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我母亲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儿。大姐姓李;二姐姓陈;我是老三,姓谢;老四姓石。四个姊妹四个姓,就是因为我家穷,父亲很年轻的时候就溺水去世了。我大姐因为年龄大,可以帮我母亲,就留下了。我二姐就给人了,所以跟人家姓陈。后来,母亲去梧州给一个烧锅的老板填房,这家人姓石,她在那生了个女儿,就姓石。妹妹出生后,我就没办法再跟着母亲了,她  相似文献   

2.
母亲: 我的女儿成事女, 我的女儿如意女。 你的理想嫁后会实现, 你终会升入佛的乐土。 快起来,妈有话给你说: 我们的五个子女中, 你是我们最爱的女儿, ——娜嘎卓玛措。 你具备姑娘的五美德: 一是供奉诸神仙, 二爱施舍众穷人, 三爱孝敬父和母,  相似文献   

3.
晓欧 《南方人物周刊》2014,(22):104-104
天下母爱的伟大是一样的,母亲却多种多样。有一种母亲,一字不汉、不善言辞、性格懦弱,也不心灵手巧,只有本分和勤劳。上世纪.这样的母亲很多,我母亲就是,  相似文献   

4.
陈德邻 《炎黄春秋》2010,(10):23-23
<正>1950年下半年,我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六区工作,担任六区区委书记,当时经我之手处理过两次李昌同志的信件。第一封信是1950年土改前夕,我带领七个村寨的贫农与李昌同志的母亲开展减租减息的斗争,并开会斗争了李昌同志的母亲雷田氏。在此之后,雷氏给李昌同志写信告我的状,李昌同志给他母亲写了一封回信,此信虽然是写给他母亲的,但对我们的土改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肯  相似文献   

5.
伤心的棉鞋     
那曾被少不更事的我所鄙弃的,哪里是一双棉鞋?那分明是母亲的一颗拳拳爱心哪!在老家山乡,冬天,村里人们多穿自制的布棉鞋。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县城的高中。儿子要到城里去读书,母亲最先想到的就是给我做一双崭新的棉鞋。她卖掉了家里积存的鸡蛋,顶着八月火辣辣的阳光,特地到供销社为我买回了两尺灯芯绒布。随后,母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幅拍于1976年的照片。当时,大院里请来一位摄影师,轮到给我拍照了,母亲突然想起要给我来个造型,第一个念头就是杨子荣的扮相。只见她取来枕巾沿着我的额头捆成“绒帽“,用她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幅拍于1976年的照片。当时,大院里请来一位摄影师,轮到给我拍照了,母亲突然想起要给我来个造型,第一个念头就是杨子荣的扮相。只见她取来枕巾沿着我的额头捆成"绒帽",用她的  相似文献   

8.
我的妈妈     
正世上有一种声音最动听,那就是母亲的呼唤。我的妈妈中等身材,乌黑的头发卷起一道波浪,圆圆的脸蛋上镶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不管我做错什么事,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我的妈妈是一个普通的服装店老板,整天忙着进货、销售,但无论有多忙,她都不忘在生活中给我无微不至地照顾。每天当我还在甜美的梦乡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70年代,我的父母投奔亲友来到新疆伊宁,他们在这里相识相恋,组建家庭,我家所在的伊宁县东一区居委会辖区,居住着11个民族、1 000多户各族群众,以维吾尔族居多。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我出生的地方就是父亲工作的医院,母亲原是一名工人,由于我的出生,母亲辞去工作,父母经营了一家小商店,这样既能照顾家又能补贴家用。那时的商店就是在临街的墙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40年代末,我作为家中的老大出生在拉萨。记得小时候总是听老人们说,拉萨这个地方是神和龙的殿堂,人和鸟的故乡。我父亲出生在山南曲松"埃"地方,母亲出生在山南扎囊"那若"地方,我出生在拉萨八廓东街小巷里的德庆饶丹大院。那天,听说是我的外婆给接的生。我一出生,母亲就自己动手剪掉了脐带,把我包好放在一边。这时候,外婆抱着一口热气腾腾的大砂锅,口子套在了母亲的头上。听母亲说当时她感觉特别舒服,头上  相似文献   

11.
正30多年前,生活在安徽芜湖农村的我最爱听广播,可那时农村穷,哪有钱买收音机,正巧我家门前电线杆上有一个大喇叭,于是,听大喇叭广播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新闻与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等节目我最喜欢,而最爱听的就是"对农村广播",儿时的那一块"小麦试验田"就是在听了这个节目介绍后实现的。那是1979年的一天晚上,15岁的我在听"对农村广播"  相似文献   

