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塔寺石窟中的早期遗迹概述秦春梅,姚桂兰金塔寺石窟位於祁连山境内的崇山峻岭中,是甘肃张掖马蹄寺石窟群的组成部分之一。洞窟开凿在大都麻河西岸的红石崖壁之上。距地面约60余米,原有小路顺山盘旋而上,现新修一条陡峭的二百一十一级石梯直通窟内。在山崖上凿有两...  相似文献   

2.
散布在祁连山区民乐县境的石窟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4年6月13日我从敦煌莫高窟起程,准备东去天水麦积山,在通过河西走廊时,曾去民乐县境的祁连山区作了一次试探性的踏查。在那里,共计查获金塔寺、千佛洞和南、北两马蹄寺、上、中、下三观音洞等七个石窟群,看到了一些残存的造形  相似文献   

3.
金塔寺东、西二窟中心柱上的泥塑佛像服饰保存较完整。此文运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分析佛衣、菩萨及天王衣饰,推定金塔寺石窟佛像服饰的年代约在太和(477-499)初期,其中东窟佛像服饰的年代似较西窟略早。据佛像服饰分期,姑认为金塔寺东、西二窟的营造年代大体与之相当。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省金塔县城东南五里社,有一座古塔,亭亭玉立在田园村舍之中,因风姿古朴、造型独特而吸引着无数游人。这座塔叫金塔,金塔县县名由此而来。 金塔高5丈,围7丈,土质塔身,金墨铜顶,形着古瓶,粉白的塔壁,洁净庄严。塔顶犄角作铎铃,迎风而鸣,好像弹唱着不歇的《边塞曲》,回响不绝。塔的周围山水相依,流水潺潺,麦浪滚滚,瓜果飘香,林海无际,景色宜人。 金塔建在金塔寺内。金塔寺由来已久,据说建于唐代,原名筋塔寺(塔以筋砌),明万历二十三年改为金塔寺。后不知是毁于兵燹,还是年久风蚀,塔身倾颓。清康熙四十二年复修…  相似文献   

5.
甘肃张掖的金塔寺石窟艺术知者甚少。实际上金塔寺石窟的开凿,要早于"中国四大石窟"。也正是由于金塔寺石窟的开凿,才拉开了中国石窟规模化开凿的序幕。金塔寺石窟艺术保留了源自印度石窟艺术的形式特征,但又不失其当时、当地多民族共处的社会生活原形,形成了时代特色鲜明的北凉石窟艺术:中心塔柱的窟型、秀骨清像的造像、高肉浮雕的壁饰。尤其是金塔寺彩塑高肉浮雕飞天,凌空悬塑,若从天降,表现手法更是独一无二,被誉为"东方飞天之精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娜  汪旻 《丝绸之路》2010,(22):26-28
金塔寺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的一部分,因地理位置偏僻、对外开放不够等原因,没有太多具体资料可寻,但其却具有重要的石窟研究价值。笔者经过实地考察,对金塔寺石窟的造型特点及历史背景作了初步研究,本文主要就其形制、塑像特点等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凡美好的东西总是隐藏在不为人所知的地方。在距离甘肃省张掖市80多公里的祁连山中。隐藏着一个神秘的雕塑世界,至今其面目鲜为人知,它就是金塔寺石窟。  相似文献   

8.
王琰 《丝绸之路》2011,(15):32-33
马蹄寺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北距张掖市市区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石窟始建于北凉,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马蹄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  相似文献   

