如何整理翻译原材料,以及找出翻译原件的各种用语陋习、语言陷阱做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共和主义已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将对英国革命时期的共和主义,特别是共和主义者对"自由"概念的理解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深化对共和主义思想的研究。回顾英国革命时期这些共和主义者对自由的表述,以及对思想家霍布斯理论的批评,可以看到霍布斯的那种"不受阻碍"的"消极自由"和共和派"避免依从"的"第三种自由"这样两种不同自由观的对立,而不同的自由观又导致了对不同政治体制的设计。因此,对于实现和保障我们的自由而言,回顾发生在英国革命时期的这场辩论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它激发起我们重新思考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或者政治体制才能使人们避免受到强制和奴役,才能切实保障其自由和权利。  相似文献   

15.
吴琪 《神州》2013,(34):4-5
“隐含作者”是叙事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这对译者解读原语文本,进行角色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杨宪益和霍克斯在英译《红楼梦》过程中的不同叙述策略选择,旨在证明译本生产与“隐含作者”的关系,这为我们从新的角度审视和评价不同译者的翻译提供了相对客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翻译界围绕中国文学、文化译出、汉英翻译译者模式展开了广泛讨论。有乐观者,认为我国完全是翻译大国;有质疑者,认定母语译文质量总是优于非母语译文质量。对此,本文肯定中国译者在汉英翻译中的主体地位,提出结合语言量表,对汉英中介语展开评估,摸索地道英语的门槛,为汉英翻译教学及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7.
郝巧亚 《黑龙江史志》2013,(15):121-121
文体不同,风格也有所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力求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的风格。本文将针对刘宓庆提出的三种风格翻译方法,即对应式转换、重构式转换和淡化式转换,分析如何使各种文体再现其风格以及翻译策略选择的顺序。  相似文献   

18.
徐亮 《丝绸之路》2010,(14):61-62
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汉英翻译中存在诸多不可译现象。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分析了汉英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及译者应该如何处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张莉 《文史博览》2013,(4):39-41
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需要认知语境的介入,就是认知语境的建构过程。关联理论视角下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以译者为中心,译者在最佳关联原则的引导下去建构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语境,并以各种明示手段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原文的言外之意。同时,言外之意的翻译也是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观照下建构言外之意翻译的语境建构认知模型,包含六个心智空间,关联和推理贯穿整个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杨堃  赵君 《神州》2014,(12):145-145
本文通过对天津概况文本中旅游资源介绍的翻译,旨在加深译者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理解,培养对此类型文本的翻译意识的建立和提高翻译水平。通过对这一实例部分难点的剖析,完善译者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模型,对这一类型文本的翻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