12.
正奶奶离去的第二天夜晚,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家,久久不能入眠。那扇对着出门小路的窗还在,却没有人在窗前望着我的背影了;那把奶奶常坐的躺椅还在,却也没有人在夜晚留着一盏灯等着我的归来了;那些奶奶精心书写了祝福文字的红包散落在桌上,却再也没有人每年早早给我预备好压岁钱、生日红包、落款为"最爱最爱你的奶奶"……我已视  相似文献   

13.
刚刚入睡就被身边的居玛拜推理。向导居玛拜是努尔古丽的表哥,专门来参加努力古丽·托连的婚礼,我也就凑了个机会跟到这深山来准备痛快地拍摄一场。我走出毡房,拿着相机开始工作。还好,努尔古丽·托连的弟弟很高兴给我背着摄影包,当助手。他在县上读初二,能说简单的汉语,是前天请假回来参加姐姐婚礼的,对我的到来显得特别兴奋,很愿意给我当助手和翻译。我干脆把随身带的“傻瓜”机子给了他,让他也过一把照相瘾。他带着我走进一个全是女人的毡房,只见母亲和几个妇女正在给努尔古丽·托连梳洗打扮。母亲把女儿满头的条条小辫慢慢拆开,精心地梳…  相似文献   

14.
叶遥 《炎黄春秋》2006,(12):14-17
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天高云淡,我到八宝山参加一位同志的追悼会后,独自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向八宝山东北方向的一座公墓走去。听人说,这个公墓是附近村里人集资办的,好像没有什么名字。到了公墓,只见一片荒地上密密麻麻散落着一些不大的水泥墓群,我母亲的骨灰由别处迁移埋在这里。没费多大工夫,便在墓群中找到一个小小的水泥墓,墓前埋有一块扁扁的石头,上面写着母亲的姓名和生卒年代。我不由地“啊”了一声,这就是母亲的墓无疑了。我掏出兜里的手帕,轻轻擦拭水泥墓和扁石上的尘土,默默祷念:“娘,我顺便给您扫墓来了。”  相似文献   

15.
一千个母亲,便有一千种爱;一千种爱,都是一样的情怀。——题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有泪水……”静谧的夜空从远处飘来流动的音符,不停地撞击着我的心扉。我翻身坐起,看窗外披着月色的树枝在微风中摇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喃喃自语……前年的一个夏天,母亲被别家的狗咬伤了。当时父亲正在外地打工;我在离家六十多里的县城读书,每月才能回家一次;在家读小学的弟弟还不懂事。母亲硬是咬紧了牙关,没向任何人透露半分。直到我放假回家,才看到母亲的半截大腿竟肿得紫黑!我目瞪口呆。我坚持要拉母亲去打…  相似文献   

16.
《神州》2011,(10):60-63
一年之中,我最爱故乡的秋天。因为打小生活在农村,并且做过多年乡镇工作,偏爱田园景色便自然成为一种扎根心间的情结。再往直接里说,庄户人最朴素的愿望就是能在秋天里有个好  相似文献   

17.
又是水乡     
我最初画水墨就是从水乡开始的,如说缘故,除却母亲是绍兴人,我与水乡有至少一半的血亲联系外,另外两个原因就是:一是水乡那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令我神往;二是我或可不以线为主试画水墨。  相似文献   

18.
行摄西沙     
童年的记忆总是最深刻的。小时候看过《南海风云》的电影,影片中的碧海蓝天、绿树银滩、珊瑚岛礁、云飞浪卷都给我留下过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影片的主题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也是我最爱哼唱的旋律。最初,我就是带着寻找这个童年记忆的心结,去这片神秘而美丽的海疆的。  相似文献   

19.
父亲     
父亲名玉善,字云亭,号慈航,1925年农历正月初八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父亲是一位和善、文雅的人,也是一位最爱他母亲却又享受母爱少的人。  相似文献   

20.
读懂母亲     
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亲情,她在母亲的每一个音容笑貌里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的母亲,今年才三十多岁,可看上去却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符。她过早地有了白发、皱纹、老茧,我知道,那是用母爱编织的一部书,我要读懂她。白发曾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有一头乌黑的秀发,我总喜欢扯着母亲的秀发撒娇。然而时间辗转,慢慢的,母亲的乌发变白了。于是,我在沉思——曾几何时,我的背道而驰,放任自流让母亲一次又一次的伤心、失望;曾几何时,我跌落的成绩伴着跌落的心情一股脑儿地向母亲发泄,让母亲无奈,更是心疼;曾几何时,我有了委屈,受到了侮辱,我都会毫不保留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