9.
沙武田 《丝绸之路》2014,(12):16-19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联接东西方的文明通道,河西走廊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河西走廊保存下来的以敦煌为代表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新时代背景下,甘肃省提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历史的大手笔,而河西走廊则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何定位河西走廊的历史地位,在新时代背景下以独特的方式宣传河西走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0.
张掖马蹄寺石窟群内容总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掖马蹄寺石窟群内容总录姚桂兰,格桑美卓马蹄寺石窟群位于张掖市南62公里的恒松山上,包括马蹄南、北二寺,上、中、下观音洞、金塔寺、千佛洞七个部分。尚存洞窟七十多个。一、马蹄南寺马蹄南寺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公署背面山麓半腰的空地上,现有的大经堂已...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堡寨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结合当地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以土、石、砖等材料垒筑围合形成的军民聚落。明朝在河西地区设置卫所,大量修筑以防御为主的堡寨。清代大一统局面形成,河西地区军事地位减弱,堡寨的防御功能弱化,形式上逐渐向村堡转变。明清时期河西走廊堡寨功能的变化,折射出统治者对河西地区经营策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马蹄寺石窟群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由千佛洞、马蹄南寺、北寺、上、中、下观音洞、金塔寺七个部分组成。石窟开凿在张掖市以南62公里绵延的祁连山北麓。除保存有自十六国北凉——清各朝代精美的壁画和塑像外,在马蹄南寺、北寺,尤其是在窟区北段的陡壁上浮雕着形状各异、大小错落有致的精美佛塔87座。从塔的形制、结构和艺术风格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3.
甘肃河西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从中亚进入中国境内,经河西走廊,入宁夏而达西安。可以说,河西地区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历代出土汉简为例,简述了汉代甘肃河西地区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相似文献   

14.
马蹄三绝     
马蹄三绝多红斌马蹄寺石窟群位于张掖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西北临松山下,距张掖市六十二公里.石窟群始凿于西晋,距今已一千七百年了,现存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处遗址,尚有窟龛七十余座.洞窟造型独特,雕塑、壁画价值极高,是我...  相似文献   

15.
河西长城     
胡杨  王金 《丝绸之路》2003,(9):29-33
长城是河西走廊无处不在的象征。河西长城有代表性的可以分为疏勒河流域的汉长城、嘉峪关以东的明长城。自汉以来,河西就是古代中原王朝西北边防的战略重地,因此有“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的说法。从那时起,伴随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凿通,河西广阔的土地上,就开始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历史上曾是中原通往西域、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的必经孔道,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干线路段之一。本文通过敦煌文献,对唐代河西走廊交通道路加以考证,认为唐代河西交通道路达到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17.
哈建军 《丝绸之路》2012,(16):76-77
王登学的诗歌主要以甘肃省民乐县为地域中心,展示了河西走廊朴实而简约的民风民俗和悠长而绵密的丝路情怀。他的诗歌探索了丝绸之路的文化底蕴在河西父老身上的现代表征,并以丝路人的缜密和矜持表现了河西人民的现代生活情态与感念。  相似文献   

18.
地名与河西的民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名作为语言的活化石,是研究民族分布及其变迁的重要依据。历史上河西走廊为多民族、多部落分布之地域,民族变动极为频繁,不同民族都曾以自己的语言命名过地名。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有关地名的追索研究,初步探索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上民族演替及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9.
更始末,张掖属国都尉窦融基于黄河为河西地区屏障的地理认知,以河西四郡跨越乌鞘岭联合金城郡,形成了据境自保的“河西五郡”地域共同体,自任“河西五郡大将军”。窦融此举更改了金城郡的地缘关系,使其进入河西、陇右和中原的区域互动关系中。东汉建立后,刘秀联合窦融的河西集团,夹击并消灭割据陇右的隗嚣势力集团;后公孙述败,“河西五郡”完全失去战略联盟的价值,其解体成为必然。“河西五郡”地域共同体的形成,是窦融将隗嚣视为阻隔其与中原政权交通的独立集团,是多区域结构性关联的结果。两汉之际人们对河西自然区地理界线认识的模糊,是金城郡被纳入“河西五郡”体系的直接原因,而窦融集团的政治需要则是其重要推动力,但此举未能根本改变金城郡的地理区位,也未能结成稳定的地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情钟金塔寺     
金塔寺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中的一处,坐落在甘肃肃固族自治县境内。一来由于这里交通闭塞,二来不如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那样闻名遇迩,所以很少有人走进她。但却难掩其美,如果要做恰当比喻的话,她更像深居闺阁的淑女,有一种出尘脱俗的美。 2000年7月我有幸拜访了金塔寺。那天天气很好,我们起了个大早,每人吃了一碗牛肉拉面(这儿的牛肉拉面,与北京的大不相同,面条的宽窄、规格很多,面上盖着切得薄薄的大片牛肉。清清的汤,上面飘着辣椒红油,香得诱人,辣得可口),由市文化文物局的施先生陪同,由张掖出发,去金塔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