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艳媚 《神州》2011,(2X):10-10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把握住社会主义本质,才能把握住人民的根本愿望,才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到落实,才能使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得到实现。实现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科学发展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启国 《文史月刊》2012,(Z3):147-147
<正>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理念和中心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思想从不利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错误倾向中解放出来,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一、要把思想从不利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错误倾向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2008,(7):F0003-F0004
近年来,冷水江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实现后发赶超、率先建设经济强市)和富民强市为目标,坚持“工业强市”、“民营富市”发展战略,坚持“洗脑工程”、“改革工程”、“转型工程”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5.
学习札记     
一认识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继往开来,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清楚地认识到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正确地处理这一根本矛盾,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只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可以说,也是认真地总结了我新中国几十年来建设的经验后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一届中央首次提出新的发展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  相似文献   

7.
<正>“十一五”规划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志工作,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地方志工作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是摆在所有修志同仁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结合我省地方志工作实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叶翔凤 《沧桑》2008,(6):45-47
本文把人口发展置于科学发展观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阐述二者的关系,提出用科学的人口发展观指导解决现实人口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口可持续发展,为试验区建设和发展减少阻力,提供动力,增强创新力。  相似文献   

9.
任晓东 《沧桑》2009,(1):112-113
文化乃民族精神的根本,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强调提高文化软实力,既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的具体表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新时期,国家在强调增强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同时,提高“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表现得尤为突出。科学发展观理论强调,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放到包括经济、政治、社会乃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诸多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修志,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方志队伍,实现地方志事业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改革开放20多年实践经验的新总结,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新方志作为一种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的载体形式,纵述历史,横陈百业,很适合反映科学发展观内容.它提供自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信息,可以咨政、咨工、咨农、咨商、咨学、咨军、咨研,为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中国,编修新方志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翠云 《沧桑》2009,(3):47-47,55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理解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对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高度概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归根结底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必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年鉴作为时代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传媒之一,作为年度大型信息资料工具书,如何完整反映...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一些成就,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现状、文化建设现状距离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全面小康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应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巴蜀史志》2014,(1):17-19
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地方志办公室: 自2005年启动全省第二轮三级志书编修工作以来,全省地方志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第二轮志书编修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编纂思想,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地方志事业繁荣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丛兴强 《攀登》2005,24(Z1):4-6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枉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青海省海西州特定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的后发性,同样决定了其和谐社会的进程必须以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相似文献   

19.
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是新时期山西在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宏伟战略目标,是山西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改革。通过以煤炭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把山西过去经济建设中的条条、块块协调起来,形成合理的经济区域和经济网络。  相似文献   

20.
以发展与和谐为主题推动青海"十一五"又快又好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乐际 《攀登》2005,24(6):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推动青海“十一五”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牢牢把握青海新阶段的主题,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实现和谐的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突出抓好抓生态、打基础与加快培育和壮大特色经济这两个关键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继续发扬青海人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